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沁:创建英国第一所平民高校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ly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第一次崩溃,与招聘本身并无太密切的关系——我发现大二时为了比赛而买的正装,已经系不上扣子了。
  职业的意义不在于赚万贯钱、行万里路,而在于它使你成为你自己。
  作为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的学生,如何向别人介绍我的学校,才能让别人记住它?这个问题,在一次惊险的探秘中,我找到了答案。
  遗嘱把自己做成标本放在主楼
  新生开学周,我报名了一个新生校园游,因为初来乍到对环境不太熟悉怕耽误时间,我很早就出门,早上八点不到就到学校了。英国人一般九点或十点才开始工作,所以这时候校园里还是空空荡荡,基本没有人,大理石建筑再配上伦敦湿冷的气候,有点阴冷。我看距离集合时间还有点早,又久仰UCL图书馆的大名,遂决定先在图书馆附近走走。正当我漫无目的地在主楼闲逛时,拐过一个转角,突然见到一个一面是透明玻璃的木柜子里放着一个人像。盒子里是一个带着帽子的老人,安祥地坐在凳子上,眼睛直视前方,神态动作与真人无异。他穿着18世纪的英国服饰,带着手套,凳子旁还放着他的拐杖,仿佛随时准备站起来,从木柜子里走出来。刚刚还因为早起略带困意的我,吓得差点尖叫起来,一下子飞速跑出主楼,直到在院子里见到几个清洁工人,算是有点人气,我才稍微缓和过来。几个清洁工人也看着我,大概觉得我的动作有点奇怪。我坐在公共长椅上大口喝水稍微缓和了一下,秋天的寒风也让我清醒了一些,看看快到集合时间了,没有来得及细想刚刚那个诡异的人像,便急匆匆地赶到集合地点。
  新生校园游里给我们讲解的是UCL历史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名叫Anith,她是一名在英国长大的韩国人,笑起来很甜美。伦敦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大都会,走在街上就可以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人,听到无数种不同的语言,吃到任何一个国家的美食。校园游的学生组成就反映出伦敦的国际化,我们一行二十几人,分别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看到Anith的时候,虽说不算是同胞,在异国他乡见到一名亚洲人也让我倍感亲切。她先带我们常规地逛了一下正门,教学楼以及附近的餐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UCL的历史。据Anith介绍,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英国最知名的两所高校,分别成立于1096年和1231年,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教育强国,英国的第三所大学UCL却在六七百年后的1826年才建立。在长达六七百年间,英国的高等教育被“牛剑”两所大学垄断了,想要上大学,首先得满足教徒和贵族两大基本条件。因为当时这两所大学只招收英国圣公会的教徒,相当于高等教育被宗教垄断。同时,当时在校学生基本都是贵族子弟,英国的高等教育只属于贵族,平民百姓遥不可及。伦敦大学学院的一大宗旨就是打破宗教和贵族垄断高等教育的局面,实现高等教育平民化。所以,UCL是英国第一所不分种族、阶层、宗教信仰招收学生的大学,也是英国第一所以同等条件招收女生的英国大学,算是英国版的“有教无类”。
  介绍完UCL基本历史,Anith 神秘一笑,说要带我们去见一下UCL“精神之父”。我们满怀好奇地跟着她走,结果却走到了今天早上让我吓破胆的那个人像前。Anith 很骄傲地说:“这就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理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杰里米·边沁,是我们UCL的奠基人和精神之父,他的教育和社会理念,不考虑学生种族、宗教、性别或者政治立场,对UCL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在他的努力推动下,英国才出现了第一所平民大学UCL。”听到这里,我不由得对这个人产生深深敬意,但也有点好奇,一般的地方纪念重要人物,基本就是做成雕塑,但为什么UCL要把我们的精神之父做成一个蜡像,还放在恒温箱子里呢?
