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享有“重庆百年社文第一馆”的北碚文化馆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访谈法,查找文献法等手段研究后,发现北碚文化馆群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美学化”的追求表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式,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传播 人文关怀
群众文化从文化现象这一个层面来说,指的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1]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同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有着重庆“百年社文第一馆”的美誉,秉承“博文求精,德艺双馨”的办馆理念。通过六十多载岁月的发展,以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在群众文化事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丰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作大量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更挖掘继承悠久的本土文化,整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进群众文化事业向更高处迈进。群众文化活动被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代表这一个地域的形象对外彰显。北碚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一、故事化叙述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北碚文化馆注重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弘扬民族民俗地域文化精神,在传播中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在传承民俗地域文化中,着重注意将地域文化和舞台艺术相结合。用艺术化、故事化的手法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缙云竹梆舞”是北碚当地民间的一种舞蹈,用当地人在山上采集的竹子砍成而做成舞蹈道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此为来源的精品舞蹈《柳啊柳连柳》经过艺术再加工,多次在大型舞台演出中展演,并成功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山花奖银奖。还有一直代表重庆北碚民间舞蹈样式的《北碚板凳龍》,先后两次成功申报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曾经将大量的地域文化,用舞台艺术进行再加工。《民生之帆》,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民营实业家卢作孚的故事表现出来,再加上舞美音效,用影像等记录了这段“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把目光和焦点对准在故事中刻花的“人物”,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这段地域文化,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大量“人”的构成要素。而这些演变成文艺作品,也用一个个“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传承经典。在保护和传承群众性民俗传统活动的同时,弘扬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培育。
二、追求美的价值 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悦
北碚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演出,吸引了大批百姓参与。多是退休职工,年龄岁数大多在40岁左右,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他们演出的舞蹈风格亲切、朴实。有“中老年艺术大学”的学员,也有“中老年艺术团”的团员。
群众文化活动的美学境界和美学价值在于,群众所表现出来的自然、雅俗共赏的风貌。这种美的追求与向往,正体现了人文的关怀。与专业文艺团体及艺术家相比,群众文化活动的审美少了些高层次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更多表达的是淳朴、内在、真实、原生态的美学。
北碚文化馆在业务发展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将群众文化的美学与“精品”高雅文化艺术相结合,拒绝固步自封,不断追求内在的提高。群众业余文化团体不断荣获国内大奖,“缙云之声合唱团”入围了2013年全国群星奖的总决赛,“青年艺术团”也多次走出国门,喜获大奖,如“全国民间艺术节大奖”“金狮奖”“国际金紫金将”等。这样不断追求高境界的“美”,也体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群众文化向人民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北碚文化馆注重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群众为中心,服务群众。每年完成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文化村村行服务工程”“缙云之声合唱节”“基层文化指导培训工程”, 都是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项目。这样使北碚群众以持久、定期、准确的参与到群众文化传播中,这道靓丽的风景线以“群众”为主体,着力打造本土文化特色,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盛宴。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多管齐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时代。以群众为主体、服务群众、受益群众,展现群众文化的魅力。这种不断完善“群众”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更是“人文关怀”中关怀人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2][M]于群 冯守仁 《文化馆(站)业务培训指导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传播 人文关怀
群众文化从文化现象这一个层面来说,指的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1]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同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有着重庆“百年社文第一馆”的美誉,秉承“博文求精,德艺双馨”的办馆理念。通过六十多载岁月的发展,以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在群众文化事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丰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作大量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更挖掘继承悠久的本土文化,整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进群众文化事业向更高处迈进。群众文化活动被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代表这一个地域的形象对外彰显。北碚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一、故事化叙述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北碚文化馆注重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弘扬民族民俗地域文化精神,在传播中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在传承民俗地域文化中,着重注意将地域文化和舞台艺术相结合。用艺术化、故事化的手法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缙云竹梆舞”是北碚当地民间的一种舞蹈,用当地人在山上采集的竹子砍成而做成舞蹈道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此为来源的精品舞蹈《柳啊柳连柳》经过艺术再加工,多次在大型舞台演出中展演,并成功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山花奖银奖。还有一直代表重庆北碚民间舞蹈样式的《北碚板凳龍》,先后两次成功申报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曾经将大量的地域文化,用舞台艺术进行再加工。《民生之帆》,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民营实业家卢作孚的故事表现出来,再加上舞美音效,用影像等记录了这段“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把目光和焦点对准在故事中刻花的“人物”,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这段地域文化,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大量“人”的构成要素。而这些演变成文艺作品,也用一个个“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传承经典。在保护和传承群众性民俗传统活动的同时,弘扬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培育。
二、追求美的价值 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悦
北碚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演出,吸引了大批百姓参与。多是退休职工,年龄岁数大多在40岁左右,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他们演出的舞蹈风格亲切、朴实。有“中老年艺术大学”的学员,也有“中老年艺术团”的团员。
群众文化活动的美学境界和美学价值在于,群众所表现出来的自然、雅俗共赏的风貌。这种美的追求与向往,正体现了人文的关怀。与专业文艺团体及艺术家相比,群众文化活动的审美少了些高层次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更多表达的是淳朴、内在、真实、原生态的美学。
北碚文化馆在业务发展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将群众文化的美学与“精品”高雅文化艺术相结合,拒绝固步自封,不断追求内在的提高。群众业余文化团体不断荣获国内大奖,“缙云之声合唱团”入围了2013年全国群星奖的总决赛,“青年艺术团”也多次走出国门,喜获大奖,如“全国民间艺术节大奖”“金狮奖”“国际金紫金将”等。这样不断追求高境界的“美”,也体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群众文化向人民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北碚文化馆注重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群众为中心,服务群众。每年完成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文化村村行服务工程”“缙云之声合唱节”“基层文化指导培训工程”, 都是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项目。这样使北碚群众以持久、定期、准确的参与到群众文化传播中,这道靓丽的风景线以“群众”为主体,着力打造本土文化特色,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盛宴。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多管齐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时代。以群众为主体、服务群众、受益群众,展现群众文化的魅力。这种不断完善“群众”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更是“人文关怀”中关怀人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2][M]于群 冯守仁 《文化馆(站)业务培训指导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