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指对记载着信息的数值、语言、声音、问题、图像以及影像等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工具、手段以及知识的总和,对于操作者的实践能力较高。由此可得,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创造性较高、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的基础课程。而如何在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当前,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讲述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15-02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年龄越来越小,小学阶段也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堂。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堂并不是学习知识的时间,反而是利用电脑玩游戏、看电视的玩耍时间。如何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小学生可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信息技术上,还需要依靠小学教师,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来逐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是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质量,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授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则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精心设计课程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这节课充满兴趣。例如,教师在讲“电脑绘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通过电脑给学生展示几幅本校学生的精美绘画作品,通过给学生展示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看到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时,难免会发出赞叹,这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机会,告诉学生:“这些绘画都是本校的学生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其实同学们想要画出这样精美的画作并不难,只要好好学习今天的内容,等这节课结束,你们也可以画出比这些画作更好的绘画。”有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来导入课程,例如在教“指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指法练习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玩游戏时的紧张、刺激的同时,还会激发学生自己对于这个游戏的兴趣,跃跃欲试,这为后期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
其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语数英基础课程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吸取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优点,也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凭借画面、声音、表演和描绘等方法,来展现出情境当中的氛围或者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内容相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来说,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如果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的内在含义,而且学生也会感到枯燥,长此以往,会失去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而且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教学任务,那就是让精神状态紧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松精神,转移注意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多给学生开展一些游戏化教学、活动式教学等趣味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妙,使学生在语数英学科压迫下的紧张精神得到缓解,也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堂。
三、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时间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注意进行双向交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互相反馈。而信息技术的教学则更加要求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仅可以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还可以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正面反馈之后。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自己练习,并且在课堂的最后给每个学生相应的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绘出生动的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自选图形里面各种各样的图形画出一幅画,图形可以自主选择。而教师可以先简单地给学生展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白操作任务,但是不给学生提出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教师在课堂最后,可以看一些学生的作品,并且給予适当的点评,即是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肯定和鼓励的创造力,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长久下去,必然会提高课堂质量。而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可以先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和值得学习的方面,在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四、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已经不再陌生,这让一部分对电脑充满兴趣的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一个较深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主要要素之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对课程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把教学任务进行分层。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要先把教材分析透彻,再把同类的内容进行整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出基础任务和拓展任务之分,只要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帮助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积极性。而拓展任务则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这部分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但是它给学生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这门学科本身。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则需要给学生创设健康、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海杰.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2(79):135-135.
[2]刘鸿.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福建电脑,2014,30(3):215-215.
[3]霍建涛.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5):154-15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15-02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年龄越来越小,小学阶段也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堂。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堂并不是学习知识的时间,反而是利用电脑玩游戏、看电视的玩耍时间。如何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小学生可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信息技术上,还需要依靠小学教师,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来逐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是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质量,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授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则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精心设计课程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这节课充满兴趣。例如,教师在讲“电脑绘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通过电脑给学生展示几幅本校学生的精美绘画作品,通过给学生展示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看到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时,难免会发出赞叹,这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机会,告诉学生:“这些绘画都是本校的学生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其实同学们想要画出这样精美的画作并不难,只要好好学习今天的内容,等这节课结束,你们也可以画出比这些画作更好的绘画。”有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来导入课程,例如在教“指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指法练习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玩游戏时的紧张、刺激的同时,还会激发学生自己对于这个游戏的兴趣,跃跃欲试,这为后期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
其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语数英基础课程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吸取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优点,也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凭借画面、声音、表演和描绘等方法,来展现出情境当中的氛围或者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内容相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来说,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如果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的内在含义,而且学生也会感到枯燥,长此以往,会失去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而且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教学任务,那就是让精神状态紧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松精神,转移注意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多给学生开展一些游戏化教学、活动式教学等趣味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妙,使学生在语数英学科压迫下的紧张精神得到缓解,也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堂。
三、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时间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注意进行双向交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互相反馈。而信息技术的教学则更加要求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仅可以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还可以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正面反馈之后。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自己练习,并且在课堂的最后给每个学生相应的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绘出生动的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自选图形里面各种各样的图形画出一幅画,图形可以自主选择。而教师可以先简单地给学生展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白操作任务,但是不给学生提出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教师在课堂最后,可以看一些学生的作品,并且給予适当的点评,即是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肯定和鼓励的创造力,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长久下去,必然会提高课堂质量。而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可以先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和值得学习的方面,在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四、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已经不再陌生,这让一部分对电脑充满兴趣的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一个较深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主要要素之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对课程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把教学任务进行分层。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要先把教材分析透彻,再把同类的内容进行整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出基础任务和拓展任务之分,只要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帮助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积极性。而拓展任务则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这部分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但是它给学生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这门学科本身。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则需要给学生创设健康、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海杰.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2(79):135-135.
[2]刘鸿.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福建电脑,2014,30(3):215-215.
[3]霍建涛.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5):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