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画同步,锦上添花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寻梦环游记》是2017年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一部动画,于同年11月在中国内地上映,一经上映,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该片主要讲述一名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的亡灵音乐家埃克托在神秘的亡灵世界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影片中的主题音乐以及配乐也令人印象深刻,完美诠释了电影主题和情感,而它所获得的音乐上的成功,也值得日后其他动画电影配乐参考。
  关键词:寻梦环游记;电影音乐;配乐
  一、电影故事背景及内容
  这部动画电影的灵感来源于西方亡灵节,人们在这一天载歌载舞,打破生与死的界限,将一切思念由人世带到逝者的世界。影片讲述出身鞋匠之家、被家人反对追求音乐梦的男主角米格,在亡灵节当天偷取已故歌神德拉库斯的吉他,意外成为亡灵后,在亡灵世界寻找回到人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冒险故事。无法追逐音乐梦想的小男孩米格,在人间无人供奉照片而无法在亡灵节当日探亲的亡灵埃克托,偷取埃克托词曲而成为众人崇拜的歌神德拉库斯,独自一人撑起一个家的坚韧女性伊梅尔达……小男孩与亡灵们在异界相遇,一系列误会与真相在亡灵节当日纷纷浮现出来。《寻梦环游记》是一部贯穿生与死、爱与记忆的动画电影。
  二、电影音乐概念及作用
  电影音乐也被称为“画面音乐”,指影片中的非自然音响,包括配乐、插曲、主题歌(曲)之类,它是人们主观创造用以表达和促进画面情绪、补充画面内涵的音乐[1]。可见电影作品中声音是继角色、台词之后,渲染电影气氛、揭示角色内心的重要艺术元素。一首动人的电影音乐贯穿剧情发展,随时拨动着观众的情绪,可以以音画合一、歌曲重复或再编排等方式为电影叙事做铺垫。电影音乐服务于电影,它以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模式融入电影之中。
  电影是集视听为一体的艺术门类,以视觉和听觉同时向观众传递信息,带给观众眼与耳的冲击。电影音乐随着情节的转化而变换,不同的画面结合相应的音乐,通过高低不一的旋律引人入境,将电影画面推置特定的情节内容,成为电影的一种叙事手段。如今的电影,无论是枪战片、恐怖片、喜剧片、爱情片都定制着契合的音乐,音乐已然是电影的“黄金搭档”。
  三、《寻梦环游记》中音乐的特性
  (一)电影音乐的多功能性
  电影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创造了影片的某种意境。如今的电影音乐还承担起情节推进点和转折点的功能,同样的配乐重复多次,往往表示劇情发展会有一个新的突破,去往另一种走向。《Remember me》在影片中三次特定的场景响起,而三次故事内容都是影片的小高潮,首次出现是用来介绍片中“恶人”德拉库斯的出场与标志性曲目,故事从此处拉开帷幕;第二次则是米格与埃克托相认,埃克托回忆起为女儿吟唱的歌曲,这段内容解开了埃克托离家的误会;第三次音乐响起是在米格为了唤起可可记忆之时进行的弹唱,可可终于在电影尾声记起父亲,埃克托的灵魂因此没有消失。三次歌曲的响起都代表剧情三次重要的推进点。不同观众在同一首音乐下会产生不同的感知,音乐结合相似的电影内容往往会给观众带来代入感,引导观众某种情绪的爆发,或悲伤,或快乐,引起观众与影片人物的“情感共鸣”。
  (二)电影音乐的原创性
  《寻梦环游记》这部影片之所以大获成功,除了动画制作精美,很关键的另一要素是电影配乐的制作。随着电影剧本的多元化,电影音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它需要与电影风格契合,烘托氛围,甚至起到提升电影标准的作用。《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Remember Me》是由制作过《冰雪奇缘》主题曲的奥斯卡获奖得主洛佩慈夫妇共同创作,这首主题曲完全原创,它与电影内核相呼应,承载着主人公埃克托浓浓的父爱,以多重节奏、变换风格的形式贯穿整部影片。《Remember Me》在放映之后感动了许多观众,优美的曲调也获得了广泛的传唱,一首电影音乐的深入人心正是扩大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影片中其余配乐,制作团队邀请了墨西哥声乐学院的卡米洛作为影片的音乐顾问,梳理了墨西哥音乐的发展脉络。在语言上融合了英语与西班牙语,表演上融入唱、念、合唱、独唱的形式,乐器伴奏上接纳吉他、手风琴、小提琴等多种元素,打造出风格多元化、辨识度高的歌曲。
  (三)电影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的民族性源于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种族信仰、文化内核,它体现在各民族独一无二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中。《寻梦环游记》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墨西哥亡灵节,情节设定发生在墨西哥,因此影片中许多音乐元素都来自墨西哥别样的小调风情。音乐时而悠扬、时而婉转,轻松又带着诙谐,充分体现了墨西哥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嘲弄,即使面对死亡,他们依旧豁达、乐观。除了墨西哥元素,影片中也蕴含了美国文化的特点。几首配乐都采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共同制作,而美国文化中的自由、浪漫等特性也纷纷在影片和配乐中展现。而这部动画电影也延续美国动画的一贯风格,正义的一方与邪恶的一方发生冲突,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在音乐的节奏上,采取相互呼应,正面情绪之时配乐欢快、节奏明晰、悠扬婉转,而当正义与邪恶势力发生冲突之时节奏急促、忽高忽低、紧张不安。
  四、以几首电影音乐为例
