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教学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做到两个转变:转变教学观念与转变授课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语文课程的系统培养目标。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观念;形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为学生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性、理解性和良好的实践运用能力,对于学生顺利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将来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都有潜在的影响作用。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顺应这一时代需求,将语文课堂教学带到新的高度,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一大任务。可以说,新课标将传统语文教学引领到了一个具有“大语文观”的视野里,在这一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但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特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高尚情操的责任。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感觉,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紧紧依托新课标要求,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实现新课标要求,首先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具有统领作用的一环。新课标强调以生为本,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的需要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与学的观念,而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这种转变体现在具体教育内容上,就是要深入挖掘课程,不但要针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还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实现这一转变,语文教师要把握住两点:其一,就是要熟悉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这是以生为本的前提,初中生思想活跃,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同时又缺乏较好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判断力。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基础,探索如何通过教学对涉及到学生个体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辅助性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针对初中生的是非观绝对化主观化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骆驼祥子》这节课进行延伸,让学生针对祥子从朴实、吃苦耐劳的人力车手到小说结尾的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的转变过程谈自己的感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理念主导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评价能力的完善,培养学生辩证、全面的问题分析能力。这里便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囿于唯一性,不忽视相异点。其二,树立百年树人的思想,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多教师还将培养学生当成一蹴而就的事情,采取简单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将语文教育当成学生个体延续性发展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语文课程和别的课程比,其作用发挥的延迟性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简单从某些知识点上去实施教学,更不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识记评价。语文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基于母语系统而具备的天然学习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评价。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二、课堂形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新时期下这种课堂实施模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因此。语文课堂要进行转变,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课堂授课形式的创新。这也符合初中生求新求异的特点。课堂形式的创新有很多,典型的有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多媒体教学等。师生互动,这是新课标不同于传统教学体系的最突出代表。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提供了师生对话的可能性。如果将以往的教学比作教师的设问(自问自答),那么师生互动的教学才是真正实现了疑问讨论。比如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教师如果简单问“这篇新闻描述的是哪一年的事情?”“新闻中描述的渡江战一共进行了几天?”,这些问题考察过于单一,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可能仅仅是记忆的差别。如果教师问“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渡江战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不但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而且具有开放性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师生互动的另一层意思可以说是答疑,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模式在以往教学中使用并不多,一者教师提供的机会非常少,二者教师的权威性存在负面效应。新课程下的师生互动,实际上要求教师走下圣坛。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不是万能的,知识也是需要自己主动探索的。另外,文科与理科的差异。决定了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中的差异,以语文课堂为例,教师使用多媒体,往往是简单呈现一些知识性的图片、视频,增加学生的积累,而在实现过程性知识掌握时比较困难,所以像flash,3Dmax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不高。实际上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场景描写,都是可以使用这些软件进行过程性呈现的,比如学习《苏州园林》《桃花源记》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旅游摄影的方式动态展现文中描述的各种场面。让学生从细节上去感受文中的意境。
三、小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教师角度的观念转变、授课形式转变外,更需要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比如对教育教学的期望、对教师角色的全新定位等等,良好的环境氛围会不断提高语文教师对职业的定位合理性以及对学生和工作的热爱,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完善是需要很长过程的。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观念;形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为学生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性、理解性和良好的实践运用能力,对于学生顺利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将来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都有潜在的影响作用。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顺应这一时代需求,将语文课堂教学带到新的高度,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一大任务。可以说,新课标将传统语文教学引领到了一个具有“大语文观”的视野里,在这一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但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特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高尚情操的责任。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感觉,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紧紧依托新课标要求,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实现新课标要求,首先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具有统领作用的一环。新课标强调以生为本,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的需要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与学的观念,而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这种转变体现在具体教育内容上,就是要深入挖掘课程,不但要针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还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实现这一转变,语文教师要把握住两点:其一,就是要熟悉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这是以生为本的前提,初中生思想活跃,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同时又缺乏较好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判断力。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基础,探索如何通过教学对涉及到学生个体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辅助性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针对初中生的是非观绝对化主观化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骆驼祥子》这节课进行延伸,让学生针对祥子从朴实、吃苦耐劳的人力车手到小说结尾的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的转变过程谈自己的感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理念主导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评价能力的完善,培养学生辩证、全面的问题分析能力。这里便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囿于唯一性,不忽视相异点。其二,树立百年树人的思想,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多教师还将培养学生当成一蹴而就的事情,采取简单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将语文教育当成学生个体延续性发展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语文课程和别的课程比,其作用发挥的延迟性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简单从某些知识点上去实施教学,更不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识记评价。语文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基于母语系统而具备的天然学习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评价。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二、课堂形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新时期下这种课堂实施模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因此。语文课堂要进行转变,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课堂授课形式的创新。这也符合初中生求新求异的特点。课堂形式的创新有很多,典型的有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多媒体教学等。师生互动,这是新课标不同于传统教学体系的最突出代表。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提供了师生对话的可能性。如果将以往的教学比作教师的设问(自问自答),那么师生互动的教学才是真正实现了疑问讨论。比如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教师如果简单问“这篇新闻描述的是哪一年的事情?”“新闻中描述的渡江战一共进行了几天?”,这些问题考察过于单一,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可能仅仅是记忆的差别。如果教师问“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渡江战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不但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而且具有开放性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师生互动的另一层意思可以说是答疑,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模式在以往教学中使用并不多,一者教师提供的机会非常少,二者教师的权威性存在负面效应。新课程下的师生互动,实际上要求教师走下圣坛。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不是万能的,知识也是需要自己主动探索的。另外,文科与理科的差异。决定了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中的差异,以语文课堂为例,教师使用多媒体,往往是简单呈现一些知识性的图片、视频,增加学生的积累,而在实现过程性知识掌握时比较困难,所以像flash,3Dmax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不高。实际上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场景描写,都是可以使用这些软件进行过程性呈现的,比如学习《苏州园林》《桃花源记》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旅游摄影的方式动态展现文中描述的各种场面。让学生从细节上去感受文中的意境。
三、小结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教师角度的观念转变、授课形式转变外,更需要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比如对教育教学的期望、对教师角色的全新定位等等,良好的环境氛围会不断提高语文教师对职业的定位合理性以及对学生和工作的热爱,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完善是需要很长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