斯大林死亡之谜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去世。关于他的死因迄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中毒身亡,有的说当年苏共领导“集体无作为”导致死亡。还有一说,在孔策沃别墅抢救和死亡的不是斯大林本人,而是他的替身……种种说法,令人莫衷一是。
  2011年4月21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发表了斯大林的医生亚历山大·米雅斯尼科夫回忆录的片段,披露了医疗专家抢救斯大林的全过程,以及斯大林最后死亡的详细情况,从医学角度解释了斯大林残酷和多疑的原因。
  米雅斯尼科夫是苏联时期著名的内科医生。卫国战争时期他是苏联海军总主治医师,后来是苏联医学科学院主席团委员。他的回忆录手稿完成于1965年,此后不久他去世,按照惯例,手稿被安全机关没收,事过半个多世纪,直到不久前才从档案库取出归还他的孙子。手稿将以《我为斯大林看病》的书名出版。
  1953年3月2日深夜,克里姆林宫医院的特工来到米雅斯尼科夫医生家,请他去“生病的主人”那儿。特工的深夜拜访通常都不是好事,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米雅斯尼科夫匆匆告别妻子,车子已等在下面。
  到达别墅后,米雅斯尼科夫看到几位医生已先期到达,其中有卫生部长鲁科姆斯基教授。部长介绍说,3月2日夜斯大林脑溢血发作,失去知觉,失语,右手和右腿瘫痪。
  据警卫说,前一天从晚上到深夜,斯大林还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工作。卫队的值班军官3点钟还通过锁孔看见他坐在办公桌旁。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和往常一样。斯大林睡在另一个房间,办公室有沙发,他常在沙发上休息。早上7点钟,警卫再次通过锁孔观看,看到斯大林躺在桌子和沙发之间的地上,已失去知觉。警卫们把病人抬上沙发,他就在这里一直躺到最后时刻。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叫来医生伊凡诺夫·涅兹纳莫夫,不久卫生部长鲁科姆斯基也赶到了——他们一早就在这里了。
  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的到来打断了医生的会诊,他俩总是一道来来去去。贝利亚对医生说,党和人民遭受了不幸,但相信我们会尽医学之所能的。他说:“请大家记住,党和政府绝对相信你们,你们认为需要采取的一切措施,从我们方面只会完全赞同和提供帮助,不会有别的。”说这些话显然是因为刚破获“克里姆林宫医生谋杀案”,多名教授成为“凶手”,还关在监狱等待死刑。
  米雅斯尼科夫对病人进行了检查。据他说,斯大林沉沉地躺着,显得矮小、微胖,格鲁吉亚人的普普通通的脸变得歪曲了,右肢像条鞭子平放着。他沉重地喘气,时而轻,时而重 。血压为210/110,心律失常,白血球增多至17000,发高烧,尿液中有一些蛋白和红血球。对心脏的听诊和敲诊未发现异常。肺的两侧和正面未发现病态。诊断是明确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大脑左半球出血。”
  医生们轮流守候在病人身旁,睡在隔壁的房间。经常有某位政治局委员来看病人,最常来的是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和米高扬。
  3月3日,医生们回答马林科夫的问题说,死亡无法避免。“马林科夫暗示,他等的就是这个结论,但他随即表示,希望医疗措施,如不能保持生命,至少要设法尽量延长时间。我们理解,这是需要时间来组织新的政权,同时也为舆论做好准备”——米雅斯尼科夫说。
  3月4日2点,医生们起草了斯大林病情的第一份公告。各医学机构——卫生部学术委员会、科学院主席团以及一些研究所都召开会议,讨论帮助治疗斯大林的办法,并把建议送交会诊组。据医生说,这一整天斯大林沉重地喘氣,偶尔发出呻吟声。“只有一瞬间他用若有所思的眼神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人。但眼神没有表示出什么来,又昏睡过去。夜里他多次濒临死亡”。
  3月4日,参加会诊的一位医生突然想起,是否忽略了心肌梗塞问题。于是从医院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做了心电图,她肯定说:“是的,心肌梗塞。”这使医生们惊慌不安,因为到现在为止,诊断书上都没有提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失去知觉的斯大林当然不会诉说心区疼痛,但白血球增多和发烧都可能表示心肌梗塞。会诊小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们担心受到故意不做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的指责(此前的“医生谋杀案”就是这样说的)。最后还是米雅斯尼科夫首先提出一种说法:“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心肌梗塞是不够的……我在海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同行在检查颅骨内伤的时候看到过这种曲线。中风也会出现这种曲线。”神经病学家表示赞同:曲线可能是脑的,无论如何,基本诊断是脑出血,这是很清楚的。会诊大夫决定不承认心肌梗塞,而把一切归结为中风。为防万一在诊断书上补写:“由于出血流向大脑基础神经节造成的血管舒缩遭到破坏,出血的病灶可能在心肌。” 此时代表中央值班的是布尔加宁。米雅斯尼科夫发现,他怀疑地看着他们,也许还有点敌意。他肩上的元帅勋章的星星闪闪发光,脸部浮肿,前额有一绺头发,胡子有点像某位沙皇,或者像日俄战争期间的将军。他站在沙发旁边问道:“米雅斯尼科夫教授。他吐的血是从哪儿来的?”米回答说:“也许是由于高血压和中风造成的胃壁毛细血管出血的结果。”“也许?”他不怀好意地重复。
  给“皇上”看病要冒多大的风险!