  (一)主题音乐的重复与编排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Remember Me》这首音乐贯穿整部电影,为整部电影的情感内涵埋下伏笔,歌词充满深情。除去片尾曲播放,共出现了三次,分别为:5分34秒、1小时12分42、1小时30分46。将三段音乐整合、分析就会发现,三段音乐在剧情中都起着推动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主要人物之间,以音乐为转折点推动影片情节发展。而电影中反复运用的这段旋律,也都落在主人公的三次“回忆”上。
  第一次音乐响起为后面一系列剧情埋下线索,是主人公米格回忆起偶像德拉库斯之时,当时的米格认为这首歌是歌神德拉库斯所作,这段回忆引出了重要人物以及标志性的旋律,德拉库斯也在歌声尾音结束之时被掉下的撞钟砸死。第二次音乐响起是在米格与埃克托相认之时,不同于第一次音乐出现,埃克托唱起为女儿所作的抒情版《Remember Me》,这段旋律的吟唱,让米格知晓德拉库斯并不是这首歌的原作者,他只是一个剽窃创意的小偷。同时交代了这首歌在影片中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每一句歌词都是埃克托心中想要诉说的话,他局限于自己对音乐之梦追逐的困境,只能借助歌声和吉他诉说对于家人的爱恋,传递出埃克托对女儿可可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引出了影片所传达的主旨——爱与记忆。电影中设定人类在现实世界死亡之后会变成亡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人类的最后一次死亡是发生在人世间再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第三次音乐响起是米格为了唤起太奶奶可可的记忆,弹唱起这首歌,由歌声陷入回忆起埃克托当年哼唱的《Remember Me》,太奶奶可可真的如愿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埃克托没有被遗忘,在异世界也得以继续生存。第三次的《Remember Me》是全片的重要转折点,接近电影尾声,但又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所有人都伴随着音乐,屏息等待年岁已高的可可记起自己的父亲。   (二)插曲音乐的融合与应用
  除去主题音乐,影片选取了多个插曲音乐应用不同画面,例如《Everyone Lovers Juanita》《Un Poco Loco》《La Llorona》等。《Everyone Lovers Juanita》出现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埃克托在猪皮哥被世人遗忘将要消散之时为他所弹唱的一首歌曲,带有浓厚加勒比风格,英语和西班牙语交织在一起,打油诗般风情的小调,诙谐抒情的唱法与“死亡”形成反差。一个灵魂在这首歌弹唱的背景之下,悄然陷入回忆安详离开,轻轻化作金粉消散于空中,吊床失去部分重力,只剩下埃克托一人的重量,却带给观众淡淡的忧伤。《Un Poco Loco》则出现在米格与埃克托在“才艺大赛”的舞台上的演奏,这是一首欢快的西班牙歌曲,歌曲所传达出的振奋之情,如同传统斗牛圣地的激昂呐喊之声。此外,歌曲还加入了口语化表达的语言,荧幕上米格与埃克托的和声极为默契。
  (三)纯音乐烘托与渲染
  除了主题音乐和插曲音乐之外,电影音乐中还包括纯音乐,也属于场景音乐的一种,包含电影中的背景声、动作声、机器声、自然声等。在《寻梦环游记》这部音乐动画中,纯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揭示人物心理、增强电影感染力有着关键作用。影片开始剪纸风格的序幕拉开,伴随着传统手风琴的音乐传入耳边;当米格奔跑在广场的路上之时,多重伴奏音乐出现,包括手风琴、吉他等多种音色效果,抒发了米格在奔跑之时欢呼雀跃的情感;当米格出发去墓园偷取歌神的吉他参加才艺大赛之时,此时的背景音乐《Miguel’s Got an Axe to Find》神秘而又悠扬,节奏有序而急促,也侧面表达了米格当时紧张的心情;在进入亡灵世界之后,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映入眼帘,作为亡灵引导者的彩色吉祥物出现,随即而来响起畅快的轻音乐《Dept. of Family Reunions》,以衬托接下来有趣的情节发展——埃克托的出场;猪皮哥消散时低沉婉转的旋律,《Adiós Chicharrón》这首音乐缓慢而又抒情,随着音乐旋律的结束,猪皮哥的灵魂也彻底消散。米格一家为了夺回埃克托的照片而与德拉库斯产生追逐,此时背景音乐为《Grabbing a Photo Opportunity》,它以短促匆忙的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电影波動的节奏感。《寻梦环游记》以风格明朗,画面幽默,载歌载舞的方式将墨西哥风情在观众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诉说生死一体才是完整生命的主题,影片中一首首风格明晰的音乐不仅烘托了电影气氛,也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银幕前的观众也更加有代入感。
  五、结语
  这部电影影片及其音乐的成功是一个值得海内外动画学习的榜样,其音乐结合风土人情、文化内核,使得影片更具真实感。《寻梦环游记》是音乐与动画完美结合的范例,向我们传递了爱可以穿透生死的信念,许多观众在观影之后情绪依旧久久不能平复。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部优秀影片的核心要素,它既能传递主题,又能够左右观众的情绪,因此电影音乐已经具有自己的艺术功能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曙光.电影音乐的美学特质与艺术价值——以电影《匆匆那年》为例[J].电影评介,2016(6):110-112.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国内专业院校、综合大学、地方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进行调研与分析,论述地方高校设计学科课程改革及教学资源的构建,并结合广西区域文化特点及民族艺术特色对《图形创意》课程进行拓展与资源运用、开发建设,推进特色课程与优势学科的工作,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区域文化;设计学;耦合效应;图形创意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推进,大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的普及与整合,如何加快
