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性格和品质形成的关键。为此学校依照“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心理健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以“好习惯,好人生”引领学校特色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措施;评价
学校师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明晓行为习惯养成的标准和要求,认真对照,反省自身行为。通过实践,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生活习惯良好,乐观上进;文明礼仪得体,待人处事友善谦逊;生活简朴,勤俭节约,善于理财。基于此,我校被九龙坡教委评为区养成教育特色学校。
一、提出“养成教育”办学特色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从地理位置上讲,地处九龙坡区的西部,属于主城与农村的结合部。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在自己家长身边,有的跟着祖辈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甚至有的学生独自在家,而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情况也存在,导致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缺乏有效的监管,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出现严重的问题。总体上看,存在学生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子女多、行为习惯问题多的“三多”特点。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学校领导经过多次思考论证,将“好习惯、好人生”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理念,努力打造“养成教育”特色学校。
二、“养成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养成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也就是学校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遵循授知与育人相结合、渐进与阶段相结合、个性化与整体性相结合等教育教学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从而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并改善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教育工程,在实施阶段应制定分级目标。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节俭习惯”。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扮靓“养成教育”特色的措施与手段。
(一)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贴上醒目的标语,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巴福小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巴福小学养成教育歌》《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形成一系列的检查督促制度:比如《流动红旗周周评制度》、《“校园之星”评比制度》、《班主任“交接班”制度》等。
此外,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察大队”和“红领巾监督岗”。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二)建构教育网络,形成学校育人格局。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通过校内组织机构、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活动的开展、学生团队的发展,构筑起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
(三)严格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倡教师要爱岗敬业、爱生奉献,学生要热爱学习、诚实守信,提倡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宽容、欣赏,提倡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谐氛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价活动的标准。
(四)通过活动实践,强化良好习惯养成
我校以“四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六一节)为主轴,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在重阳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时,都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向长辈献礼,使孩子从小具有爱心。利用入学,入队宣誓等仪式,以及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习惯的养成与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养成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扮靓学校养成教育特色,练就雏鹰翅膀,助推学生健康成长,为打造特色名校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基;闫立超.养成教育定义考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6).
[2]高中建;王一平.单亲家庭子女养成教育的“PIS”分析[J].青年探索,2008(04).
[3]黄河清.养成教育定义新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措施;评价
学校师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明晓行为习惯养成的标准和要求,认真对照,反省自身行为。通过实践,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生活习惯良好,乐观上进;文明礼仪得体,待人处事友善谦逊;生活简朴,勤俭节约,善于理财。基于此,我校被九龙坡教委评为区养成教育特色学校。
一、提出“养成教育”办学特色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从地理位置上讲,地处九龙坡区的西部,属于主城与农村的结合部。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在自己家长身边,有的跟着祖辈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甚至有的学生独自在家,而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情况也存在,导致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缺乏有效的监管,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出现严重的问题。总体上看,存在学生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子女多、行为习惯问题多的“三多”特点。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学校领导经过多次思考论证,将“好习惯、好人生”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理念,努力打造“养成教育”特色学校。
二、“养成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养成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也就是学校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遵循授知与育人相结合、渐进与阶段相结合、个性化与整体性相结合等教育教学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从而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并改善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教育工程,在实施阶段应制定分级目标。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节俭习惯”。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扮靓“养成教育”特色的措施与手段。
(一)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贴上醒目的标语,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巴福小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巴福小学养成教育歌》《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形成一系列的检查督促制度:比如《流动红旗周周评制度》、《“校园之星”评比制度》、《班主任“交接班”制度》等。
此外,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察大队”和“红领巾监督岗”。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二)建构教育网络,形成学校育人格局。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通过校内组织机构、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活动的开展、学生团队的发展,构筑起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
(三)严格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倡教师要爱岗敬业、爱生奉献,学生要热爱学习、诚实守信,提倡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宽容、欣赏,提倡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谐氛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价活动的标准。
(四)通过活动实践,强化良好习惯养成
我校以“四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六一节)为主轴,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在重阳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时,都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向长辈献礼,使孩子从小具有爱心。利用入学,入队宣誓等仪式,以及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习惯的养成与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养成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扮靓学校养成教育特色,练就雏鹰翅膀,助推学生健康成长,为打造特色名校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基;闫立超.养成教育定义考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6).
[2]高中建;王一平.单亲家庭子女养成教育的“PIS”分析[J].青年探索,2008(04).
[3]黄河清.养成教育定义新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