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借助谜语,了解大熊猫的主要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熊猫。
师:你说是熊猫啊,你见过的熊猫,样子像狗一样吗?
生:不像。
师:那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到是熊猫呢?
生:因为今天要学的作文就是大熊猫。
师:这是一种思维惯性,猜谜语是要思考的,要抓住谜语中动物的特征才能猜正确。再想想看,“手掌珍贵似明珠”“样子像狗爱玩耍”,这是哪种动物呢?
生:狗熊。
师:猜对了吗?我们来看结果。(出示狗熊图片)
师:猜对了,真好。我们再来猜一则谜语:叫猫不是猫,像熊没熊高。想拍彩色照,墨镜摘不了。爱吃嫩竹叶,是咱国中宝。
生:这个是熊猫。
师:这次你是从哪里看出它就是熊猫的?
生:因为熊猫就是咱中国的国宝。
生:我是从想拍彩色照片看出来的,因为熊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生:熊猫最爱吃嫩竹叶,看到“爱吃嫩竹叶”,我就猜出来了。
生:第一句“叫猫不是猫”,熊猫的名字里面有“猫”这个字。
师:真好,大家学会抓住谜语中所说到的动物的特征来猜了,值得表扬!我们再来猜一则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生:这个也是熊猫。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第一句说“黑毛黑,白毛白”,熊猫只有黑毛和白毛。
生:熊猫最喜欢把嫩竹叶和野果当饭菜。
生:谜语中说“圆圆胖胖惹人爱”,熊猫就是胖乎乎的,非常可爱。
师:读了这两则谜语,我相信大家对熊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的这些问题你一定会回答,我们来抢答一下。第一个问题:熊猫吃什么?
生:熊猫吃嫩竹叶和野果。
师:熊猫身上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和白色。
师:熊猫看起来笨笨的,其实是很有本领的,它会干什么?
生:攀得高,爬得快。
师:今天我们就要写一写大熊猫。注意“熊”字上面是个“能”,下面有四个点。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大熊猫。
2.借助资料,了解大熊猫的更多信息
師: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大家见过大熊猫吗?能不能简要介绍介绍?
生:我在动物园见过大熊猫,熊猫非常可爱。
生:我在熊猫基地见过很多熊猫,有大熊猫,也有小熊猫。熊猫喜欢吃竹子。
生:熊猫胖乎乎的,笨笨的,憨憨的,很可爱。
师:同学们见是见过熊猫,但是一介绍就没词了,看来了解的相关资料还很少。在这儿,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资料袋”,里面有很多关于熊猫的知识,请你快速地读一读。(出示)
资料袋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大熊猫繁衍能力很差,幼崽存活率也相对较低,截至2019年11月,世界上野生大熊猫约1600只,圈养大熊猫约600只。
大熊猫长相可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呆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看到,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可以说,大熊猫是人见人爱的。
(生默读资料,获取信息。)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一定获取到新的信息了。这位同学,你刚才只会说熊猫“可爱”,现在你还可以怎样介绍?
生: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长相可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呆萌”,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
师:表扬你,借用资料,你的表达就更清楚了。你用到了一个很专业的词语——活化石,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生:因为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
师:大熊猫不仅被称为“活化石”,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一起来读——
生:国宝大熊猫。
师:熊猫之所以被称为国宝,一方面是因为有着800万年的历史,另一方面是因为熊猫的数量特别稀少,从刚才的资料中,你知道熊猫数量稀少的原因了吗?
生:熊猫繁衍能力差,幼崽存活率低。
师:熊猫本身生的小熊猫就少,而且很多会夭折,所以现存的数量很少。有数据统计,到2019年,世界上野生大熊猫约1600只,圈养大熊猫约600只,数量真是太少了!我们在路边看见小蚂蚁,一群蚂蚁可能就有几百只,可是熊猫呢,全世界总共才2000多只,数量极其稀少,因此被称为“国宝”。刚刚这位同学说熊猫很可爱,资料中也用到了一个词:呆萌。谁听过“呆萌”这个词?
生:“呆萌”就是形容特别萌,超级可爱,让人忍不住想摸一下,抱一抱。
师:想不想看看呆萌的熊猫什么样?
生:想!