期刊
摘要:尽管“有意味的形式”已经成为大家熟知且偏爱使用的理论,但国内学术界对克莱夫·贝尔及其美学思想是众说纷纭:一方面实际上具体深入的研究数量不多,且视角比较狭隘,有时只盯着形式与审美情感循环论证的死结;另一方面没有考虑避开文化差异和时代背景的差异,出现主观性误读的现象。今围绕贝尔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在著作《艺术》中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论述,重新归纳概括贝尔的艺术批评主张和形式美学思想,并结合前人
期刊
摘要:张晓刚、岳敏钧和方力钧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先锋人物,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面具化”现象。他们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与主观精神,使作品具有强烈风格化的特征。对他们作品的“面具化”现象进行研究主要论述三位艺术家绘画作品中人物表情的艺术特征,从他们的时代背景、创作技法以及情感表达研究其“面具化”现象下的个性与共性,辩证地反思“面具化”现象给中国当代绘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面具化;张
期刊
摘 要:壁纸设计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设计,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在壁纸设计领域,威廉·莫里斯被称为“诗人与造纸匠”。当时盛行富丽繁琐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而莫里斯率先采用了自然中的形态纹样。在设计的壁纸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清新简洁的风格,与同时期的流行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造了一种不同的审美趣味。而《雏菊》因表现出自然轻快、清新活跃的气息,被作为早期作品的典范。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壁纸设计;自然
期刊
摘要:卡西尔在其40年代著作《国家的神话》以及同时期一系列演讲和文章中明确表达了对政治神话的反对,这与其20年代神话观存在着明显的态度转变。通过梳理、比对和分析卡西尔在20年代与40年代神话观的一致与差异,为其后期对于政治神话的态度转变勾勒出理论的脉络和时代的语境:卡西尔的神话理论并非断裂,对神话“情感”因素的强调一直贯穿着他神话理论的始终。  关键词:卡西尔;神话思维;情感;政治神话  一、转向
期刊
摘要: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独特语言,看似简单却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它能显现出画家所处时代的文化及其自身的精神境界。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到宋代李公麟的白描画法,两位画家笔下的线条虽然均具运动感和美感,但在形式和气韵上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吴道子的线描更圆厚明润,而李公麟的线描则更严谨细腻。两种不同的风格造就了他们笔下的不同意境。  关键词:线描;吴道子;李公麟;莼菜条;游丝描  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感染
期刊
摘 要:太极与现代舞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但是前者的形韵与后者的舞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契合之处。《你好陌生》作为李超导演的代表作,充分地展现了现代舞与太极之间的艺术联系。不仅展现了太极文化之精妙以及现代舞艺术之优美,更是触发了人们心中的思绪与情怀,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甚至包括对于生活本质、社交关系的深思。  关键词:你好陌生;现代舞;艺术呼吸;李超式  一、现代舞与太极的定
期刊
摘要:邓湘子的儿童小说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从历史洪流下的乡村取材,将儿童本位观与乡土特色结合。乡土承载历史,历史难避伤痕,作品以“伤痕”叙事为切入点,一方面将宏大的历史记忆融于底层乡村中,使精神的失落浮现在身体的伤痕与病痛之上;另一方面淡化了“伤痕”小说中的政治倾向与乐观倾向,站在新世纪儿童作家的立场上反观历史浩劫下的乡村面貌,呈现出乡村儿童在艰苦时期顽强生存、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宝贵品质。邓湘子精
期刊
摘 要:扬州漆艺悠久历史,在当下也具有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潜力。将纽扣设计同漆器结合,可以构建具有独特审美韵味的新创意产品,成为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设计。作为扬州漆艺文创的一种革新尝试,将传统的漆艺元素提炼并应用到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扬州漆艺;纽扣设计;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X20190954)研究成果。  随着“改革开
期刊
摘要:《心迷宫》运用非线性叙事技法、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交错使用的方法,通过营造各种悬念,让观众在参与到故事的建构过程中,在娴熟的叙事技法下隐藏着人物的功能化和故事内容的浅薄性。《暴裂无声》虽然延续了多线性的叙事技法,但更加注重设置大量隐喻现实的符号,吸引观众对这些符号进行解读,体会其中的深层意蕴和阶层症候。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忻钰坤的电影创作体现了从追求纯粹的叙事技巧到深刻反思阶层症候和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