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市场谈论降印花税的时候,就是熊市毕现之日”
“人气短期内难以再聚。”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如此评价A股市场,“投资者对市场的悲观情绪,现在已到了两年来的最低点。”
过去两周中,随着外贸顺差同比剧减、CPI等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的公布,市场的忧虑情绪愈发浓重。
3月13日,上证综合指数放量下泻,跌破4000点大关。3月14日收盘于3963.67点,较之去年10月16日创出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跌去了三分之一。较早时候,A股于2月22日击穿年线,被认为是熊市到来的征兆。
位于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对《财经》记者称:“跌势持续时间之长,下跌幅度如此之大,所涉股票范围之广,甚至利润不错的绩优股也大跌,都说明熊市已在眼前。”
“今年上半年肯定没有行情了,下半年怎么样还不好说。”长江证券一位人士说。不少机构人士认为,沪指已看低至3000-3500点。
熊市真的来了?
救市与否的争论也再度弥漫在市场内外。“政府不要害怕谈救市。”一些媒体的报道公开“呼吁”。
“政策永远救不了市场。每当市场大谈降印花税之时,就是熊市毕现之日。”一位市场资深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跌势难挽
乐观者仍在。金盛保险投资总监郭晋鲁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继续走强的基础还在,如果持守长期投资的原则,不必为目前的市场形势过分担忧。
“内需增长、城市化、上市公司全球竞争力加强等因素都将支撑基本面在中长期走稳。”郭认为,“如果说目前机构一致看空A股,那么我认为A股马上就要见底了。”这种声音日渐式微。主流意见是,熊市已成定局,至少持续一两个季度。
富国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陈继武称,目前的通胀“比起(上世纪)90年代短缺经济下的通胀问题更加严重,”无法简单地通过增加产能达到效果。目前的经济问题是周期性的,“可能需要一两年的调整期”。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陈李认为,牛市基础已经不在。今明两年市场的流动性不会像去年那样充裕。同时,上市公司在经过连续两年业绩高增长后,市场对其赢利预期日益悲观。由于价格管制,电力、石化等行业已出现全行业亏损,雪灾则对部分交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带来了阶段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正侵蚀部分企业利润,不少券商已把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赢利水平预期调低。
作为经济晴雨表,银行业已经面临利润持续下降的危险。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3月11日表示,目前商业银行需要高度关注流动性不足、信用风险增加和赢利下降三大挑战。近日来,国内银行股正频频出现在领跌股之列。
2007年,券商板块辉煌的业绩引发了二级市场对于券商概念股的追捧,大批上市公司因为参股券商而业绩大幅提高,但在2008年大势不明的情况下,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为代表的几家券商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平均跌幅达到40%。
“此前市场预期一季度企业平均赢利水平将上升40%以上,但现在看达到30%已算不错,”一位证券业人士称,“由于CPI高涨,贸易顺差显著下降,今年后三个季度企业赢利水平几乎不可能有更高预期,A股市场现在的估值水平显然过高。”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和从紧的调控政策环境下,今年数额巨大的‘大小非’解禁,正加强市场做空力量。”一家保险公司投资总监称。
以2007年底市值计算,2008年股改限售股解禁涉及的上市公司为956家,合计解禁股票市值约1.6万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七成。统计显示,解禁高峰将集中在2月、8月、10月、11月和12月,这五个月中单月解禁额度均在1000亿元以上。
3月5日,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股东大会通过增发议案,在出现一天的上涨后,掉头向下。“虽然很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背后有着有趣的故事,也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市场已不听故事、不看方案了,只要一听再融资就立刻逃跑。”长江证券人士称。
从投资者角度看,去年9月、10月,A股日均开户数量高达约20万户,今年春节前,A股日均开户数仍达10万户以上,然而,春节之后随着A股一路下挫,日均开户数量锐减,到3月初已降至每天7万-8万户。
基金市场的变化是另一个股市风向标。2007年公募基金随着股市飙升骤然膨胀,资产规模从年初的约1万亿元增至年底超过3万亿元,基金持有人达到2600万,年收益率超过100%者比比皆是。同时,阳光私募基金发行规模也达到约180亿元,是2006年的近5倍。
