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增岁月人增肉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逢年过节,一顿顿花式大餐纾解乡愁的同时又添新恨,毕竟人在吃,秤在看。然而,新恨旧愁又通通化作食欲,让人根本停不下来。这不奇怪,研究发现,情绪化的个体会吃更多的东西。在这个天增岁月人增肉的日子里,我们就来聊聊情绪对进食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情绪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关于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食物偏好,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消极情绪影响下的个体如何进行食物选择的。研究发现,消极情绪下的个体为了分散注意、缓解压力、减少焦虑会摄入更多的食物,而且他们更容易选择甜的,高卡路里和高脂肪类的食物。
  但是也有实验发现,在消极情绪被唤醒的情况下,女性会显示出较少的进食欲望。这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表现出没胃口,吃不下东西。
  近些年來,关于积极情绪与食物摄入量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也会唤起个体食欲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愉快的心情下会伴随着强大的情绪唤醒,出于庆祝或者是为了奖赏自己会食用更多的放纵食物,在生活中,我们也确实低估了积极情绪可能带来的暴饮暴食的风险。
  虽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可能引起人们摄入更多的食物,但是,它们会导致人们不同类型的食物偏好,研究指出,人们悲伤的时候,会吃更多的垃圾食品,而快乐的时候,则会选择更多健康食物。
  1情绪一致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人的情感状态通常会引导个体注意那些与他们的情感状态的类型和效价一致的信息,在信息评估的过程中,也会给予此类信息更多的权重。当评估放纵食物的时候,基于一致性原则,积极情绪会增加对有利属性的感知,比如,食物甜的口感,会减少对不利属性的感知,比如,会忽略食物的高脂肪含量和昂贵的价格等。消极情绪则相反。所以,情绪一致性理论提出,相对于中性情绪,积极情绪导致对食物更有利的评价从而增加消费,而消极情绪导致不太有利的评价从而减少消费。
  2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管理对情绪和食物选择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假设。该理论指出,个人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要么是维持好的情绪,要么是改变不好的情绪。将这个原理应用到情绪与食物的关系上,人们会更多地选择帮助那些保持积极情绪或者修复消极情绪的食物,尽量避免可能破坏积极情绪或者加重消极情绪的食物。
  安德拉德(加州大学佰克利分校商学院)的实验验证了这个观点,在他的试验中,积极情绪的个体不太愿意尝试椰子水(健康食物,味道不好),因为这不能维持个体的积极情绪。而消极情绪的个体会更愿意选择巧克力(放纵食物,味道好),因为它可以有效改善个体的消极情绪。
  3情绪管理—
  时间构成假说
  尽管之前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人们的食物选择,但是它没有解释时间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不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从长远来说放纵食物总是对人们的身体和情绪都是有影响的,人会因为吃了放纵食物而觉得后悔、内疚或者抑郁,如果人们意识到了这种恶性循环,那么当前处于消极情绪的人,应该避免更多的放纵食物,来保证自己长期的情绪状态。而积极情绪的个体应该避免健康食物来使他们短期内保持积极情绪,因为健康的食物大多口感和味道都不太好。
  那么,为什么积极情绪的人的心情可能受到威胁,仍然选择健康食品,而消极情绪的人,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心情威胁仍然喜欢放纵食物?时间构成假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人选择食物更加重视长期健康后果,而消极情绪的人更加重视食物的短期情绪后果。积极情绪的个体倾向于以一个更加长期的视角调节他们的行为,这时候人们更加关注主要的,抽象的,更高层次的利益。消极的个体更加关注眼前的行为,所以他们对次要的,具体的,低级别的利益更加重视。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积极情绪的个体倾向于采取远端观点,更偏向采取抽象的,更高层次的角度来选择食物,所以,他们更加重视与总体目标相关的长期效益,比如健康和幸福,而不是具体的短期效益,比如味道和直接的快感。因此,积极情绪的人们可能喜欢健康食物。消极情绪的个体倾向于采取一种近端的视角选择食物,从而采取一种具体的,较低层次的解释来进行食物选择,他们将更多地考虑具体的短期效益。因此,消极情绪的人可能更喜欢放纵的食物,尽管他们以后可能会对长期健康危害或遗憾或内疚的。
  “总而言之,情绪确实在我们食物选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地认识情绪在食物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说,负面情绪的个体更多地选择放纵食物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修复情绪,提供即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可以对负面情绪个体进行积极的引导,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无害的领域,比如说散步,看电影,听音乐等。同时,积极情绪下个体可能会出于奖赏自己而摄入更多的食物,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延续我们的积极情绪,比如和好朋友聊天、逛街等。总之,不要一言不合就去吃肉就好。
其他文献
