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供应链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常常会遇到无人可用的境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从高校到企业的人才供应链不够流畅。基于此,对基于人才供应链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完成人才供应链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人才供应链;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26-02
  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在每年毕业季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各大企业吸纳。虽然每一年专业人才的数量远远高于企业的需求量,但是更多的企业并未真正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计算机人员。假如,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各大高校是一个大的企业,进入该企业的“原材料”就应该是选择各大高校进行学习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那么,所谓的“产成品”,就是真正适合社会企业发展的优秀学生,社会所需要的那种高效能专业人才就因此而来,即人才供应链。对这种供应链的培养,能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有效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求计算机人才能更好地与社会各大企业相适应。
  一、人才供应链的组成
  所谓人才供应链,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精益思想同样适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其产成品就是能够适应当今社會各个企业需求的人才。供应链有其自身的主体形式流,分为单向和双向的,即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三种形式。人才供应链类似于这种传统的供应链,它也拥有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这三种形式。
  人才供应链中的物流是指在人才在供应链下的流动性,在此,仅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在该供应链中的流动性。选择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学生,进入各大高校之后,通过在学校特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下的专业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进而走向社会,进入不同的企业工作或是自行进行社会深造。
  人才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社会各企业在专业人才那里获取自己的利益,通过向国家纳税的形式将资金进行合理划分;二是指专业性的人才,为了达到预计未来所得到的利益,自主地提前对学习进行资金的分配。这种供应链是以间接形式表现的,它显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
  人才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是具有双向性的。其流向是社会各企业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信息传递给各大高校,各大高校在接受到各企业的信息之后,对现有的专业人士进行合理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要求报送录取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部门,该部门对其再次进行调整;通过熟悉选取各大高校的学生信息,同样能为该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合理的指导方向,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得社会各企业最终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针对性较弱,结构存在缺陷。现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国家在信息化的大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市场需求来说,计算机专业自身发展的结构,人才的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人才市场的需求。众所周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而计算机人才中的实践性占据了市场需求的巨大空间。但就目前各大高校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状况来看,相关的信息化实践性人才是极其缺乏的。
  第二,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不够完善。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需要专业人才具备相应的行业或领域专业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软件开发而言,市场需要的不仅是掌握相应的专业信息技术和过强的理论技能,而且也需要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士具备行业领域里丰富的基础知识。由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人员,而且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能有效对新事物做出具体的专业反应,进而推动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合理应用,促进其有效发展。然而,与此要求相悖的却是在计算机专业领域里,那些综合素质不达标,专业知识欠缺的求职者比比皆是,这诚然是不利于软件技术的有效发展的。
  第三,社会对计算机专业认识不足。随着计算机普遍的使用状况,社会对此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已经走向低潮。由于人们日常生活对计算机的需求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学者不再是计算机领域的新鲜人士,他们的优势显然受到冲击,一些使用计算机的非专业人士,其水平甚至超过更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已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该局面的形成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录取率。但是,在一些名列前茅的高校面前,这并不会使其受到很大影响,而那些非名牌院校,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三、基于人才供应链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具体的、客观的。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成为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并且对专业知识的划分掌握以及对知识结构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有适合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且体现在教育模式当中。而在对知识结构的掌握中,则注重的是实践能力,这就需要从学生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发展来进行指导。对于个人而言,掌握强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重要选择,这不仅是对个人专业知识的考验,更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考验;对于社会而言,学生未来的就业更应该具有明确的方向,专业知识的运用是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其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金社会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其具有创新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综合专业素质高标准的要求。专业的发展有其各自的方向,过强的专业知识,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意义。
  “研究型人才”是指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这类人才一般具备很强的理论知识,并且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了解,计算机科学这一学科就是从这类人当中培养而来。“工程型人才”是指能将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等。“应用型人才”是指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比如对信息技术的处理,对图形即图像的处理,对计算机辅助设备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信息系统的管理等。   (二)高校与用人企业携手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使人才供应链能够稳步的发展下去,各大高校不仅要同社会各企业保持有效的针对性合作,而且要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正。以期使人才达到定向发展。各大高校根据社会各企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专项辅导,这一大批学生毕业之后就走进相应的社会企业进行工作,这样的方式,就是人才的定向发展。目前,国内为缓解就业压力,已经采取了这种人才定向发展的模式,如在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一些民办院校内,就已经使用这样的发展方式,比如青岛海尔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吉利大学等。
