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广州大学城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目前的广州大学城已进驻十所高校。本文旨在对在校大学生运动情况进行特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健康的体育锻炼,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是广州大学城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在校学生500人。
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时间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55.4%的学生每周运动1~2次;33.9%的学生每周运动3~4次, 5次或以上的占总4.8%,几乎不运动的占5.9%,另外56.8%的调查对象每次运动时间在0.5~1.5小时之内,28.1%的调查对象每次运动时间在1.5~2.5小时之内,由此说明大学城学生体育活动较普及,但离体育人口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3.2 空间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的运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宿舍附近的小型运动场(有42.8%的学生选择)、本校或邻近的大型运动场(有41.7%的学生选择)和校内马路、空地上(有28.8%的学生选择)。这说明一方面其他运动场所可能存在某些局限,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地点便利的要求比较高。
3.3 运动类型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大学城的学生平时常进行的运动项目是球类运动和露天健身项目,分别达到了受调查人数的73.60%和34.20%,其中球类运动又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分别占所有进行体育运动人数的52.80%,41.60%,30.30%,其次是排球、足球、网球及其他。其中露天健身项目主要指的是利用学校提供的简单的公共运动器材做运动和露天跑步。其他选项包括,踢毽子、跳绳、打太极等运动项目和平时不做运动的人,占总的调查对象的6.50%。这一方面说明球类运动和露天健身项目简单易学、趣味性高且普及性较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城目前的体育场馆和设施限制了很多运动项目的发展。
3.4 受限制的运动类型
受限的运动项目最高的是健身房运动项目(20.0%的调查对象认为健身房运动受限),12.0%、9.6%、8.2%的受访者认为受限运动项目的排序依次是球类运动、游泳、滑冰,感到受限的球类运动依然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与调查中最常进行的球类运动一致,可见,大学生对这三项球类运动的喜爱程度,是远远超过其他球类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城新建的运动场馆容纳量非常大,但是这些运动场馆主要的任务是承接运动赛事和体育教学,很难满足广大学生平时的健身需求,所以有接近60%的同学认为大学城人多运动场所少,接近一半被调查对象认为有些运动项目无法很好地开展是因为没有适宜的场所和配套的设施。
3.5 运动受限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分析:限制学生参与运动的诸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时间问题、运动场所不足和没有伙伴陪同,其分别占到调查对象总人数的34.4%、29%和19.7%。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同学们热衷于体育运动,而且兴趣广泛,运动形式多样化。尽管一半以上学生每次的运动时间能达到半小时以上,但是运动频率还距广东省体育人口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4.1.2 同学们在运动地点的选择上,多集中在附近的大小型运动场地和露天空地或马路上,场馆型的运动项目受限。
4.1.3 学生实际上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大多数人进行的运动项目是非常单一的,主要是球类运动和简单的露天健身。
4.1.4 限制大学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除了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外,还有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压力很大,没有运动伙伴也是部分人不参加运动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4.2 建议
4.2.1 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途径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进行宣传,去启迪、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大学生把锻炼身体与娱乐、求知紧密结合起来。
4.2.2 建议各高校对于除了球类运动和露天健身项目外的其他项目要给予一定的宣传和诱导,随着运动场、馆的进一步建立,在平时可以定时向学生开放,进而使各种运动项目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普及。
4.2.3 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的传播作用,发挥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喜闻乐见的作用,宣传体育的知识和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步引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入合理化、科学化的道路。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大学城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目前的广州大学城已进驻十所高校。本文旨在对在校大学生运动情况进行特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健康的体育锻炼,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是广州大学城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在校学生500人。
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时间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55.4%的学生每周运动1~2次;33.9%的学生每周运动3~4次, 5次或以上的占总4.8%,几乎不运动的占5.9%,另外56.8%的调查对象每次运动时间在0.5~1.5小时之内,28.1%的调查对象每次运动时间在1.5~2.5小时之内,由此说明大学城学生体育活动较普及,但离体育人口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3.2 空间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的运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宿舍附近的小型运动场(有42.8%的学生选择)、本校或邻近的大型运动场(有41.7%的学生选择)和校内马路、空地上(有28.8%的学生选择)。这说明一方面其他运动场所可能存在某些局限,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地点便利的要求比较高。
3.3 运动类型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大学城的学生平时常进行的运动项目是球类运动和露天健身项目,分别达到了受调查人数的73.60%和34.20%,其中球类运动又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分别占所有进行体育运动人数的52.80%,41.60%,30.30%,其次是排球、足球、网球及其他。其中露天健身项目主要指的是利用学校提供的简单的公共运动器材做运动和露天跑步。其他选项包括,踢毽子、跳绳、打太极等运动项目和平时不做运动的人,占总的调查对象的6.50%。这一方面说明球类运动和露天健身项目简单易学、趣味性高且普及性较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城目前的体育场馆和设施限制了很多运动项目的发展。
3.4 受限制的运动类型
受限的运动项目最高的是健身房运动项目(20.0%的调查对象认为健身房运动受限),12.0%、9.6%、8.2%的受访者认为受限运动项目的排序依次是球类运动、游泳、滑冰,感到受限的球类运动依然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与调查中最常进行的球类运动一致,可见,大学生对这三项球类运动的喜爱程度,是远远超过其他球类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城新建的运动场馆容纳量非常大,但是这些运动场馆主要的任务是承接运动赛事和体育教学,很难满足广大学生平时的健身需求,所以有接近60%的同学认为大学城人多运动场所少,接近一半被调查对象认为有些运动项目无法很好地开展是因为没有适宜的场所和配套的设施。
3.5 运动受限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分析:限制学生参与运动的诸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时间问题、运动场所不足和没有伙伴陪同,其分别占到调查对象总人数的34.4%、29%和19.7%。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同学们热衷于体育运动,而且兴趣广泛,运动形式多样化。尽管一半以上学生每次的运动时间能达到半小时以上,但是运动频率还距广东省体育人口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4.1.2 同学们在运动地点的选择上,多集中在附近的大小型运动场地和露天空地或马路上,场馆型的运动项目受限。
4.1.3 学生实际上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大多数人进行的运动项目是非常单一的,主要是球类运动和简单的露天健身。
4.1.4 限制大学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除了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外,还有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压力很大,没有运动伙伴也是部分人不参加运动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4.2 建议
4.2.1 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途径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进行宣传,去启迪、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大学生把锻炼身体与娱乐、求知紧密结合起来。
4.2.2 建议各高校对于除了球类运动和露天健身项目外的其他项目要给予一定的宣传和诱导,随着运动场、馆的进一步建立,在平时可以定时向学生开放,进而使各种运动项目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普及。
4.2.3 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的传播作用,发挥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喜闻乐见的作用,宣传体育的知识和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步引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入合理化、科学化的道路。
(广州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