随着市场急剧下跌,投资者乐观情绪不再。3月初,盛元红利、建信优势两只新基金的日均募集金额骤然降至1亿-3亿元,这不但低于一周前7亿-8亿元的单日募资水平,更无法与2007年新基金发行日均近百亿的销售额相比。面对市场的冷遇,南方基金决定运用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旗下的盛元红利。无独有偶,3月10日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正式发行,公司高管带头认购。
2008年1月2日,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宣布退出A股市场,其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五只A股信托基金全部清盘退出了市场。在他留给投资者的信中称:“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嘲笑早在去年4000点左右退出二级市场的赵丹阳。“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去年的胜利果实。”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救市”争论
面对市场的下跌,“救市”之声再起。指数高涨时监管层不要干预市场,指数下跌时,监管层要救市。持此看法者不在少数。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在股指暴跌之初就首倡“救市”。他在博客中写道:“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与政策,用力度更大的手段与方法救市。”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后奇则称,“行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的稳定,如果市场转熊,市场发展、金融创新都没有空间。”
华泰证券研究员陈慧琴指出,未来证监会手中至少有五张“救市”牌:叫停或暂缓平安1600亿再融资;新股发行改革;加快合规资金入市;推出股指期货,敦促财政部将印花税改成单边征收等。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出席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后表示,中国证监会并不会承担“救市”角色,不会重蹈政策市覆辙,但会研究股市下跌背后的情况。
他表示,监管者研究目前中国股市状况的结果是:“要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范福春表示,当前市场信心是影响股市最重要的因素。政策方面并不会有大变化,至于基金审批仍将按部就班,而红筹股回归等事项尚无时间表。
对于热炒的“救市”要求,冷静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称,政府既不应救市,也没有必要。
即使是市场中人,不主张救市者也为数不少。一位基金经理说,“从公司利益上讲当然欢迎救市的,但A股市场如果靠政府救市活跃,基金管理人谈何专业?”
他还说,“现在跌去的不过是去年赚的,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长江证券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募私募基金都已经过了困难时期,即使出现比较大量的赎回也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基金公司的现金非常充裕,规模一下子下来三分之一也不会有问题。”
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位长期观察中国市场的分析家李新新认为,不能以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理由支持政府救市。首先美联储仅仅是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随后即告回收;更重要的是,美国金融系统风险已经开始波及其他领域,极易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从而深刻影响整个经济。如果中国股市跌了三分之一就被认为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那就是典型的小题大做。
“人气短期内难以再聚。”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如此评价A股市场,“投资者对市场的悲观情绪,现在已到了两年来的最低点。”
过去两周中,随着外贸顺差同比剧减、CPI等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的公布,市场的忧虑情绪愈发浓重。
3月13日,上证综合指数放量下泻,跌破4000点大关。3月14日收盘于3963.67点,较之去年10月16日创出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跌去了三分之一。较早时候,A股于2月22日击穿年线,被认为是熊市到来的征兆。
位于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对《财经》记者称:“跌势持续时间之长,下跌幅度如此之大,所涉股票范围之广,甚至利润不错的绩优股也大跌,都说明熊市已在眼前。”
“今年上半年肯定没有行情了,下半年怎么样还不好说。”长江证券一位人士说。不少机构人士认为,沪指已看低至3000-3500点。
熊市真的来了?
