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两会最振奋人心的是:大幅倾利企业,发力消除沉疴痼疾,努力构建企业的良好生存环境。纵观李克强总理所作报告,比往年更加聚焦制造业,许多部署不仅是直面问题的新创举,还折射了国家“狠下来”的决心,如首提“质量时代”、“大力度推进减费降税”等。在加重了砝码的战略下,我国船舶工业必然会迎来新挑战,但更多的是利好机会的释放,关键是船企如何去对接落实好这些政策,从中获取实惠和快速成长。唯如此,顶层设计才会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船舶工業才有可能由此开创复兴时代。
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转型升级上快车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 “三去一降一补”,虽然几年前已提出并付诸行动,但这次凸显了更大力度和深度,对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是有力支撑。
首先是去产能。2013年至今,我国船舶工业虽然通过兼并重组、削减存量、产能置换、改造升级等方式化解了约1500万载重吨过剩产能,但面临形势仍不容乐观。两会要求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上产能。我们相信,国家层面、行业后续将会推出更有力的限禁造船新增产能的项目审查制度,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和办法将会进一步扩展,并使政策更加明确具体。这对重塑良好船市、规避恶性竞争无疑是一剂“标本兼治”的猛药。
其次是去库存。“在市场低迷期,船东改单或弃单是造成船企‘库存’激增的重要原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表示。据统计,去年全国船舶交付率80%,海工装备交付率31%,钻井平台交付率16%。很显然,国家对去库存这一共存于多行业的问题是下了“狠劲”的。两会代表、委员希望政府牵头出资,协调骨干船企,联合航运企业和石油公司,依靠金融机构支持,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或产业基金,以政策性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盘活“库存”。
接着是去杠杆。我国目前船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超75%,去杠杆形势既严峻又迫切。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大招: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虽然具体细节有待探索和完善,但业界普遍认为实施债转股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另外,船企主动做好去杠杆工作也很重要,应加强资本管理和经营管理,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实施股权融资等方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第四个是降成本。这是今年两会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大亮点,正如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今年要力争减税降费达到万亿元,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减税降费既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之举,又是帮助船企“降成本”的重要内容。我国船企所得税占比达25%,比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韩国、新加坡都高。此次开大闸减降税费势必为身处市场冰点的船企创造卸压轻负经营的效果。
最后是补短板。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精准加力补短板。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短板主要在船配和效率两大块。我国三大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的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还很低,严重影响了国产品牌竞争力和企业盈利,因此提升自主化船配研发技术和装船率迫在眉睫。另外,我国造船效率远低日韩等国,要使我国快步跨入造船强国行列,就必须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设计效率、生产效率、管理效率,而探索采用造船数字化和智能化则是其中有效途径。
首提质量时代,创品牌将成趋势
今年两会的最重磅战略就是首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是一个从根本上重振实体经济,传承以质取胜理念的强音,尤其对互联网时代重营销轻品质的倾向具有救偏补弊的作用。
产品质量是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其含义指产品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具有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外观美等属性。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由于船企多散且准入门槛低的先天不足,加之船市低迷引发低价竞争泛滥,从而导致相当部分产品质量不高,严重削弱了行业发展能力。纵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已有近200家船企关停,其原因除了技术落后、资金链断裂,产品质量不过硬也是重要因素。物质过剩时代,技术和质量更显重要。正因为这样,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于去年底联合发布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以提升造船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家加强质量监控,产品低劣的落后船企自然会大片倒下,但对于质量突出的优强船企则是好事,必将促进市场趋于净化、竞争趋于良性和创名牌蔚然成风。
为了实现产品有质的飞跃,船企必须树立质量意识,以“造好船”为己任,严格实施质量管理,以“工匠精神”用心做好每一道工序、每一工位、每一个细节,努力把产品做得“专、精、优”。采访中,编辑深感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之所以能扭亏为盈,有一个最重要的法宝就是严抓质量提升工作。此外,船企还要加强科研创新,不断改进造船工艺工法,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转变。唯有如此,质量才会常优,技术才会常先,产品才会受欢迎,品牌才会响当当。
重推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破局在即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今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要有深度地进一步拓展。他很好地解读了政府对今后国企改革的要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众所周知,我国很早就开始探索国企改革,但效果并不尽人意,而如何才能打破体制枷锁,为其注入活力,混改无疑是一条好路子。
