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校本行动的几个关键问题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复杂开放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组织学生开展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全面发展学生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着重从把握议题关键特征、关联国家课程标准、基于当地资源与学校办学特色、注重跨学科教师团队培养和注重评价研究这五大方面,提出中小学校开展项目研究应秉持的理念及其实践建议,以期助推中小学校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
其他文献
职业本科教育的兴办造成了对职业专科教育办学的挤压与挑战,但从政策指向、产业结构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素分工、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看,职业专科教育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面对挤压与挑战,职业专科教育需要与职业本科教育错位竞争,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即职业专科教育定位于专门化技能人才,职业本科教育定位于专业性技能人才.职业专科教育要基于这两类技能人才的工作内容特征对比展开课程内容的错位设计.为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职业专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立足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办学特色;以及在规范专业设置、深
基于知识形态理论的分析,新工科知识形态表现为技术科学.新工科知识生产的场域位于“新巴斯德象限”,其目的 是在应用语境中解决工程现实问题,知识生产模式具有跨学科协作性.新巴斯德象限内涵的产教交互性、应用语境中产教边界的交融性、知识生产组织方式的协同性和异质知识生产主体的自反性构成新工科知识生产与产教融合耦合的内在逻辑,从而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空间,打破产教场域界限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互生互进等路径,形成新工科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促进新工科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分析、讨论、探究、论证、辩论等相关实践活动,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1].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发起的科学教育合作项目,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校还不是很多.在实验学校相对较少而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通过划分区域的方式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第一批实验学校共30余所,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为方便项目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项目组将实验学校划分为北京、山东、浙江、山西4个区域.那么,如何以区域为单位组织推进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呢?下面以山东区域威海的实践探索为例,简要介绍区域推进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策略.
期刊
师生沟通常常失效.这种失效,并不是“谈话”作为一种沟通手段的失效,而是谈话未触及“心”而造成的结果失效.谈心的教育逻辑与中国教育传统有较深的历史勾连,这样的情势使得我们有必要去重温中国教育实践中“谈心”的传统,特别是中国儒家传统的心术教化中对心的观照,以及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做群众工作时采取的“治心”“翻心”的实践.教师需要改善当前教育中出现的无效沟通的情况,在现实中开展谈心的教育,尽可能地实现对学生的心灵抚慰,促进其生命成长.
议题引领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能够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素养立意是克服应试倾向和知识本位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素养教学的根本.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活动设计,拟定具有包容性、贯通性和引领性的议题,是实现素养教学的关键.
山西省大同市逸夫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结合本地经济、科学、政策、环境和人文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兴趣等情况,以大同古建筑议题为载体,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打造立体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发展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