(师播放一组熊猫图片,生欣赏。)
二、回顾课文,学习介绍方法
师:大熊猫呆萌可爱,人见人爱,被称为国宝,一定有很多小朋友都想了解大熊猫,特别是外国朋友,如果要介绍大熊猫,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呢?大家思考思考,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生思考,填写思维导图。)
师:准备好了吧,我们来交流交流,谁跟大家说说,你准备介绍熊猫的什么?
生:我想介绍熊猫吃什么东西。
生:我想介绍熊猫的样子。
生:我想介绍熊猫是怎么玩的。
生:我想介绍熊猫跟同伴在一起干什么。 师:同学们,大家想介绍的内容很多,但很有可能因为面面俱到又都不清楚了,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回想一下,《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生:是从两个方面写的,写了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
师:《海底世界》呢?
生:写了海底世界的景色美丽和物产丰富。
师:《火烧云》这一课呢?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
师:比较比较,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介绍的都只有两个方面。
师:是啊,不能介绍得太多了,选两三个方面就行了。
三、整合资料,修改完善表达
1.动笔表达,形成初稿
师:现在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两三个方面来写大熊猫?想好以后,就试着动笔写一写。王老师建议大家写一行,空一行,一会儿修改就方便了。
(生进行练笔,师巡视指导。)
师:我看到同学们基本上都写好了,咱们来分享分享,谁写了大熊猫的样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一身黑白的皮毛,一副永远都拿不下来的墨镜,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体,就凑成了那可爱、活泼的大熊猫。
师:这位同学介绍了熊猫的样子,很好!谁继续分享?
生:大熊猫为什么成为国宝了呢?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大熊猫只有2000多只,大熊猫生下的小熊猫很少,而且不易成活。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刚才的资料,介绍了大熊猫的数量,很好。
生:国宝大熊猫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大
熊猫看起来呆萌可爱,让人总想抱一下,你如果去抱大熊猫,那可要注意了,大熊猫和熊一样,发起火来同样可怕。
师:这位同学介绍了大熊猫的习性,有没有人写到大熊猫的吃食?
生: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十分爱吃竹叶、野果,有时也会吃一些肉。
师:这位同学介绍了大熊猫的吃食以及分布的地方,也不错。刚刚大家介绍了大熊猫的好几个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太简单了,寥寥数语。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大家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很有限。如果大家获取了更多的资料,我们一定会写得更好。
2.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师:接下来王老师要播放与大熊猫相关的资料,同学们一定要拿出笔把关键信息记下来,以便于修改习作时借用资料。(课件播放大熊猫的视频资料,生观看,记录有用的信息。)
师:有没有获取新信息?记录下来的有用信息超过三条的请举手。
(很多同学举手)
师:获取的新信息越多,一会儿你的介绍就会越清楚。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我请几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看看你还能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出示)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中国特有的物种,现主要栖息地为四川、陕西和甘肃。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大熊猫,其他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米~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被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常常担任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各个国家去“旅游”,成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交流的纽带,大熊猫也成为野生动物中货真价实的“瑰宝”。
(几位同学读资料,大家记录相关信息。)
师:收获不少吧?别急着写,还有一段更有趣的资料呢!我们来看看。(播放《有趣的大熊猫》视频。生观看,笑声连连。)
3.融合资料,优化习作
师:现在大家可以选取你刚刚记录的有效信息,或者这段视频中的有趣场景来修改自己的习作,相信用好了资料,你的表达会更吸引人。
(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生1:大熊猫有着白色的肚皮,戴着一副墨镜,威风凛凛,四肢黑色,圆滚滚的,好呆萌,好可爱。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它十分爱吃竹叶、野果,但是有时也会吃一些肉。大熊猫并不是猫,而属于熊科动物。大熊猫性格温顺,但也十分危险,也许会把你吃掉。大熊猫喜欢独居,昼伏夜出,至今,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是中国的国宝,也是活化石。
师:(插话)稍等一下,这位同学写得
非常好。我问问同学们,他的这段描述中哪些信息是从刚刚咱们阅读的资料中获取的?
生:活化石,還有呆萌、800万年。
师:对,这都是从资料中获取的。大家看老师的板书,他的介绍中其实介绍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生:主要写的是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吃什么。
师:你继续读,跟大家分享。
生1:大熊猫的行为举止常常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大熊猫四肢短小,不能挠痒痒,就只能请大树帮忙。
师:听到这句话,有没有想到刚才的某个画面?