小雅终于还是回老家去姑姑那边读书了。  她是我学校的八年级学生,约我谈过两次。我了解到她父母经常吵架,家里气氛压抑,她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原本不错的成绩也下降了。我给了她一些建议,她心情好了些,也答应尽量让父母去解决他们成人间的事,自己先把学习搞好。跟她父母沟通也表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但是很快她又来找我了,原来她父亲又做了很过激的事。她带着恨意说他们为什么要生下我。  由她使
期刊
孩子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大概是从他上小学中年级起,我一想到要见他的老师就感觉“头大”。从小到大,我从来没让我的父母被我的老师“训”过,甚至相反,我一贯是老师眼中的骄傲。可是,每逢儿子的老师有请家长,或是去参加儿子学校的家长会,我都会因为儿子的问题受到老师的嗔怪。就是再愚钝的人也能明白,老师虽然表面批评的是儿子,但那难看的脸色后面分明是怪我没有把孩子教育好,以至让他出现记不住作业、偶尔完不成作
期刊
箱庭疗法,国内也称为沙盘游戏或沙盘疗法,是指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张日昇教授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进中国时,考虑到其对东方文化的继承和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的相似性,在“箱子里制作庭园”可以很好地表达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意,故使用“箱庭疗法”这一名称,并总结出“天圆地方,境由心造,入静定心,见箱成庭”的特质。  箱庭疗法
期刊
这只是一篇比较理想化的随笔,希望教育者更关注教育的过程,少一些焦虑。  钱理群先生在一次新书见面会上说到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代人都不满意下一代,而且不满意的理由都差不多。想想看确实如此,人们会不自觉地对下一代提出要求,不满意下一代不够努力读书、没有责任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思想和装束之类。但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不被满意的一代会成为后代的师长,其中的很多人也成了大
期刊
近年来,随着张国荣、崔永元、乔任梁等明星罹患“抑郁症”的爆炸性新闻不断出现,与“抑郁症”相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地闯入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对“抑郁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却未曾真正地了解它,甚至有诸多的误解,不知如何有效应对与处理,致使真正患上“抑郁症”的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我的患者当中,小许同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是一名高二的学生,由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带她来看心理咨询门诊,所以,家长和她都不
期刊
张大妈今年62岁,热情开朗,退休干部。2015年10月无诱因出现全身疼痛,后背烧灼感,双腿发酸、乏力,常常莫名地紧张、大汗,心慌、胸闷气短,持续半小时左右可以缓解,为此整日担心身体得了大病,坐立难安,食不下咽、睡不安稳,足不出户,短短一个月体重明显下降,既往身体健康,没有消化系统、心脏病、高血压等重大躯体疾病史,家人见老人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日渐消瘦,遂带老人多次到各大综合医院心内科、消化内科
期刊
Q老师:  您好!我最近压力很大,对自己已经没有自信了。我以前在小学时爱说、爱笑、爱交朋友,但是我自考进这个好学校,发现大家都很有才华和能力,就有点心虚和艰难,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再加上那天担任校园广播员朗诵美文时读错了一个字,有个同学就说我:“就这水平你还是广播员呀!”听后我是生气、失望又焦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老师您说怎么样我才能重新找到那个自信乐观的我呢?  小宇 
期刊
Q老师您好:  前两天有人告诉我,班上一位同学在背后议论我,说了我许多坏话。我十分生气,真想找他理论一番,我又没有得罪他,他为什么背后说我坏话,我想好好报复一下。您说行吗?  关兴华  A兴华同学你好:  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很生气,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中国有一句俗话:“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背后议论人的现象又是极为普遍的。那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其
期刊
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祝福是什么?是祝愿他一生幸福快乐。  那么幸福从何而来呢?一个神奇的研究(兰特研究)寻找的就是幸福的主要来源。研究者通过对268个人长达75年的追踪,揭示了幸福的秘诀:友情和亲情对幸福来说至关重要。亲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能够让我们冲破人生的种种艰难险阻,并持久地享受幸福的甜美。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获得幸福,就让他学
期刊
这可是全校典型的“烂”班:47名学生,男生31名,女生才16名,尤其是班里几个“调皮鬼”,曾经气走了两位班主任。  实在没有想到学校领导会要我接手这个班。刚开始,我心如磐石坚决不答应。过几天,校长亲自上门到我家,我不能再拂他的意了,选择了服从;从他期许的目光里,我也倍增了信心。  我一直以为,小学生是不懂感情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会认为这个老师没有威信,甚至有时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进教室前,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