  3月5日全天,医生们有的打针,有的写日志,有的写病情公报,与此同时,中央委员们聚集在二楼。政治局委员们去看垂死的领袖,他们按官阶依次俯身从门口看望,不敢走近垂死的“主人”。矮胖的赫鲁晓夫也扶着门观看,大家严格遵守等级次序:前面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然后是伏罗希洛夫,接着是卡冈诺维奇,再后是布尔加宁、米高扬。莫洛托夫不舒服,他患流感引起肺炎,但也来过两三次,作短暂停留。关于肠胃出血的说明写进了日志,也写进了病案总结。病人还在喘气,但一小时一小时地接近死亡。
  3月5日晚上9点50分,死亡终于来临。
  当医生们确定脉搏摸不着了,呼吸停止了,心脏停止跳动了,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儿子瓦西里和警卫们悄悄进入了空荡荡的大厅,大家一动不动地静静待了30分钟,甚至更久。
  米雅斯尼科夫写道:“毫无疑问,一桩历史大事件完成了。一位领袖离开了人世,全国,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全世界,都曾在此人面前颤抖。大独裁者不久前还是拥有无限权力的、不可企及的人物,现在成为可怜的苍白的一具尸体,明天将由病理解剖学家切成小块,而再往后,他将作为干尸躺在陵墓里(不过如后来所看到的,为时不久,然后,像所有普通人的尸体一样,变成一具遗骸)。默默站着的时候,我们各人都在想各人的事,但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感到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的生活一定会发生变化,也不能不发生变化。”
  3月6日11至12点,在莫斯科谢切诺夫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教研室,对斯大林的遗体进行了解剖。会诊小组的成员中只有米雅斯尼科夫和鲁科姆斯基参加。由荣获列宁勋章的莫斯科医学研究所教授斯特鲁科夫操刀。
  解剖过程中医生们最担心的就是:心脏怎么样?没有发现心肌梗塞,但整个分泌肠胃液的地方充满小出血点。大脑左半球皮质神经节区域脑溢血的病灶有李子那么大。这些病变是高血压所致。脑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受损。解剖中看到严重的脑动脉硬化,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这种延续多年的疾病对斯大林的状况,对他的性格、行为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米雅斯尼科夫就此写道:
  很清楚,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脑细胞的营养,从而损害神经系统的功能。首先,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抑制过程减弱,其中包括所谓区分过程,不难想象,在斯大林的行为举止上,这表现在失去判别好坏、利害、敌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能力。同时强化个性特点:好发脾气的人变成凶恶的人,有点疑心的人变成病态多疑的人,开始出现迫害的念头——这些完全符合斯大林最后几年的行为。我认为,斯大林的残酷和多疑、害怕有敌人、在评价人和事时丧失分寸、极端固执,所有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准确点说,动脉粥样硬化强化了这些特征)。管理国家的实际上是一个病人。他隐瞒自己的病情,回避就医,害怕病情暴露。
  米雅斯尼科夫的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不过斯大林的残酷多疑并非自二战以后开始的,早在1930年代已暴露无遗,那时斯大林未必患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
  (作者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人力资本是经济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技术创新的范畴中,人力资本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中的人力资本和资本定价概念论述,分析了技术创新中人力资本的特征,
企业的执行力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领导者职能的核心部分,能够使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提升业绩、创遣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对企业执行力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企业流程再造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企业流程再造能否实施,关键在于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本文对企业流程再造应该确立的若干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希望能给
摘要 暴雨是泾县地区主要灾害之一,而6—7月是暴雨的多发季节。暴雨常冲毁水利工程、河脊、道路、农作物,而且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通过对环流背景、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等资料进行简要分析,发现2013年6月30日和2014年7月4—5日泾县2次暴雨发生时虽然有其共同的特点,但仍然有其不同点存在。2013年6月30日暴雨天气是一次范围较窄的的强对流天气,主要
韩愈贬潮州、苏轼贬惠州,看似放逐“蛮荒之地”,而他们传播中原文明,造福一方,留下多少佳话!这对贬官与当地而言,实在是一种“双赢”——这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  因倡儒反佛遭贬  最早知道韩愈,是那篇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后又接触过他的《杂说》《原道》《柳子厚墓志铭》《送孟冬野序》等散文名篇。而读过并记得的诗歌,想来想去似乎只有
吴大瀓(1835—1902),字清卿,江苏吴县人。1867年进士,授编修。1877年赴晋、陕襄办赈务,不辞劳苦,亲赴灾区察勘,得左宗棠、曾国荃等保荐,次年授河北道。1880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东陲边务。此后陆续迁任左副都御使、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1895年因在对日作战中失利被革职。  作为政界中人,吴大澂宦海沉浮,结局悲惨;作为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其作品至今为众多藏家激赏。他在
公司社会责任的产生基础,在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公司向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而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体系,亦由这些特殊的义务所组成。具体而言,包括公司对雇员、消费者、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