生:我想到了大熊猫在树上蹭痒痒的情景。
师:你继续读,跟大家分享。
生1:大熊猫还有起床气呢!
师:这位同学写到了起床气,这个情景太有趣了,还有谁也写到了起床气?我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你们几个都读一读自己写起床气的部分,咱们相互学习一下。
生2:大熊猫有起床气,它没睡好的时候,如果你把它弄醒了,它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开始发火了。
生3:大熊猫有起床气,它没睡好你却把它弄醒了,它一定会发火的。瞧,它胡乱挥动着自己的两臂,一会儿跑到东边,一会儿跑到西边,还差点儿撞到了墙上。 生4:大熊猫有起床气,发起火来跟我们小孩子没睡好时差不多。它躺在那里,眼睛都没睁开,但是却乱叫着,胡乱地挥动四肢,还扭动着身子。
生1:大熊猫还有起床气呢,谁要是把它弄醒了,它一定会大发雷霆。瞧,它一会儿胡乱叫着,一会儿胡乱挥舞着双臂,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撞到东西了也不停下来。就连它最爱吃的竹子都不能幸免于难,直接被它折成几段,随意扔到了一边。不过,大熊猫也有可爱的一面,它喜欢做头部按摩,在石头上把自己的头转来转去,好像在享受生活,瞧,它还哼着小曲呢。
师:大熊猫好悠闲啊!这是一只特别会生活的大熊猫,一会儿悠然自得地晃着自己的脚丫子,一会儿又开始在树上挠痒痒。我也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大熊猫从树上掉了下来,为了化解自己的尴尬,它一下子就滚走了。好像在说:你们不是说我走得慢吗?我滚得快啊!
(生大笑)
师:这几位同学写得非常好,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也写得不错,但是时间过得太快了,马上就要下课了。王老師希望你们进一步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修改、誊写。当然,如果你能把自己的介绍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出来,那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了解、喜爱大熊猫,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总评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初步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次习作明确要求写“国宝大熊猫”,教材中有一个表格,提供了有关大熊猫的一些信息,要求学生再查资料,补充其他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学写动物,如何指导,我们从王林波老师的这堂课里可以获得许多启示。
第一,根据习作对象,大量提供知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大熊猫的。但要写好大熊猫的作文,仅仅凭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以及教材中提供的一些信息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王老师的做法就是在课堂上大量提供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习作材料的支持,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难。
这堂课上,教师通过两个轮次、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导入新课使用的谜语中就包含有大熊猫的知识;接着,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大熊猫,学生再次介绍了大熊猫的样子、习性、生活环境等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大熊猫的资料,观看大熊猫的图片,再次丰富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如果谜语导入也算在提供资料之列,第一轮提供大熊猫知识大概用了12分钟。学生在确定了写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以后,教师又安排了第二轮资料提供,让学生看了两个视频,读了两段文字,最后又看了视频。这些视频资源和文字资料,为学生丰富习作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没有这些材料支持,学生写这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那些对大熊猫不是很了解的学生,几乎无从写起。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遵循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化解了本次习作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
第二,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信息获取、信息整合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资料获取、资料筛选、资料整合,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王老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很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第二轮学生看视频时,教师提醒学生要把不了解的信息记录下来。学生在交流作文的时候,教师相机点评强调:哪些资料是你新获取的?
