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悟意旨法
  该法又叫提炼中心法,指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涵,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意旨,将其作为笔下作文的主旨。这是材料作文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只是简单地扫描材料,无视材料的中心意思,所提炼的观点就可能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领悟材料意旨,一般可按如下步骤操作:第一,理清对象,辨明关系,明确材料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包括有怎样的结果);第二,立足整体(千万不要只看只言片语就匆匆作出判断),要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三,从归纳出的道理、启示中选择恰当的某一条作为立意点。
  【材料】
  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發表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过了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理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分析】
  该则材料的中心意旨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提倡要学会尊重他人(老诗人没有尊重果戈理);也有人说,依据“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应当写“严格要求出精品”。其实,“年迈的茹科夫斯基”因为“有睡午觉的习惯”,故而“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这与是否尊重他人并无关联,不能武断地说老诗人没有尊重果戈理的劳动成果;而“严格要求出精品”的看法看似有道理,却也因仅凭对方瞌睡“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的鲁莽行为而难以成立。仔细想一想,故事中的果戈理没有在了解真相之后再行动,未免有凭主观臆断行事之弊;或者说,他对自己的作品没有采取审慎的态度,以致让习惯(“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成为了一种破坏。因此,综合看来,最佳立意可表述为“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听取意见固然可取,但不能莽撞”“别被表象迷惑了双眼,要去了解真相”。
  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假如作文题列出的是某种现象或结果,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由果溯因(因果推导)”的方法来进行深度审题、快速立意,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
  【材料】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分析】
  材料讲的是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毛毛虫”在这里是丑陋的代表)。缘由无非有二:其一,蝴蝶没有认识到“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身在“美”中不知“美”),从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反而害了自己;其二,蝴蝶虽然“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但她“美”了还要更“美”,没有给自己的欲望上把锁。由此出发,立意角度可设定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当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2.贪婪贻害无穷,一定要学会控制欲望。
  求同析异法
  高考材料作文题有时也要求考生阅读多则材料来完成作文。这种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有个显著的特点,即若干材料不可能“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丝毫联系。审题立意时,我们一般先“求同”,就是要在逐则分析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材料的整体意蕴、命题的基本指向);再“析异”,就是要通过更为细致的解读,凭一双慧眼发现不同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或者说多则材料之间的相异点)。
  【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分析】
  由于是任选两个或三个,立意就十分广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自强不息;“月是故乡明”,强调的是乡情,可以引申出爱国;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核心是相信自己,不必羡慕他人;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强调的是基础、实力、抱负越大,越有利于发挥才干;鲁迅强调的是敢于去做,不要犹豫,敢为天下先;毛泽东强调的是抓住现在,在当今的时代成为风流人物。知道了这些含意,考生进行组合时,最好用对比,或者含义相近的话立意,如就李清照和鲁迅的话,可以立意为“你很好,不必羡慕他人”“坚定地做好自己”;如就毛泽东和《周易》的话,可以立意为“自强不息,奋斗当下”等。
其他文献
行文线索是组织材料的一种途径,是构成记叙文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所谓“牵得一线,绘就美文”,就是用一条线索相连,串起几颗“珍珠”,如此,一篇作文就可以漂亮地完成了。线索大体可以分为五类:1.实物线索;2.人物线索;3.事件线索;4.感情线索;5.语言线索。  实物线索  所谓实物线索,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具体物体,如车、桌、锄、犁、老屋等。这些实物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我们或温馨或痛苦
期刊
微信启动页面的地球背景图“换脸”了,视角由非洲大陆上空变为我们的祖国上空。它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拍摄。该卫星于去年12月发射,今年9月25目正式投入使用。微信团队表示,“此次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画面,是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万微信用户展示华夏大地的河山风貌。”  其在微信上向亿万用户展示,首先证明“风云四号”是一名厉害的“地球摄影师”,青藏
期刊
高考作文采用分项分等的方式评分,也就是将考生作文分别从“内容”“表达”“特征”三项进行评分,一般每一项各占20分,各具不同的评分着眼点,并从高到低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具有不同的分值区间。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内容项评分的着眼点是题意、中心、内容、思想和情感;表达项评分的着眼点是文体、结构、语言和字迹;特征项评分的着眼点是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意。但在评分操作过程中,上述评分
期刊
所谓“材料丰富”,就是作文信息量要大,内容具体、充实,不单薄,不无病呻吟。所谓“论据充实”,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指考生能够为所确立的论点提供充分、典型而有力的论据,使作文在议论中言之有物、说理有据,不空泛说教、盲目议论。“论据充实”的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对作文容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强调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整合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考生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对
期刊
记叙文的结构对阅卷老师愿不愿意看作文第二眼起决定性作用。记叙文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考生提供给阅卷老師的阅读途径。是平坦大道,一马平川,还是深壑险途,杂草丛生;是回环往复,重章复沓,还是茫茫无际,不知所云,这些都会影响到阅卷老师的情绪、思维和效率。下面几种结构类型,考生们可以参考。  顺序引导线形结构  段首句提纲挈领,有助于简洁地展开思路。这一点许多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很注意,而在写记叙文时则不
期刊
押题理由  2017年秋季学期,多省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周期。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化了选择性教育,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新高考下,发展指导将融入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全过程,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认知指导、学业选修指导、职业行业体验和专业选择指导。其中的自我认知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优点缺点等,正确看待个体差异,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
期刊
范本呈现  沙土地  李丹崖  蜿蜒的淮河,似中国平原上的一条丝巾。流经之处,草木葳蕤,生民安然。淮河流到亳州境内,产生了一条名叫“涡”(音“郭”)的支流。我诞生在涡河流域的一个小村庄里。自从我记事起,就有人不断在我耳边有意无意地说着:“这片土地,沙得很!”  说这话,我有深刻印象:一场酣畅的夏雨之后,赤脚踩上去,脚上不沾泥污,所踩之处,是一面明晃晃的水镜子。若雨后初晴,侧身看,沙砾裸露在地表,在
期刊
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包装箱37亿个、胶带3.3亿卷……这是2016年全国快件包装所用的材料,数量惊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快递业正呈井喷式增长。快递业粗放式发展,包装材料消耗了海量资源,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扎眼。屡受诟病的快递过度包装,为何仍屡见不鲜?  这背后有着买家、卖家、快递公司对物品损毁的共同担忧。买家为了物品完美无缺,希望包裹得结实些:卖家为了顾客不给差评,在包装上
期刊
时光匆匆,蓦然回首,我的高考已远在十一年之前,记得那年,我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世界杯在德国拉开帷幕。  现在回想起来,高考前几天,学校里特别安静,连平日里的脚步都变得悄无声息。只有树上的一只只夏蝉还在声嘶力竭地叫着,唱着别离的歌,衬得偌大的校园更加寂静。该说的祝福语已经写在了同学录上,我们还来不及感伤:该做的考前练习已经重复多次,只差最后一关。班主任突然变得温柔起来,轻言细语地谈及自己的高考经历,
期刊
范本呈现  因雪想高士  王太生  雪之晶莹高古,在历代文人笔下多有涉猎。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过一句话:“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高士,指志趣清雅、品行出俗的隐逸之人。  下雪天,天地俱白,许多人窝在屋里围炉取暖,喝酒聊天,有人却抬头见雪亢奋。宋代《北梦琐言》记载,唐代郑綮,颇有诗名,作诗的灵感要靠风雪来激发。雪花纷纷扬扬,他一人悠然骑驴出长安,雪花沾在衣上,头发、胡须和眉毛上,然后欣然命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