  正当我疑惑的时候,Anith 继续说道:“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人像,实际上是边沁本人。他的遗嘱明确要求UCL把他的遗体保存并作为大学永久纪念物。希望用这种方法,提倡无神论,宣扬科学精神。”所以从1850年起,UCL精神之父“边沁”就一直“坐”在伦敦大学学院主楼的南回廊里。可惜的是,他的脑袋在尸体防腐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脑袋没能如愿按照原样保存,腐烂的样子有点吓人。于是校方只能在他的身体上放置一个蜡像头颅,再粘上一些他的真發。他的真的头颅则放在凳子下方的一个木盒子里。后来有几次学生恶作剧从展柜中偷出了他的头,校方只能把头从木柜中取出放在保险柜里。蜡像的表情是他凝神思考的样子,这是边沁生前写作时的常态。听到这里,我不由地大吃一惊,在那个科学还处于启蒙阶段,迷信风依然盛行的年代,边沁居然要求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标本并在公众场所展示,这种做法就算放在现在也很新潮了,更何况是200年前。
  边沁仍在“投票”
  上午参观完学校,下午我准备来图书馆看看书,体验一下这个充满古典气息的图书馆。没想到早上的惊吓还没平缓过来,下午又受到第二次惊吓,图书馆入口处放着各种人头做展览, 展览主题:“何以为人”。第一次来图书馆,迎接我的竟是这一颗颗真人头。
  这个展览的主要展品是各种方式保存的人头,如风干的干尸的头颅,白骨头颅,其中最吓人的是一个真空玻璃罐里放的一个头颅。这颗头颅肌肤枯黄但是每一寸皮肤都十分完整,皮肤呈浅褐色,眉毛头发甚至眼睫毛都保存完好,眼眶凹陷,眼球突出,眼球上还布满了蓝色的血丝,表情狰狞,十分吓人。看看旁边的介绍,这竟然就是创始人边沁的真人头,因为防腐过程的失误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上午参观完创始人的真身,下午又见到他的头颅放在图书馆的门口。虽然非常惊悚,但是我不禁十分好奇,把身子放在主楼南回廊,头放在北回廊的图书馆入口处,边沁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思想如此前卫,死后让自己的遗体一直被众人注视?正好已经来到图书馆,遂决定翻看一下校史文献,了解一下这个创始人到底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总不能白白受两次惊吓。看了一些文献后,我从心底里赞叹,这是一个用身体力行掀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浪潮的名人。
  杰里米·边沁是激进的社会改革者,也是那个时代不被理解的异类。他提倡无神论,在他眼中,人并非灵魂的载体,死亡便是一个人完全的终结。所以在21岁时他就拟定了遗嘱,拒绝以一场“基督徒式的葬礼”作为最后的终结,要求死后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让生命以“最有用”的方式终结。在死前的最后一份遗嘱中,边沁要求将尸体交给自己的朋友处理,最终被安放在这伦敦大学学院中作为展品。即使是在中世纪后就有解剖与研究人体传统的欧洲,边沁当时的做法也十分新潮。
  UCL筹备建校的时候,边沁已经80多岁了,所以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学校的筹备,而是由诗人托马斯·坎比尔及律师亨利·布卢姆厄姆等人规划兴建的,但是许多事实上的创建者都对边沁有崇高的敬意,也在许多规划中融入了他教育和社会理念,特别把其作为UCL的精神之父。UCL的主图书馆的中心位置,弗拉克斯曼画廊的穹顶上,描绘的就是建筑师威廉向边沁提交设计方案,并等待其批复的场景。学校最终在1826年成立,名为“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成为当地唯一不论学生性别、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学校的理事会委员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后来由于与国王学院(King’ College)的一些纷争,更名为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直到现在,当大学举行重要会议的时候,边沁的遗体会被放置在轮椅上并被推进会议室参加会议。会议记录中,边沁被永久性列为出席人员但不投票的代表 (present but not voting),只有当票数相同时,改革的一方将会多获得一票,这一票会默认为是边沁“投”出的,以推动大学的改革。
  责任编辑:陈晓丽
其他文献