获取的资料并不能照搬照用,而是需要自己再加工,怎么去粗取精,怎么分类整合,这是整合资料能力的培养。这次习作就需要将平时积累的材料和这节课上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类整合,选择确定自己认为适合本次习作内容的材料。这是作文选材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第二板块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呢?完成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就是在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理清写作思路。
第三,简明扼要地指导习作方法。这堂课第二板块教师专门安排了习作方法的指导环节,即整合获取的信息,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首先是画出思维导图,明确从样子、习性、生活地区、食物等方面介绍大熊猫。接下去是从本单元的三篇阅读课文中学习写法:《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从天上和地下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的;《海底世界》是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火烧云》则是从颜色、形态两个方面介绍火烧云的变化的。从中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介绍的方面不要多,写两三个方面就可以了。这里仅仅是回顾性的整理,点到为止,简明扼要。
这堂课习作方法指导用多长时间?思维导图加上三篇课文结构顺序的整理,一共只有5分钟。当下语文老师上习作指导课,指导习作方法动辄十几二十分钟,最极端的指导30分钟还不肯停止,这样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写作呢?我认为习作方法指导,主要应该是阅读课承担的任务。像从几个方面写一样事物,这个单元三篇课文教学应该把这个方法讲清楚了,作文课主要帮助学生迁移运用,当然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复习回顾一下,切忌作为新知进行教学。这堂课王老师对方法指导时间的把握控制得非常好。
第四,当场写,当场交流点评。这堂课王老师安排了两次动笔写作时间,每次都安排当场交流。第一次交流是五个学生,用时4分钟;第二次先是同桌互改,再是全班交流,用时约8分钟。两次交流用时12分钟。前面说教师作前指导只用了5分钟,其实两次习作交流点评,也是一种习作指导,只不过是“作后指导”。对小学生来说,文章写完了,到底写得怎么样,通过伙伴交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从伙伴那里收获新的习作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会适当加以点评,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就相当于面批。当场面批比作前指导要更有效,学生经过了写作实践,有了亲身体验,这时教师的点拨就更容易理解,能够入耳入脑。
这堂课还有值得讨论之处,我想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这篇文章到底可以从几方面写?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样事物的,所以教师提出可以写两三个方面,不要多。但是学生交流的时候,凭自己掌握的这些非常有限的材料,从两三个方面很难写成一篇文章。比如一位同学交流的习作,就远不止两三个方面:他写到了大熊猫的外形很呆萌;然后写到了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等地;接下去又写了大熊猫吃什么;后面又写了大熊猫性格看起来很温顺,其实很狂暴;还写了800万年之前就有大熊猫,是活化石;又写到了大熊猫的行为非常可爱,特别写了大熊猫的起床气等。统计一下,可能是六七个方面,绝对不止两三个方面。所以教师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进行的指导,也就是作前指导的方法,对学生写这篇作文并不管用,有些想当然。 二是這堂课的时间分配。我从四个方面来计算时间。一是动笔写的时间,第一次动笔写3分钟。原来教师计划让写6分钟,结果只给了3分钟。第二次写作是6分钟。加起来是9分钟。二是交流、点评,第一次交流4分钟,第二次交流8分钟,用了12分钟。写9分钟,交流12分钟,应该是以写为主,交流为辅,交流时间比动笔写时间多,比例有点失当。三是介绍资料,第一轮资料介绍12分钟,第二轮资料交流用时7分钟,两轮资料介绍用时19分钟。一堂习作指导课一半时间是提供资料,是否过于奢侈?其实资料介绍时间可以大幅度压缩,比如文字资料学生自己默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进行整合,不一定要请学生朗读。或者是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课外先去读。视频、图片集中展示,减少讨论时间,这样就可以将主要时间放在动笔写上。
当下习作课上往往是学生静下心来写作的时间太少,最后6分钟时间学生动笔写,其实大部分同学没有写完。教师在动笔写方面应该舍得花时间,如果有一半时间用在动笔写或是交流以后的修改,可能对学生更有帮助。
三是学生写这篇文章,最困难的是什么?可能不是难在写几个方面,而是每个方面怎么展开,怎么写清楚,怎么写具体。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其实对高年段学生也是很难的。我们分析学生的习作,有四个同学都写了大熊猫有“起床气”,这是视频里看到的,学生印象很深。最少的只写了一句话;另外两个学生进行了补充,也只补充了两三句,说不清楚,不会展开。最后那位戴眼镜的学生,应该是写作水平比较高的,他写了一小段,起床气写得最好。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比较一下:谁起床气写得最好?为什么他写得好?让学生思考一下,发现为什么他写得好,比我好在哪里。这方面着重指导,对学生来说是最有帮助的。这个戴眼镜的学生写得好,其实不一定是教师这堂课指导出来的,而是他写作水平原来就比较高。像这样的学生教师怎么指导?我想也是可以有指导空间的:“你看,刚才几个同学写起床气,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用?比如……这些描写都很生动,你没有写,还可以补充进去。这样你的文章就写得更好了。”同学们的交流体现的是他原有的写作水平,交流以后,能够把一些亮点收集起来,再次进行整合,这也是一种资料的获取、信息的整合;接着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修改一下,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学生交流以后,再有一次修改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就某一个方面展开来写,把这个方面写清楚、写具体,是不是会更加有效?
