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走入普通高中。无论从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还是意义而言,普通高中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有必要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活动和个体咨询等途径,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校专业目录的不断更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生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其尽早确定就业方向,选准选考科目,填好高考志愿,避免在就业路上走弯路,降低其就业成本,提高社会人力资源利用率。而无论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故在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研究现状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的比较晚,社会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程度也明显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尽管近几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了一大热门研究方向,但实际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
在实践层面,随着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各省新高考制度的陸续出台,众多普通高中在高考的反推作用力之下逐渐开始思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据相关报道在为数不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校中,多数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为校本选修课程,仅供部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学习。更多的学校仅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为德育的一部分,交由班主任以班会课的形式或由心理教师在心理课上零碎地给学生教授相关的知识。可以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少,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而言就已经严重缺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
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融合的课程要求基础
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指出普通高中应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
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各省陆续开展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高考选考科目决择。选择不同的选考科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高考分数,更左右着学生大学的专业方向以及日后的就业方向。因此无论是从高考而言,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学生都有必要在高中阶段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寻自己可能的职业发展道路,选好高考科目和人生发展方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高中阶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无论从课程要求、德育方向,还是高考指向,普通高中都应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提供了课程设置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具备融合的教学内容基础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先对内进行自我认识,再对外进行职业环境的探索,最后通过内外因素的全方位综合分析,最终判断、选择并规划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及道路。
这当中的“对内自我认识”部分,要求个体对自身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里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里的自我认识部分。
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利于学生尽早找准自我定位、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挖掘个人潜能。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利于学生确定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些心理品质的建立,能够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因对前程的迷茫而产生的焦虑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因此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看,二者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促进发展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内在特征进行探索。在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我进行深层次地剖析: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与人之间天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他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劣势加以掌握,对自身有更客观的评价,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从而不再盲目从众、盲目攀比,实现自我的悦纳,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扬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
(二)增强学生目标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习焦虑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相融合的教育,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学生会自发地寻求实现理想的通道,并会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强大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学习目标得以明确,学习计划也得到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茫感和焦虑感就会相应地得到减轻。即便仍然难免会偶遇挫折,但有了职业目标的内驱力支撑、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情绪调节的基本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的技能护航,学生能更客观理智地认识挫折,减轻在挫折事件中所体会到的挫败感,并能在挫折事件中对自我、对环境进行重新的分析,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进行重新调整。 (三)实现人职匹配,降低就业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人职匹配论认为,只有个人特质和职业特征相协调,才是人和职业的最佳结合模式,并且能让个人与用人单位在最大程度上受益。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設: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教育找准了与自己个人特质所匹配的职业方向,他就会在高考选择与其理想职业所对口的大学专业,并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期能够在毕业时满足该职业的入职要求,顺利地被对应的岗位录取。
这对于个人而言,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所付出的时间都帮助他走向与其人格特质相匹配的职业,这让他在就业过程中付出了最低的就业成本获得了最好的就业结果。
于社会而言,培养的人才输入到对口的行业当中,即培养的成本都转化为该行业的人力资源,这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人才得以善用。
四、普通高中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一)以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的相互融合渗透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课程和教学内容融合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优先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内容进行融合。
可融合的课程内容有:
1.自我探索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自我探索时,可以通过对相关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心理理论进行讲解,并通过心理测评等科学手段对人和职业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人与人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并在促使学生悦纳自我的同时,主动地寻找与自己人格特质相匹配的理想职业类型。
2.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当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到规划的部分时,可以融入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心理学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更好地对时间进行管理,更有力地把控住自己的行为,更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最终促使职业生涯规划的生成和实施,并保障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内外因素综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难免需要在实施途中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有必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可利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要不时地进行评估、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焦虑。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推动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以活动的形式促进两者在实践上融合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未被明文规定要在普通高中开设相关课程,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部分普通高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师资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并不能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我们仍可以以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这两部分的教育。
如在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减压活动的期间,可以融合职业探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出路,减轻考试焦虑。又如:高一进行入学适应活动时,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加速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高中环境。
(三)在个体咨询中实现二者的融合
在学生寻求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和迷茫。此时可以通过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手段,减轻学生紧张的情绪和焦虑的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接纳他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焦虑,并引导学生将焦虑转变成为动力。
而当学生由于学习焦虑等原因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时,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一认清人的发展道路不仅仅只有高考这一条;二是帮助学生找到目标、设定计划、提升自我,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内驱力、行动力,实现减轻考试焦虑。
结束语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整合两者重叠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组织两者相融合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理想信念、找到人生目标、减轻成长过程当中的焦虑和迷茫,促进人职匹配的实现,降低就业成本与社会资源的浪费。不管从个体的角度而言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推动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期阶段,有些看法和结论仍需要通过实践去进行检验、修正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通识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慕课版:双色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8
[2]刘洋、班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融进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性及途径[J].教育导刊,2019(10)
[3]胡春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邓璐.生涯规划教育文献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2)