烛光  红烛摇曳 影子  默言而立  曳时间随着烛光  缓缓滴下 映红了  脸上的泪痕 窗外  星星消失在夜幕里  曾经的故事 潜伏在  泛黄的日记 诗行里  还印有昨日的誓言与笑声  今晚的目光  已无力搅动爱的波澜  任凭一屋烛光  从心中一点点滑落  秋雨里飘荡着回忆  秋夜里又下起绵绵细雨  一个人走在镜面上  如同两个人同时在走  一片树叶带着依恋从空中落下  任思绪在小雨里飘来飘去  
列夫·托尔斯泰  在晚年,他希望做一个缝鞋匠,  进入——针线的缝合之中。  因此,在我幼稚的脑海里,  我曾认为街角的任何一位鞋匠,  都曾经躲在家里,写过厚的书。  现在我想,人不能  到晚年才想到做鞋匠。  這时他已年老眼花,缝不了几针了。  原来,托尔斯泰只是接近了常识,  接近一个朴素的思想,  他是为一个境界而不停地缝合。  作家最终的结论,或者身体力行  在做一桩谋生的事,  如同峰
拿书的双手,退休后  喜欢上了泥土,在阳光下  翻阅凝固的波涛  读过芋头、长豆、小麦  读过于涸的语言  起茧的老手,一手握着锄头  一手计算二元方程式  在向阳的土坡  想起一片朗朗的讀书声  黝黑的脸庞,刻上岁月的沟壑  如同在土地上筑起的一垄一垄田畦  饱满的稻谷  舒展来自身体深处的隐喻  在谷歌地图上,有一个地方  极小的一点,风吹过  拨动父亲满头的雪  院子里的夕阳,无声走过,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有关要求,2020年9月19日,第二届长三角青年诗人作品改稿会在安徽省淮南市举行。第二届长三角青年诗人作品改稿会是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2020年一项旨在提高青年作者文学创作水平的培训活动,该活动由安徽省文联主办,安徽省作協、《扬子江诗刊》和《诗歌月刊》承办,淮南市文联、寿县文联协办。  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出席改稿会并发表讲话,江
梦幻中  你就是我爱的倩影  当黎明之光投射在  远方的寂土  你的脚步纷至沓来  构图成  粉红色的生命  并惹绿了岁月的  每一道红尘应景  并非在闲暇之时  才与你举杯共饮  契入一种缘由  将梦早巳锁在  深秋的宅门  不为有所得  不着离患心  与你邂逅  是清凉  是恬静  没有丝毫的冲动  在每一根神经  今天來看你  早已是前生注定
夜空的衣架  闪电是纯黑色夜空的衣架  一件巨大的袈裟即将被清洗,将被凌空  垂悬。那些终于暴露的断墙残壁  也将被漏下的人间空白涂抹  成为枯叶了,再多的言辞还有什么用处  改变一种态势,改变一种沟通的方式  你要对得起好人,也要对得起坏人  他们都需要充足的粮食和睡眠  需要灾难和蜂巢失蜜般的重建  衣架在阳台上随风晃动  那不是闪电,那是我随手打开的手电  可我在夜色里起身了,好与坏,鲜活的
看到一个拿着捞网站着的人。  看起来空落落的人拿着捞网站着。  空落落地站着是想捞什么呢。  空落落的捞网 空落落的捞网  空落落的捞网 空落落的捞网  (尽量像空落落的捞网那样发音)  头顶有只乌鸦在哭。  哭着哭着飞远了。  哭是因为有什么伤心事吗。  是想起了往事有点心酸了吗。  远去的乌鸦 远去的乌鸦  过来的乌鸦 过来的乌鸦  (尽量像过来的乌鸦那样发音。)  乌鸦消失的天边聚集着云彩。
风一吹,托呼拉提草原的花就开了  风一吹  托呼拉提草原的花就開了  总有人如星辰般点亮我们  一如此处的花海  风掀起青草的绿香  四散的琉璃和云影  先于雪山的心跳抵达  梦里梦外皆是熟悉又陌生的  风景。仿佛你与我隔着尘世阡陌  出现在眼前  你的视野穿越瞩目的雪峰  众神的爱与山与水与花的海洋  热流、奔涌。爱情闪闪烁烁  年过半百还能不能唤醒体内的豹子  手执钢鞭的人心有颤栗  青春已过
野牦牛头骨化石,出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  州玛曲县境内的黄河古河床,距今约45000年  地點就坏掉了。幸好受困点附近有一间房子,大家轮流在里面取暖。吃的也没了,但车上的抗灾物资是给牛羊吃的草料,无法煮食,大家饥肠辘辘。嘉黎县连夜组织救援工作,动员家家户户烙饼送往受困点。救援队的汽车开到被困点附近,开不动了,就让一群牦牛趟开一条雪路,后边的牦牛背着饼,到达车队受困的地方。“我们几近绝望时,看到雪
在黎明微光的照拂下,  晨钟敲醒深圳湾,  晨钟敲醒我们——它洪亮的  声音穿墙而过,飘散到  对面林立的高楼里,  飘散到时间广场,  飘散到红树林。  有晨练者奔跑于曲径,  群鸟纷纷飞离晨枝,  翅膀也沾满钟声。  这越飘越远的钟声,  飘向工厂、学校、商店  飘向街道、房子、路面,  飘向东经和北纬。  在無数个交叉路口,  一个个匆忙的身影。  路边未拧紧的水龙头,  点点滴滴都在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