这些讨论的问题,希望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借助谜语,了解大熊猫的主要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熊猫。
师:你说是熊猫啊,你见过的熊猫,样子像狗一样吗?
生:不像。
师:那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到是熊猫呢?
生:因为今天要学的作文就是大熊猫。
师:这是一种思维惯性,猜谜语是要思考的,要抓住谜语中动物的特征才能猜正确。再想想看,“手掌珍贵似明珠”“样子像狗爱玩耍”,这是哪种动物呢?
生:狗熊。
师:猜对了吗?我们来看结果。(出示狗熊图片)
师:猜对了,真好。我们再来猜一则谜语:叫猫不是猫,像熊没熊高。想拍彩色照,墨镜摘不了。爱吃嫩竹叶,是咱国中宝。
生:这个是熊猫。
师:这次你是从哪里看出它就是熊猫的?
生:因为熊猫就是咱中国的国宝。
生:我是从想拍彩色照片看出来的,因为熊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生:熊猫最爱吃嫩竹叶,看到“爱吃嫩竹叶”,我就猜出来了。
生:第一句“叫猫不是猫”,熊猫的名字里面有“猫”这个字。
师:真好,大家学会抓住谜语中所说到的动物的特征来猜了,值得表扬!我们再来猜一则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生:这个也是熊猫。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第一句说“黑毛黑,白毛白”,熊猫只有黑毛和白毛。
生:熊猫最喜欢把嫩竹叶和野果当饭菜。
生:谜语中说“圆圆胖胖惹人爱”,熊猫就是胖乎乎的,非常可爱。
师:读了这两则谜语,我相信大家对熊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的这些问题你一定会回答,我们来抢答一下。第一个问题:熊猫吃什么?
生:熊猫吃嫩竹叶和野果。
师:熊猫身上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和白色。
师:熊猫看起来笨笨的,其实是很有本领的,它会干什么?
生:攀得高,爬得快。
师:今天我们就要写一写大熊猫。注意“熊”字上面是个“能”,下面有四个点。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大熊猫。
2.借助资料,了解大熊猫的更多信息
師: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大家见过大熊猫吗?能不能简要介绍介绍?
生:我在动物园见过大熊猫,熊猫非常可爱。
生:我在熊猫基地见过很多熊猫,有大熊猫,也有小熊猫。熊猫喜欢吃竹子。
生:熊猫胖乎乎的,笨笨的,憨憨的,很可爱。
师:同学们见是见过熊猫,但是一介绍就没词了,看来了解的相关资料还很少。在这儿,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资料袋”,里面有很多关于熊猫的知识,请你快速地读一读。(出示)
资料袋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大熊猫繁衍能力很差,幼崽存活率也相对较低,截至2019年11月,世界上野生大熊猫约1600只,圈养大熊猫约600只。
大熊猫长相可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呆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看到,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可以说,大熊猫是人见人爱的。
(生默读资料,获取信息。)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一定获取到新的信息了。这位同学,你刚才只会说熊猫“可爱”,现在你还可以怎样介绍?
生: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长相可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呆萌”,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
师:表扬你,借用资料,你的表达就更清楚了。你用到了一个很专业的词语——活化石,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生:因为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
师:大熊猫不仅被称为“活化石”,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一起来读——
生:国宝大熊猫。
师:熊猫之所以被称为国宝,一方面是因为有着800万年的历史,另一方面是因为熊猫的数量特别稀少,从刚才的资料中,你知道熊猫数量稀少的原因了吗?
生:熊猫繁衍能力差,幼崽存活率低。
师:熊猫本身生的小熊猫就少,而且很多会夭折,所以现存的数量很少。有数据统计,到2019年,世界上野生大熊猫约1600只,圈养大熊猫约600只,数量真是太少了!我们在路边看见小蚂蚁,一群蚂蚁可能就有几百只,可是熊猫呢,全世界总共才2000多只,数量极其稀少,因此被称为“国宝”。刚刚这位同学说熊猫很可爱,资料中也用到了一个词:呆萌。谁听过“呆萌”这个词?
生:“呆萌”就是形容特别萌,超级可爱,让人忍不住想摸一下,抱一抱。
师:想不想看看呆萌的熊猫什么样?
生:想!
