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教学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保督查在全国各地常态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旨在使全体公民均具备环保意识,这便需要从学生抓起。根据学科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环境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资源,如何保护人类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关乎每个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需从学生抓起。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最为密切,地理教学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一致。所以,唤起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淡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锐减等大范围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却相当淡薄,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臭水沟,水资源浪费数字触目惊心,工厂里浓浓的黑烟遮天蔽日等。解决环境问题,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初中生社会经验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但可塑性很强,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明确地理教学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地理教学可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包含在地理教育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学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教师应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地理教学能使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教师应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充分挖掘地理课堂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认真钻研教材,讲清有关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知识
   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世界气候、中国气候、河流、湖泊、中国自然资源与平均合理用水保护水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的中国地理等知识,教师在讲授时,不仅要讲清楚自然资源的概念,还要详细讲解有关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知识。例如,讲授黄河时,要说明黄河流域概况的知识,同时指出,黄河所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貌在历史上是一片“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常年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导致泥沙淤积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中国的忧患。同时还应着重介绍,解放以来黄河两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治理改造黄河,化害为利,趋利避害,使晋陕等沿河省区出现了田园似锦、棉麦丰收的喜人景象,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等。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有限,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渗透环境教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分析环境问题时,如果光靠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很难使学生产生震撼,因为这样太乏味、不直观。如果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體课件,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形式加以表现,不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可播放“黄河泛滥”“北京沙尘暴”等视频,观看了形象生动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破坏环境所导致的恶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形成灾害的根本原因,明白人类滥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当灾害发生时,它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惨痛的,使学生心中产生震撼,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3.通过事实材料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进入新世纪,工业飞速发展,人类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自然界提取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而相应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堂上通过事实材料和历史事件问题,适时渗透环保问题,能使学生从中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窥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我省因太湖蓝藻爆发引起的水污染,便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与讨论,能使学生学会用地理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并根据所学知识形成相应的对策。学生从这样的地理教学中能够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也能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更能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欲望和主人翁意识。
   四、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和检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如果没有接触或参与过相关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地参观考察,由理性知识深化为感性知识
   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造纸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让学生对工业“三废”的产生和治理过程有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环保意识。
   3.在教学中结合环保纪念日
   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社会上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环保纪念日,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如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4.深入校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师生联动,利用幻灯、黑板报、图片展、风光纪录电影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的重大作用及国际上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时刻在身边。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迫在眉睫,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學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帮助其树立环保意识,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十九大报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7年10月18日
   [2]唐彩菊.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J].新课程学习,2014(1),45
   [3]张洁.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中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的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价值及目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作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新龙县,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抓国企改革,分流安置剥离人员。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扎实抓好了县双龙石材厂、县商业局、
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分析了近1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准备期、发展期和强盛期3个阶段),并从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宣传、数字化
【摘 要】主动探究学习,与传统教学有天壤之别。我们认为,培养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解除学生思想、思维上的“束缚”,使学生真正能在学习中做到主动探求、思考、发现。  【关键词】主动探究;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学习创新   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获得仅靠掌握教师传授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情形之下,自主探究学习的作用重大,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更直接关乎着学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大宗商品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趋势。随着投资金融机构和个体投机者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出现剧烈波动。在此背景下,探讨了中小企
[1]~[4]讨论了■_0(R~1)中Fuzzy级数的收敛性,及收敛的Fuzzy级数的各种基本性质。本文研究■_0(R~m)中Fuzzy级数的收敛性。由于ccR~1可以等距嵌入到一个二维实线性赋范空间Rcc
依据CALIS联合目录提出的文献标引宗旨和方式,对西文文献书目数据主题标引中的标目顺序、检索点设置、复分顺序和相关主题概念、各类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等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
当了多年的记者,采访过无数的人与事,写过数不清的文章。有些事情和文字,尽管已经过去多年,却一直萦绕在脑海,令人难以忘怀.
2007年1月.某公司与职工伍某等人解除了劳动关系,随后伍某等人持解除劳动关系的通告到社保机构办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手续,但相关机构告知伍某等人。该公司没有连续参加失业保
在深入分析高校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和考核工作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勤工助学岗位培养与考核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立足于山东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以《山东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烟气是火灾过程的重要物理现象.烟气中悬浮的烟气颗粒数目、尺寸分布、烟气浓度及其湍流效应等是火灾图像探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分析烟气的多参数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烟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