  社会各企业通过各大高校使其对学生进行定向教育的模式属于企业对外的介入模式。社会各企业对外介入的模式仅有一部分是学生在各大高校内完成,而另一部分则是从该企业完成,这就有效地使得学生的专業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为达到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社会企业并不能知晓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进行了本企业另一部分的学习之后是否愿意继续留在本企业,于是,社会各企业对新的专业人才的再培养有了相应的阻碍。这时,人才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使得社会各企业与各高校之间的顾虑大大降低,进而,人才供应链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细化。
  (三)高校完善人才供应链,结合生源地进行人才培养
  各大高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来源于生源地,这两者的配合程度决定了人才供应链的优质程度,好的生源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各大高校为扩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招生。要达到预期培养人才数量的目的,就要做好计算机专业各方面发展的宣传工作,包括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计算机对人们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应用等,使计算机专业人才深刻感知学习的重要性,进而选择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这对人才供应链的有效发展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与其他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培养
  社会各企业最终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强的人才。学生在高校进行学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接触实践的经历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在学习当中,可以借鉴人才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向既定目标前进。各大高校、学生以及人才供应链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不断鼓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认可,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和家庭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及沟通,作为家庭一方,应该尽量地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保障学习资源,比如实践机会和对学习中所需设备的经济支持等。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各大高校所处地区的影响。各大高校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衣食住行,拥有一个方便优质的学习环境,是各大高校应该具备的条件。比如健康的饮食环境、安静的休息区域、便捷的交通设施以及适当的娱乐场所,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专业人才的培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支持,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就必须形成有效的人才供应链。并且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结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的创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颖.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世界,2013,(24).
  [2] 唐金鹏.具有智能交通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7).
  [3] 李波.辅导员培养计划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6).
  [责任编辑 吴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我国现在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有关征地拆迁问题,以南京市为背景,通过问卷结构式访谈方式得到的数据资料,分析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原住居民的社交网络和家庭情况的影响,发现存在的若干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大型园区开发;原住居民;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23-04  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推
期刊
摘 要: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个时间截面,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山东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各地市上升幅度呈现显著的不均衡特征。在空间差异方面,三个系统的协调度呈现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梯度格局,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00—2015年西安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方差分解分析,发现西安的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之间存在辩证而复杂的关系:一是西安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之间长期内互为Granger原因,但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二是西安技术进步与进口贸易短长期内具有互动关系,但是相互影响效应为负;三是西安进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机制,进口贸易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以B公司为个案,研究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具体情况,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综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诸多环节中较为烦琐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能够为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等级提供分析依据,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薪酬确定、职务晋升以及工作改进等提供重要依据。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人力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流程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工作量评价,进一步优化管理和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目前,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主观的能动性、缺乏客观的操作性、
期刊
摘 要:通过研读煤炭资源补偿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现状,总结新疆现行的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发现现行的生态补偿模式存在补偿模式匮乏且相对独立、过度倾向“输血式”生态补偿和企业自身组织恢复治理模式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煤炭资源相关税费体制、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融资渠道、完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模式;新疆  
期刊
摘 要: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发展时间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分工越来越明确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阐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的内容及措施做出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运动队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并运用问卷调查对陕西、安徽两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需求以及高校代表队、队员的需要层次与训练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最后,从大学生运动员的需求角度审视提高高校运动队管理与训练水平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运动队;大学生运动员;管理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88-02  一
期刊
摘 要:通过探究欧盟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针对目前我国QP制度存在的问题,构建QP注册制度,以期完善我国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提高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成效。  关键词:质量受权人;注册制度;药品上市许可人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92-02  引言  2015年11月4日,十二大第十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十省
期刊
摘 要: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养成了较为浓厚的不良制度文化,人情社会的存在使得小团体文化因子阻碍常态文化发展成为现实,致使东北的市场经济文化理念淡薄。因此,东北振兴就文化领域而言应继续培养创业精神,针对东北的现实,创业精神又以创新、勇于奋斗、效率的价值极大化为标准。  关键词:东北文化;创业;价值极大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