(师播放一组熊猫图片,生欣赏。)
二、回顾课文,学习介绍方法
师:大熊猫呆萌可爱,人见人爱,被称为国宝,一定有很多小朋友都想了解大熊猫,特别是外国朋友,如果要介绍大熊猫,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呢?大家思考思考,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生思考,填写思维导图。)
师:准备好了吧,我们来交流交流,谁跟大家说说,你准备介绍熊猫的什么?
生:我想介绍熊猫吃什么东西。
生:我想介绍熊猫的样子。
生:我想介绍熊猫是怎么玩的。
生:我想介绍熊猫跟同伴在一起干什么。 师:同学们,大家想介绍的内容很多,但很有可能因为面面俱到又都不清楚了,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回想一下,《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生:是从两个方面写的,写了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
师:《海底世界》呢?
生:写了海底世界的景色美丽和物产丰富。
师:《火烧云》这一课呢?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
师:比较比较,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介绍的都只有两个方面。
师:是啊,不能介绍得太多了,选两三个方面就行了。
三、整合资料,修改完善表达
1.动笔表达,形成初稿
师:现在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两三个方面来写大熊猫?想好以后,就试着动笔写一写。王老师建议大家写一行,空一行,一会儿修改就方便了。
(生进行练笔,师巡视指导。)
师:我看到同学们基本上都写好了,咱们来分享分享,谁写了大熊猫的样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一身黑白的皮毛,一副永远都拿不下来的墨镜,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体,就凑成了那可爱、活泼的大熊猫。
师:这位同学介绍了熊猫的样子,很好!谁继续分享?
生:大熊猫为什么成为国宝了呢?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大熊猫只有2000多只,大熊猫生下的小熊猫很少,而且不易成活。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刚才的资料,介绍了大熊猫的数量,很好。
生:国宝大熊猫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大
熊猫看起来呆萌可爱,让人总想抱一下,你如果去抱大熊猫,那可要注意了,大熊猫和熊一样,发起火来同样可怕。
师:这位同学介绍了大熊猫的习性,有没有人写到大熊猫的吃食?
生: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十分爱吃竹叶、野果,有时也会吃一些肉。
师:这位同学介绍了大熊猫的吃食以及分布的地方,也不错。刚刚大家介绍了大熊猫的好几个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太简单了,寥寥数语。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大家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很有限。如果大家获取了更多的资料,我们一定会写得更好。
2.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师:接下来王老师要播放与大熊猫相关的资料,同学们一定要拿出笔把关键信息记下来,以便于修改习作时借用资料。(课件播放大熊猫的视频资料,生观看,记录有用的信息。)
师:有没有获取新信息?记录下来的有用信息超过三条的请举手。
(很多同学举手)
师:获取的新信息越多,一会儿你的介绍就会越清楚。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我请几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看看你还能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出示)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中国特有的物种,现主要栖息地为四川、陕西和甘肃。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大熊猫,其他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米~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被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常常担任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各个国家去“旅游”,成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交流的纽带,大熊猫也成为野生动物中货真价实的“瑰宝”。
(几位同学读资料,大家记录相关信息。)
师:收获不少吧?别急着写,还有一段更有趣的资料呢!我们来看看。(播放《有趣的大熊猫》视频。生观看,笑声连连。)
3.融合资料,优化习作
师:现在大家可以选取你刚刚记录的有效信息,或者这段视频中的有趣场景来修改自己的习作,相信用好了资料,你的表达会更吸引人。
(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生1:大熊猫有着白色的肚皮,戴着一副墨镜,威风凛凛,四肢黑色,圆滚滚的,好呆萌,好可爱。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它十分爱吃竹叶、野果,但是有时也会吃一些肉。大熊猫并不是猫,而属于熊科动物。大熊猫性格温顺,但也十分危险,也许会把你吃掉。大熊猫喜欢独居,昼伏夜出,至今,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是中国的国宝,也是活化石。
师:(插话)稍等一下,这位同学写得
非常好。我问问同学们,他的这段描述中哪些信息是从刚刚咱们阅读的资料中获取的?
生:活化石,還有呆萌、800万年。
师:对,这都是从资料中获取的。大家看老师的板书,他的介绍中其实介绍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生:主要写的是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吃什么。
师:你继续读,跟大家分享。
生1:大熊猫的行为举止常常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大熊猫四肢短小,不能挠痒痒,就只能请大树帮忙。
师:听到这句话,有没有想到刚才的某个画面?
