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系统的常见病。该疾病的病因较复杂,主要包括气道神经调节失常、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气道慢反应炎症等。此病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发生死亡。与成年哮喘患者相比,哮喘患儿的发病比较隐匿,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而且在长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可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为了分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我们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急性期;小儿哮喘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8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均确诊为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5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7岁;其中轻度患儿9例,中度43例,重度8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4岁;其中轻度患儿10例,中度41例,重度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病例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年龄均大于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发作时呼吸急促,甚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听诊有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且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中医辨证见: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发热而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滑数,符介痰热壅肺证。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吸氧,常规给予化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氟替卡松雾化吸入。对伴细菌感染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1.5~3g,杏仁5g,石膏9~12g,炙甘草3g,发热咳嗽较重者加金银花、连翘、批把叶,咳痰多者加葶苈子、苏子。有明显过敏史的加全蝎、蝉衣。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口服,治疗3d。
1.4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咳嗽疗效评定,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啰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哮喘疗效评定,治愈:喘息症状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有效:喘息症状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无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45例(75.00%),有效20例(20.00%),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15例(25.00%),有效35例(58.38%),无效10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咳嗽改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8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70%-80%的儿童哮喘发作于5岁以前,约20%的患儿有家族史,特应质或过敏体质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儿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和(或)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大气污染,致病微生物增多,均易发生肺炎。儿童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民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传统中医认为,小儿时期,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肺虚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易为外邪所侵,邪阻肺络,气机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贮于肺;肾气虚弱,不能蒸化水液而为津液,上犯为痰,聚液成饮;小儿哮喘的伏痰成因多则与脾肺两经。外因以外感六邪为主,六浮之邪,冬春多风寒、风热,系由寒温骤变,外邪乘虚入侵而诱发,邪入肺经,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逆痰动而为哮喘。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阻塞气道,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多吸少,气急喘促,喉中气吼痰鸣;邪蕴肺络,肺气壅塞不畅,肺气不宣以致心血淤阻,可致指端颜面出现紫绀。故治疗应以化痰、定喘止咳。西药虽然在控制症状方面疗效较好,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长时间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易合并其他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期待中医学更加广泛的应用,麻杏甘石汤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方。方中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具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能消除治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黄芪、防风能补气固表,百部、贝母化痰止咳。通过研究发现,麻杏甘石汤加味的主要作用是镇咳、平喘、抗病毒、抑菌,抗机体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降低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等,进而改善肺和支气管的病理改变。中医药治疗哮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价钱低廉。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将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平均病程、血氧饱和度、对激素依赖程度、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复发率、平均花费及临床疗效方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客观的证明了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起效快、病程短、不良反应小、花费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卢芳国,郭小鸽,谭露,等.麻黄先煎对麻杏甘石汤抗菌与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15(02):585-586.
[2] 刘文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2,05(32):798.
[3] 沈明,沈立.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J].江西中医药,2012,24(08):368-369.
[4] 王红波,葛金玲,莫迪.阿奇霉素联合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J].中国民康医学.2009,11(19):417-419.
[5] 郭玉花.增液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外感发热[J].湖北中医杂志.2011,12(05):613-616.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急性期;小儿哮喘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8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均确诊为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5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7岁;其中轻度患儿9例,中度43例,重度8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4岁;其中轻度患儿10例,中度41例,重度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病例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年龄均大于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发作时呼吸急促,甚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听诊有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且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中医辨证见: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发热而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滑数,符介痰热壅肺证。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吸氧,常规给予化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氟替卡松雾化吸入。对伴细菌感染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1.5~3g,杏仁5g,石膏9~12g,炙甘草3g,发热咳嗽较重者加金银花、连翘、批把叶,咳痰多者加葶苈子、苏子。有明显过敏史的加全蝎、蝉衣。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口服,治疗3d。
1.4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咳嗽疗效评定,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啰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哮喘疗效评定,治愈:喘息症状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有效:喘息症状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无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45例(75.00%),有效20例(20.00%),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15例(25.00%),有效35例(58.38%),无效10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咳嗽改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8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70%-80%的儿童哮喘发作于5岁以前,约20%的患儿有家族史,特应质或过敏体质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儿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和(或)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大气污染,致病微生物增多,均易发生肺炎。儿童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民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传统中医认为,小儿时期,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肺虚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易为外邪所侵,邪阻肺络,气机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贮于肺;肾气虚弱,不能蒸化水液而为津液,上犯为痰,聚液成饮;小儿哮喘的伏痰成因多则与脾肺两经。外因以外感六邪为主,六浮之邪,冬春多风寒、风热,系由寒温骤变,外邪乘虚入侵而诱发,邪入肺经,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逆痰动而为哮喘。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阻塞气道,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多吸少,气急喘促,喉中气吼痰鸣;邪蕴肺络,肺气壅塞不畅,肺气不宣以致心血淤阻,可致指端颜面出现紫绀。故治疗应以化痰、定喘止咳。西药虽然在控制症状方面疗效较好,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长时间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易合并其他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期待中医学更加广泛的应用,麻杏甘石汤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方。方中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具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能消除治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黄芪、防风能补气固表,百部、贝母化痰止咳。通过研究发现,麻杏甘石汤加味的主要作用是镇咳、平喘、抗病毒、抑菌,抗机体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降低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等,进而改善肺和支气管的病理改变。中医药治疗哮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价钱低廉。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将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平均病程、血氧饱和度、对激素依赖程度、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复发率、平均花费及临床疗效方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客观的证明了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起效快、病程短、不良反应小、花费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卢芳国,郭小鸽,谭露,等.麻黄先煎对麻杏甘石汤抗菌与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15(02):585-586.
[2] 刘文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2,05(32):798.
[3] 沈明,沈立.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J].江西中医药,2012,24(08):368-369.
[4] 王红波,葛金玲,莫迪.阿奇霉素联合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J].中国民康医学.2009,11(19):417-419.
[5] 郭玉花.增液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外感发热[J].湖北中医杂志.2011,12(05):6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