作者简介:李茵瑜,女,出生年月:1990年6月,籍贯:广东省东莞市,高中地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校专业目录的不断更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生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其尽早确定就业方向,选准选考科目,填好高考志愿,避免在就业路上走弯路,降低其就业成本,提高社会人力资源利用率。而无论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故在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研究现状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的比较晚,社会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程度也明显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尽管近几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了一大热门研究方向,但实际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
在实践层面,随着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各省新高考制度的陸续出台,众多普通高中在高考的反推作用力之下逐渐开始思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据相关报道在为数不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校中,多数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为校本选修课程,仅供部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学习。更多的学校仅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为德育的一部分,交由班主任以班会课的形式或由心理教师在心理课上零碎地给学生教授相关的知识。可以说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少,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而言就已经严重缺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
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融合的课程要求基础
一方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指出普通高中应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
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各省陆续开展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高考选考科目决择。选择不同的选考科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高考分数,更左右着学生大学的专业方向以及日后的就业方向。因此无论是从高考而言,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学生都有必要在高中阶段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寻自己可能的职业发展道路,选好高考科目和人生发展方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高中阶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无论从课程要求、德育方向,还是高考指向,普通高中都应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提供了课程设置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具备融合的教学内容基础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先对内进行自我认识,再对外进行职业环境的探索,最后通过内外因素的全方位综合分析,最终判断、选择并规划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及道路。
这当中的“对内自我认识”部分,要求个体对自身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里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里的自我认识部分。
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利于学生尽早找准自我定位、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挖掘个人潜能。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利于学生确定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些心理品质的建立,能够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因对前程的迷茫而产生的焦虑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因此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看,二者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促进发展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内在特征进行探索。在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我进行深层次地剖析: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与人之间天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他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劣势加以掌握,对自身有更客观的评价,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从而不再盲目从众、盲目攀比,实现自我的悦纳,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扬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
(二)增强学生目标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习焦虑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相融合的教育,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学生会自发地寻求实现理想的通道,并会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强大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学习目标得以明确,学习计划也得到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茫感和焦虑感就会相应地得到减轻。即便仍然难免会偶遇挫折,但有了职业目标的内驱力支撑、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情绪调节的基本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的技能护航,学生能更客观理智地认识挫折,减轻在挫折事件中所体会到的挫败感,并能在挫折事件中对自我、对环境进行重新的分析,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进行重新调整。 (三)实现人职匹配,降低就业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人职匹配论认为,只有个人特质和职业特征相协调,才是人和职业的最佳结合模式,并且能让个人与用人单位在最大程度上受益。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設: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教育找准了与自己个人特质所匹配的职业方向,他就会在高考选择与其理想职业所对口的大学专业,并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期能够在毕业时满足该职业的入职要求,顺利地被对应的岗位录取。
这对于个人而言,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所付出的时间都帮助他走向与其人格特质相匹配的职业,这让他在就业过程中付出了最低的就业成本获得了最好的就业结果。
于社会而言,培养的人才输入到对口的行业当中,即培养的成本都转化为该行业的人力资源,这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人才得以善用。
四、普通高中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一)以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的相互融合渗透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课程和教学内容融合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优先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内容进行融合。
可融合的课程内容有:
1.自我探索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自我探索时,可以通过对相关的人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心理理论进行讲解,并通过心理测评等科学手段对人和职业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人与人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并在促使学生悦纳自我的同时,主动地寻找与自己人格特质相匹配的理想职业类型。
2.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当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到规划的部分时,可以融入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心理学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更好地对时间进行管理,更有力地把控住自己的行为,更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最终促使职业生涯规划的生成和实施,并保障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内外因素综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难免需要在实施途中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有必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可利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要不时地进行评估、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焦虑。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推动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以活动的形式促进两者在实践上融合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未被明文规定要在普通高中开设相关课程,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部分普通高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师资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并不能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我们仍可以以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这两部分的教育。
如在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减压活动的期间,可以融合职业探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出路,减轻考试焦虑。又如:高一进行入学适应活动时,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加速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高中环境。
(三)在个体咨询中实现二者的融合
在学生寻求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和迷茫。此时可以通过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手段,减轻学生紧张的情绪和焦虑的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接纳他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焦虑,并引导学生将焦虑转变成为动力。
而当学生由于学习焦虑等原因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时,可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一认清人的发展道路不仅仅只有高考这一条;二是帮助学生找到目标、设定计划、提升自我,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内驱力、行动力,实现减轻考试焦虑。
结束语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整合两者重叠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组织两者相融合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理想信念、找到人生目标、减轻成长过程当中的焦虑和迷茫,促进人职匹配的实现,降低就业成本与社会资源的浪费。不管从个体的角度而言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推动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期阶段,有些看法和结论仍需要通过实践去进行检验、修正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通识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慕课版:双色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8
[2]刘洋、班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融进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性及途径[J].教育导刊,2019(10)
[3]胡春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邓璐.生涯规划教育文献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2)
作者简介:李茵瑜,女,出生年月:1990年6月,籍贯:广东省东莞市,高中地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