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有一份名为《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全面展示了我国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报告显示,多达65.39%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这其中绝大多数是36~45岁的中青年人群;仅有0.51%的饮酒者,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
不当饮酒危害大
中青年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当饮酒行为。而这些不当饮酒行为会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证实,这一阶段的不当饮酒者,50岁左右患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风险远远高于那些坚持科学饮酒的人群。
不良饮酒行为包括:
单次饮酒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40克,天,女性≥20克/天;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克/天。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40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100毫升,35度保健酒为70~150毫升,葡萄酒为200~400毫升,啤酒为500~1000毫升。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
但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135毫升),折算为纯酒精为41.04克(以38度酒为标准),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饮酒速度过快
我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在传统的酒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这些“糟粕”正成为不当饮酒行为的主角,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大碗喝酒”“一口闷”“一饮而尽”等。这些造成我国居民饮酒速度过快,加重肝脏负担,更容易患酒精性脂肪肝等病。
不会点下酒菜
下酒菜,是人们饮酒中不会忘记的。但是。有一大半的人在点菜时过分追求菜品的色、香、味,而忽略了下酒菜对饮酒者的保健作用。研究发现,过咸过辣的食物皆不利于肝脏对酒精的分解作用。甚至加重肝脏负担。比如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对自身饮酒状况认识不足
有调查表明,我国饮酒人群对自身过量饮酒现象和行为的认知不充分。这主要包括:第一,对自己能饮多少酒缺乏认识和有效的控制,常常大醉酩酊;第二,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身体反应“后知不觉”。比如有的人认为“脸红正喝得”,殊不知,脸红、全身发红正是酒精中毒的早期反应。所以,社会上常发生因喝酒猝死的事例;第三,不知道某些特殊人群是不能饮酒的。比如,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的人群都不宜饮酒,服用药物期间或患病期间皆不宜饮酒。
因此,有必要引导人们树立“适量、健康、文明”的饮酒理念。
建立饮酒的好习惯
浅尝即止
酒精的毒素虽然可以透过肝脏分解并排出,但肝的负荷量有限。建议依每日安全饮酒量,浅酌即止,以免对身体构成不良影响。
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千克体重1克。60千克体重的人每天最高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我国的标准为不超过40克)。低于60千克体重者应相应减少。
“随意”饮酒
饮酒时除了“干杯”,还有“随意”。不管是敬酒者还是被敬者,一定要改变观念,千万不要以为“随意”会丢诚意。俗话说“情到浓时酒自醉”,喝酒更看重情意,不能因此伤害身体。要学习和接受慢慢品尝的饮酒习俗,切勿一饮而尽。
选准配菜
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另外,糖醋食品也是不错的下酒菜。
把握时间
下午2点以后饮酒较安全。因为上午几个小时,胃中分解酒精的酶一酒精脱氢酶浓度低,饮用等量的酒,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对肝、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也不宜饮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害。空腹饮酒最不提倡,建议饮酒前宜先吃点东西,或先喝点奶、果汁等,可减慢胃壁吸收酒精的速度。
不当饮酒危害大
中青年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当饮酒行为。而这些不当饮酒行为会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证实,这一阶段的不当饮酒者,50岁左右患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风险远远高于那些坚持科学饮酒的人群。
不良饮酒行为包括:
单次饮酒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40克,天,女性≥20克/天;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克/天。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40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100毫升,35度保健酒为70~150毫升,葡萄酒为200~400毫升,啤酒为500~1000毫升。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
但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135毫升),折算为纯酒精为41.04克(以38度酒为标准),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饮酒速度过快
我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在传统的酒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这些“糟粕”正成为不当饮酒行为的主角,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大碗喝酒”“一口闷”“一饮而尽”等。这些造成我国居民饮酒速度过快,加重肝脏负担,更容易患酒精性脂肪肝等病。
不会点下酒菜
下酒菜,是人们饮酒中不会忘记的。但是。有一大半的人在点菜时过分追求菜品的色、香、味,而忽略了下酒菜对饮酒者的保健作用。研究发现,过咸过辣的食物皆不利于肝脏对酒精的分解作用。甚至加重肝脏负担。比如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对自身饮酒状况认识不足
有调查表明,我国饮酒人群对自身过量饮酒现象和行为的认知不充分。这主要包括:第一,对自己能饮多少酒缺乏认识和有效的控制,常常大醉酩酊;第二,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身体反应“后知不觉”。比如有的人认为“脸红正喝得”,殊不知,脸红、全身发红正是酒精中毒的早期反应。所以,社会上常发生因喝酒猝死的事例;第三,不知道某些特殊人群是不能饮酒的。比如,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的人群都不宜饮酒,服用药物期间或患病期间皆不宜饮酒。
因此,有必要引导人们树立“适量、健康、文明”的饮酒理念。
建立饮酒的好习惯
浅尝即止
酒精的毒素虽然可以透过肝脏分解并排出,但肝的负荷量有限。建议依每日安全饮酒量,浅酌即止,以免对身体构成不良影响。
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千克体重1克。60千克体重的人每天最高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我国的标准为不超过40克)。低于60千克体重者应相应减少。
“随意”饮酒
饮酒时除了“干杯”,还有“随意”。不管是敬酒者还是被敬者,一定要改变观念,千万不要以为“随意”会丢诚意。俗话说“情到浓时酒自醉”,喝酒更看重情意,不能因此伤害身体。要学习和接受慢慢品尝的饮酒习俗,切勿一饮而尽。
选准配菜
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另外,糖醋食品也是不错的下酒菜。
把握时间
下午2点以后饮酒较安全。因为上午几个小时,胃中分解酒精的酶一酒精脱氢酶浓度低,饮用等量的酒,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对肝、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也不宜饮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害。空腹饮酒最不提倡,建议饮酒前宜先吃点东西,或先喝点奶、果汁等,可减慢胃壁吸收酒精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