生:我想到了大熊猫在树上蹭痒痒的情景。
师:你继续读,跟大家分享。
生1:大熊猫还有起床气呢!
师:这位同学写到了起床气,这个情景太有趣了,还有谁也写到了起床气?我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你们几个都读一读自己写起床气的部分,咱们相互学习一下。
生2:大熊猫有起床气,它没睡好的时候,如果你把它弄醒了,它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开始发火了。
生3:大熊猫有起床气,它没睡好你却把它弄醒了,它一定会发火的。瞧,它胡乱挥动着自己的两臂,一会儿跑到东边,一会儿跑到西边,还差点儿撞到了墙上。 生4:大熊猫有起床气,发起火来跟我们小孩子没睡好时差不多。它躺在那里,眼睛都没睁开,但是却乱叫着,胡乱地挥动四肢,还扭动着身子。
生1:大熊猫还有起床气呢,谁要是把它弄醒了,它一定会大发雷霆。瞧,它一会儿胡乱叫着,一会儿胡乱挥舞着双臂,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撞到东西了也不停下来。就连它最爱吃的竹子都不能幸免于难,直接被它折成几段,随意扔到了一边。不过,大熊猫也有可爱的一面,它喜欢做头部按摩,在石头上把自己的头转来转去,好像在享受生活,瞧,它还哼着小曲呢。
师:大熊猫好悠闲啊!这是一只特别会生活的大熊猫,一会儿悠然自得地晃着自己的脚丫子,一会儿又开始在树上挠痒痒。我也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大熊猫从树上掉了下来,为了化解自己的尴尬,它一下子就滚走了。好像在说:你们不是说我走得慢吗?我滚得快啊!
(生大笑)
师:这几位同学写得非常好,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也写得不错,但是时间过得太快了,马上就要下课了。王老師希望你们进一步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修改、誊写。当然,如果你能把自己的介绍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出来,那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了解、喜爱大熊猫,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总评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初步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次习作明确要求写“国宝大熊猫”,教材中有一个表格,提供了有关大熊猫的一些信息,要求学生再查资料,补充其他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学写动物,如何指导,我们从王林波老师的这堂课里可以获得许多启示。
第一,根据习作对象,大量提供知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大熊猫的。但要写好大熊猫的作文,仅仅凭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以及教材中提供的一些信息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王老师的做法就是在课堂上大量提供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习作材料的支持,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难。
这堂课上,教师通过两个轮次、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导入新课使用的谜语中就包含有大熊猫的知识;接着,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大熊猫,学生再次介绍了大熊猫的样子、习性、生活环境等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大熊猫的资料,观看大熊猫的图片,再次丰富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如果谜语导入也算在提供资料之列,第一轮提供大熊猫知识大概用了12分钟。学生在确定了写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以后,教师又安排了第二轮资料提供,让学生看了两个视频,读了两段文字,最后又看了视频。这些视频资源和文字资料,为学生丰富习作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没有这些材料支持,学生写这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那些对大熊猫不是很了解的学生,几乎无从写起。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遵循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化解了本次习作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
第二,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信息获取、信息整合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资料获取、资料筛选、资料整合,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王老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很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第二轮学生看视频时,教师提醒学生要把不了解的信息记录下来。学生在交流作文的时候,教师相机点评强调:哪些资料是你新获取的?
