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上相?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上相是为什么?镜子中美丽的自己为什么被照相机扭曲得如此丑陋?为什么真人往往都比照片好看?
  冻脸效应
  心理学家发现这种不上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冻脸效应”在作怪。英国心理学会博客介绍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视频会比视频的截图看起来更美。他们称之为“冻脸效应”(the frozen face effect)。
  也许那些对自己照片感到绝望的同学可以感到一点安慰了,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会认为视频中的人比同一个视频的截图更好看。换句话说,就算你觉得自己在假期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无须担心,别人会觉得你会动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罗伯特·博斯特和他的团队把这种静态脸相对动态脸没那么有吸引力的现象称为“冻脸效应。
  他们认为这可能跟动态脸的印象形成方式有关。人们会把在不同位置、不同侧面的同一张脸进行平均化。这与先前研究所发现的“平均脸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个可能是“他们(动态脸)更好地激活了我们的面部识别神经机制”。毕竟,相机是不久之前才发明出来的,我们大脑的脸部识别系统本来就是演化来加工动态脸,而不是静态脸的。
  博斯特和他的同事让参与者对2秒钟的视频以及从这些视频里截下的1 200帧静态图打分,评价视频或图片中的20个人有多好看。结果发现同样一张脸在视频中的得分要比在静态图中高。
  实验试图进一步探索这种效应的深层机制。当把视频和图片倒转过来看时,效应也同样存在。研究者认为这并非因为视频包含更多信息:对比视频以及从同一段视频中截出的多张静态图的集合,最后还是视频得到更多好评。记忆也不会是影响因素,好看的肖像并没有比普通的好记多少。不过,研究者发现,要想被认为更有吸引力,那些视频需要顺次地播放。帧次混乱的视频并没有比静态图得分更高。
  研究者说,他们的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肖像摄影如此具有挑战性。“冻脸效应”可以说明为什么脸部摄影那么难掌握,以及为什么人们往往认为真人漂亮过上镜。
  造成“不上相”的原因很多,除了“冻脸效应”,还可能因为我们最常见到的是镜子里的自己,所以对照片中的自己看不惯。
  镜中自己为何更美?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照镜子时大脑会自动进行脑补,所以照镜子的时候并不是真实长相,大概比真实长相好看30%,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镜中的自己更美的原因”。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研究可以证实这一点,但是这样的现象确是存在的。很多人认为镜中的自己要比照片中的自己看着更好看些,不管是在百度、雅虎、谷歌,也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论坛,不断地有人讨论这个话题。有位外国人的描述最为生动,我把它摘录下来,意思是:昨天清晨,你感觉自己看起来不错,昨夜出门之前,你相当的确信,自己真的是帅呆了。既然这样,那么这个从昨晚开始一直出现在你的非死不可相册上,写着你的名字的蠢货到底是谁?
  既然查不到出处,我们就自己来想一下原因好了。我们想知道自己的相貌总的来说大概有两条途径。其一,通过一些反光的材料来看到镜像的自己,比如各种镜子、玻璃、水面、金属等;其二,通过照相技术先把自己的形象保存下来,然后再看。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这两种方法反映出的自我形象似乎有些许不同(但总的来说,也不能说很不一样,毕竟你是能够认得出自己的)。
  人体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所以当你在照镜子时看到的镜像的自己和照片中那种方向的自己感觉并不一样。也可以说照片中其实才是别人看我们的正常的视角。然而这样是否就说明照片就真的是完全如实地反映出我们的相貌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照片的效果来源于随机的光线组合,和摄影者的技巧,以及照片的布局结构,背景等有着很大的关联,也许这张照片中看起来肤色黝黑,换一种光线下又会变得明亮一点。所以照片也并非一五一十地反映出我们的相貌。
  曝光效应
  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只是说明白了两种“自己”看起来是不一样的,那么是否真的一种比另一种更好看些呢?这也许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错觉”。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曾经提出过“单纯呈现效应”,也就是更为人们熟知的“曝光效应”——当一个东西出现的次数越多,我们越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了万恶的广告商)其中的一种理论的解释是:我们的大脑实在是太懒了,能少出力时绝对不多出力,当一个东西反复出现时,大脑加工当然比加工新异的刺激要省力,所以自然而然地兴高采烈起来。这种理论称为知觉流畅性原则。
  相比而言,我们照镜子的次数要多于看照片的次数,而每次看照片时无论是背景还是布局也总会有很大的变化。以此说来,照镜子算是反复出现的刺激,而照片呢,尽管你对里面的内容可能很熟悉,但总归还是算作新异的刺激吧。镜中的自己似乎看起来更好看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想让自己的照片看着顺眼的话呢,就抱着自己的照片,每天看上10分钟,估计过个一年半载的也就会觉得照片上这家伙看起来还成吧!
  编辑/丁俊玲
其他文献
苹果作为我国加工、销售的第一大水果,是很多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苹果轮纹病严重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发展,会造成树木衰弱、烂果,甚至树体死亡。苹果轮纹病已经成为我国苹果的主
本文对掺杂离子型聚合物的电化学发光(ECL)增强的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三氯化钌水合物与2,2’-联吡啶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二联吡啶钌,再利用合成的二联吡啶钌与带环氧环基团的配体5,6-二氧-[1,10]菲咯啉进行配位,得到电化学发光钌配合物Ru-1。再利用聚合物大分子聚丙烯酸(PAA)上面的羧基基团和合成的钌配合物Ru-1上的环氧基团之间的环
目的:  建立简单、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用于测定家兔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并应用于其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
果壳微科幻: 一种新的物质——时间晶体。未来,利用它制造出的时光胶囊可以将我们的鲜活记忆保存到宇宙热寂之后。爱到海枯石烂已经不再是夸张的比喻,就连海枯石烂也不能和这永恒抗衡。  环球科技观光团: 用心跳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心脏跳动模式并不规律,不会重复,且每个人的心跳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将个人独有的心跳模式作为密钥的加密系统,有可能运用在硬盘驱动器中。  果壳网: 新年伊始,《自然》杂
嗜肺军团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过向宿主细胞中分泌毒性效应蛋白,改变宿主细胞功能,抑制宿主细胞的内吞途径来实现自身的存活和复制。嗜肺军团菌能够感染肺部,造成军团菌肺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嗜肺军团菌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依赖于其Dot/Icm分泌系统,该分泌系统可将数百种毒性效应因子转移到宿主细胞中。本文研究的是其中一种毒性效应蛋白SdeA所介导的特殊型泛素化的分子机制,重点开展的是该泛素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