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能使企业的运营机制更有效,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赢得市场竞争,而借助资本市场则是推进混改的最有效途径。船舶工业对此已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年底,中船集团全级次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49.3%,突出案例有: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发行股份收购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核心军工资产;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嘉年华集团合资设立豪华邮轮船东公司等。我们应该认识到,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要推动国企上市,而且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属性充分发掘国有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船舶工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吸收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船企,而是要通过股权多元化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虽然员工持股有助激励,但这不等同全员持股、平均持股,也不是无偿持股,而是要让企业关键岗位管理者、业务骨干、核心技术人员等以货币、股权、知识产权等参与本企业改制。业内希望国家借此尽快出台更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让民营资本乃至外国资本公平进入垄断领域,通过优势互补助力国有船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破茧而出。
提速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产业全面“走出去”
“一带一路”已经提出有好些年头了,但今年两会仍把其置于重要位置,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可见其实践可行性和意义重要性。几年来,已经有4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沿线20个国家已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快速推动了国际产能大合作。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对接,在造船产能、船舶技术、海事金融、维修服务、人员技术等领域与意大利、德国、印尼、新加坡、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度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低迷船市创造了新需求,如中船集团与嘉年华、芬坎蒂尼签署本土大型邮轮2+4建造备忘录协议,中集来福士在里海运营其总包设计建造“CASPIANDRILLER”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中远海运重工交付了用于北海作业“希望6号”圆筒型FPSO……
我国船舶工业利用“一带一路”的能量还远远不够,整个产业全面“走出去”的局面还没形成。《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这说明国家不仅将会更大力度和广度拓展“一带一路”,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会从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支持企业多层次开展国际间合作。我们相信,船舶工业全产业链实现“走出去”并受益匪浅的目标不会太远,而船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产能、技术、标准、服务走得出去,走得进去,要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要懂得在合作中吸收利用先进技术做强自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是“十三五”的深化年,两会站在发展高度为制造业送来了改革红利,船舶工业只要积极进取,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部署,新的机遇就一定能转化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转型升级上快车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 “三去一降一补”,虽然几年前已提出并付诸行动,但这次凸显了更大力度和深度,对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是有力支撑。
首先是去产能。2013年至今,我国船舶工业虽然通过兼并重组、削减存量、产能置换、改造升级等方式化解了约1500万载重吨过剩产能,但面临形势仍不容乐观。两会要求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上产能。我们相信,国家层面、行业后续将会推出更有力的限禁造船新增产能的项目审查制度,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和办法将会进一步扩展,并使政策更加明确具体。这对重塑良好船市、规避恶性竞争无疑是一剂“标本兼治”的猛药。
其次是去库存。“在市场低迷期,船东改单或弃单是造成船企‘库存’激增的重要原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表示。据统计,去年全国船舶交付率80%,海工装备交付率31%,钻井平台交付率16%。很显然,国家对去库存这一共存于多行业的问题是下了“狠劲”的。两会代表、委员希望政府牵头出资,协调骨干船企,联合航运企业和石油公司,依靠金融机构支持,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或产业基金,以政策性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盘活“库存”。
接着是去杠杆。我国目前船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超75%,去杠杆形势既严峻又迫切。可喜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大招: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虽然具体细节有待探索和完善,但业界普遍认为实施债转股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另外,船企主动做好去杠杆工作也很重要,应加强资本管理和经营管理,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实施股权融资等方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第四个是降成本。这是今年两会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大亮点,正如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今年要力争减税降费达到万亿元,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减税降费既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之举,又是帮助船企“降成本”的重要内容。我国船企所得税占比达25%,比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韩国、新加坡都高。此次开大闸减降税费势必为身处市场冰点的船企创造卸压轻负经营的效果。
最后是补短板。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精准加力补短板。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短板主要在船配和效率两大块。我国三大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的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还很低,严重影响了国产品牌竞争力和企业盈利,因此提升自主化船配研发技术和装船率迫在眉睫。另外,我国造船效率远低日韩等国,要使我国快步跨入造船强国行列,就必须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设计效率、生产效率、管理效率,而探索采用造船数字化和智能化则是其中有效途径。