获取的资料并不能照搬照用,而是需要自己再加工,怎么去粗取精,怎么分类整合,这是整合资料能力的培养。这次习作就需要将平时积累的材料和这节课上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类整合,选择确定自己认为适合本次习作内容的材料。这是作文选材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第二板块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呢?完成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就是在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理清写作思路。
第三,简明扼要地指导习作方法。这堂课第二板块教师专门安排了习作方法的指导环节,即整合获取的信息,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首先是画出思维导图,明确从样子、习性、生活地区、食物等方面介绍大熊猫。接下去是从本单元的三篇阅读课文中学习写法:《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从天上和地下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的;《海底世界》是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火烧云》则是从颜色、形态两个方面介绍火烧云的变化的。从中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介绍的方面不要多,写两三个方面就可以了。这里仅仅是回顾性的整理,点到为止,简明扼要。
这堂课习作方法指导用多长时间?思维导图加上三篇课文结构顺序的整理,一共只有5分钟。当下语文老师上习作指导课,指导习作方法动辄十几二十分钟,最极端的指导30分钟还不肯停止,这样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写作呢?我认为习作方法指导,主要应该是阅读课承担的任务。像从几个方面写一样事物,这个单元三篇课文教学应该把这个方法讲清楚了,作文课主要帮助学生迁移运用,当然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复习回顾一下,切忌作为新知进行教学。这堂课王老师对方法指导时间的把握控制得非常好。
第四,当场写,当场交流点评。这堂课王老师安排了两次动笔写作时间,每次都安排当场交流。第一次交流是五个学生,用时4分钟;第二次先是同桌互改,再是全班交流,用时约8分钟。两次交流用时12分钟。前面说教师作前指导只用了5分钟,其实两次习作交流点评,也是一种习作指导,只不过是“作后指导”。对小学生来说,文章写完了,到底写得怎么样,通过伙伴交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从伙伴那里收获新的习作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会适当加以点评,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就相当于面批。当场面批比作前指导要更有效,学生经过了写作实践,有了亲身体验,这时教师的点拨就更容易理解,能够入耳入脑。
这堂课还有值得讨论之处,我想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这篇文章到底可以从几方面写?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样事物的,所以教师提出可以写两三个方面,不要多。但是学生交流的时候,凭自己掌握的这些非常有限的材料,从两三个方面很难写成一篇文章。比如一位同学交流的习作,就远不止两三个方面:他写到了大熊猫的外形很呆萌;然后写到了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等地;接下去又写了大熊猫吃什么;后面又写了大熊猫性格看起来很温顺,其实很狂暴;还写了800万年之前就有大熊猫,是活化石;又写到了大熊猫的行为非常可爱,特别写了大熊猫的起床气等。统计一下,可能是六七个方面,绝对不止两三个方面。所以教师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进行的指导,也就是作前指导的方法,对学生写这篇作文并不管用,有些想当然。 二是這堂课的时间分配。我从四个方面来计算时间。一是动笔写的时间,第一次动笔写3分钟。原来教师计划让写6分钟,结果只给了3分钟。第二次写作是6分钟。加起来是9分钟。二是交流、点评,第一次交流4分钟,第二次交流8分钟,用了12分钟。写9分钟,交流12分钟,应该是以写为主,交流为辅,交流时间比动笔写时间多,比例有点失当。三是介绍资料,第一轮资料介绍12分钟,第二轮资料交流用时7分钟,两轮资料介绍用时19分钟。一堂习作指导课一半时间是提供资料,是否过于奢侈?其实资料介绍时间可以大幅度压缩,比如文字资料学生自己默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进行整合,不一定要请学生朗读。或者是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课外先去读。视频、图片集中展示,减少讨论时间,这样就可以将主要时间放在动笔写上。
当下习作课上往往是学生静下心来写作的时间太少,最后6分钟时间学生动笔写,其实大部分同学没有写完。教师在动笔写方面应该舍得花时间,如果有一半时间用在动笔写或是交流以后的修改,可能对学生更有帮助。
三是学生写这篇文章,最困难的是什么?可能不是难在写几个方面,而是每个方面怎么展开,怎么写清楚,怎么写具体。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其实对高年段学生也是很难的。我们分析学生的习作,有四个同学都写了大熊猫有“起床气”,这是视频里看到的,学生印象很深。最少的只写了一句话;另外两个学生进行了补充,也只补充了两三句,说不清楚,不会展开。最后那位戴眼镜的学生,应该是写作水平比较高的,他写了一小段,起床气写得最好。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比较一下:谁起床气写得最好?为什么他写得好?让学生思考一下,发现为什么他写得好,比我好在哪里。这方面着重指导,对学生来说是最有帮助的。这个戴眼镜的学生写得好,其实不一定是教师这堂课指导出来的,而是他写作水平原来就比较高。像这样的学生教师怎么指导?我想也是可以有指导空间的:“你看,刚才几个同学写起床气,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用?比如……这些描写都很生动,你没有写,还可以补充进去。这样你的文章就写得更好了。”同学们的交流体现的是他原有的写作水平,交流以后,能够把一些亮点收集起来,再次进行整合,这也是一种资料的获取、信息的整合;接着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修改一下,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学生交流以后,再有一次修改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就某一个方面展开来写,把这个方面写清楚、写具体,是不是会更加有效?
这些讨论的问题,希望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