救市与否的争论也再度弥漫在市场内外。“政府不要害怕谈救市。”一些媒体的报道公开“呼吁”。
“政策永远救不了市场。每当市场大谈降印花税之时,就是熊市毕现之日。”一位市场资深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跌势难挽
乐观者仍在。金盛保险投资总监郭晋鲁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继续走强的基础还在,如果持守长期投资的原则,不必为目前的市场形势过分担忧。
“内需增长、城市化、上市公司全球竞争力加强等因素都将支撑基本面在中长期走稳。”郭认为,“如果说目前机构一致看空A股,那么我认为A股马上就要见底了。”这种声音日渐式微。主流意见是,熊市已成定局,至少持续一两个季度。
富国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陈继武称,目前的通胀“比起(上世纪)90年代短缺经济下的通胀问题更加严重,”无法简单地通过增加产能达到效果。目前的经济问题是周期性的,“可能需要一两年的调整期”。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陈李认为,牛市基础已经不在。今明两年市场的流动性不会像去年那样充裕。同时,上市公司在经过连续两年业绩高增长后,市场对其赢利预期日益悲观。由于价格管制,电力、石化等行业已出现全行业亏损,雪灾则对部分交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带来了阶段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正侵蚀部分企业利润,不少券商已把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赢利水平预期调低。
作为经济晴雨表,银行业已经面临利润持续下降的危险。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3月11日表示,目前商业银行需要高度关注流动性不足、信用风险增加和赢利下降三大挑战。近日来,国内银行股正频频出现在领跌股之列。
2007年,券商板块辉煌的业绩引发了二级市场对于券商概念股的追捧,大批上市公司因为参股券商而业绩大幅提高,但在2008年大势不明的情况下,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为代表的几家券商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平均跌幅达到40%。
“此前市场预期一季度企业平均赢利水平将上升40%以上,但现在看达到30%已算不错,”一位证券业人士称,“由于CPI高涨,贸易顺差显著下降,今年后三个季度企业赢利水平几乎不可能有更高预期,A股市场现在的估值水平显然过高。”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和从紧的调控政策环境下,今年数额巨大的‘大小非’解禁,正加强市场做空力量。”一家保险公司投资总监称。
以2007年底市值计算,2008年股改限售股解禁涉及的上市公司为956家,合计解禁股票市值约1.6万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七成。统计显示,解禁高峰将集中在2月、8月、10月、11月和12月,这五个月中单月解禁额度均在1000亿元以上。
3月5日,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股东大会通过增发议案,在出现一天的上涨后,掉头向下。“虽然很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背后有着有趣的故事,也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市场已不听故事、不看方案了,只要一听再融资就立刻逃跑。”长江证券人士称。
从投资者角度看,去年9月、10月,A股日均开户数量高达约20万户,今年春节前,A股日均开户数仍达10万户以上,然而,春节之后随着A股一路下挫,日均开户数量锐减,到3月初已降至每天7万-8万户。
基金市场的变化是另一个股市风向标。2007年公募基金随着股市飙升骤然膨胀,资产规模从年初的约1万亿元增至年底超过3万亿元,基金持有人达到2600万,年收益率超过100%者比比皆是。同时,阳光私募基金发行规模也达到约180亿元,是2006年的近5倍。
随着市场急剧下跌,投资者乐观情绪不再。3月初,盛元红利、建信优势两只新基金的日均募集金额骤然降至1亿-3亿元,这不但低于一周前7亿-8亿元的单日募资水平,更无法与2007年新基金发行日均近百亿的销售额相比。面对市场的冷遇,南方基金决定运用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旗下的盛元红利。无独有偶,3月10日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正式发行,公司高管带头认购。
2008年1月2日,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宣布退出A股市场,其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五只A股信托基金全部清盘退出了市场。在他留给投资者的信中称:“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嘲笑早在去年4000点左右退出二级市场的赵丹阳。“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去年的胜利果实。”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救市”争论
面对市场的下跌,“救市”之声再起。指数高涨时监管层不要干预市场,指数下跌时,监管层要救市。持此看法者不在少数。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在股指暴跌之初就首倡“救市”。他在博客中写道:“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与政策,用力度更大的手段与方法救市。”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后奇则称,“行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的稳定,如果市场转熊,市场发展、金融创新都没有空间。”
华泰证券研究员陈慧琴指出,未来证监会手中至少有五张“救市”牌:叫停或暂缓平安1600亿再融资;新股发行改革;加快合规资金入市;推出股指期货,敦促财政部将印花税改成单边征收等。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出席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后表示,中国证监会并不会承担“救市”角色,不会重蹈政策市覆辙,但会研究股市下跌背后的情况。
他表示,监管者研究目前中国股市状况的结果是:“要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范福春表示,当前市场信心是影响股市最重要的因素。政策方面并不会有大变化,至于基金审批仍将按部就班,而红筹股回归等事项尚无时间表。
对于热炒的“救市”要求,冷静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称,政府既不应救市,也没有必要。
即使是市场中人,不主张救市者也为数不少。一位基金经理说,“从公司利益上讲当然欢迎救市的,但A股市场如果靠政府救市活跃,基金管理人谈何专业?”
他还说,“现在跌去的不过是去年赚的,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长江证券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募私募基金都已经过了困难时期,即使出现比较大量的赎回也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基金公司的现金非常充裕,规模一下子下来三分之一也不会有问题。”
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位长期观察中国市场的分析家李新新认为,不能以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理由支持政府救市。首先美联储仅仅是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随后即告回收;更重要的是,美国金融系统风险已经开始波及其他领域,极易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从而深刻影响整个经济。如果中国股市跌了三分之一就被认为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那就是典型的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