首提质量时代,创品牌将成趋势
今年两会的最重磅战略就是首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是一个从根本上重振实体经济,传承以质取胜理念的强音,尤其对互联网时代重营销轻品质的倾向具有救偏补弊的作用。
产品质量是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其含义指产品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具有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外观美等属性。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由于船企多散且准入门槛低的先天不足,加之船市低迷引发低价竞争泛滥,从而导致相当部分产品质量不高,严重削弱了行业发展能力。纵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已有近200家船企关停,其原因除了技术落后、资金链断裂,产品质量不过硬也是重要因素。物质过剩时代,技术和质量更显重要。正因为这样,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于去年底联合发布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以提升造船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家加强质量监控,产品低劣的落后船企自然会大片倒下,但对于质量突出的优强船企则是好事,必将促进市场趋于净化、竞争趋于良性和创名牌蔚然成风。
为了实现产品有质的飞跃,船企必须树立质量意识,以“造好船”为己任,严格实施质量管理,以“工匠精神”用心做好每一道工序、每一工位、每一个细节,努力把产品做得“专、精、优”。采访中,编辑深感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之所以能扭亏为盈,有一个最重要的法宝就是严抓质量提升工作。此外,船企还要加强科研创新,不断改进造船工艺工法,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转变。唯有如此,质量才会常优,技术才会常先,产品才会受欢迎,品牌才会响当当。
重推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破局在即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今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要有深度地进一步拓展。他很好地解读了政府对今后国企改革的要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众所周知,我国很早就开始探索国企改革,但效果并不尽人意,而如何才能打破体制枷锁,为其注入活力,混改无疑是一条好路子。
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能使企业的运营机制更有效,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赢得市场竞争,而借助资本市场则是推进混改的最有效途径。船舶工业对此已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年底,中船集团全级次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49.3%,突出案例有: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发行股份收购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核心军工资产;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嘉年华集团合资设立豪华邮轮船东公司等。我们应该认识到,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要推动国企上市,而且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属性充分发掘国有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船舶工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吸收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船企,而是要通过股权多元化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虽然员工持股有助激励,但这不等同全员持股、平均持股,也不是无偿持股,而是要让企业关键岗位管理者、业务骨干、核心技术人员等以货币、股权、知识产权等参与本企业改制。业内希望国家借此尽快出台更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让民营资本乃至外国资本公平进入垄断领域,通过优势互补助力国有船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破茧而出。
提速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产业全面“走出去”
“一带一路”已经提出有好些年头了,但今年两会仍把其置于重要位置,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可见其实践可行性和意义重要性。几年来,已经有4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沿线20个国家已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快速推动了国际产能大合作。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对接,在造船产能、船舶技术、海事金融、维修服务、人员技术等领域与意大利、德国、印尼、新加坡、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度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低迷船市创造了新需求,如中船集团与嘉年华、芬坎蒂尼签署本土大型邮轮2+4建造备忘录协议,中集来福士在里海运营其总包设计建造“CASPIANDRILLER”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中远海运重工交付了用于北海作业“希望6号”圆筒型FPSO……
我国船舶工业利用“一带一路”的能量还远远不够,整个产业全面“走出去”的局面还没形成。《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这说明国家不仅将会更大力度和广度拓展“一带一路”,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会从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支持企业多层次开展国际间合作。我们相信,船舶工业全产业链实现“走出去”并受益匪浅的目标不会太远,而船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产能、技术、标准、服务走得出去,走得进去,要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要懂得在合作中吸收利用先进技术做强自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是“十三五”的深化年,两会站在发展高度为制造业送来了改革红利,船舶工业只要积极进取,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部署,新的机遇就一定能转化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