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林郭勒市地处科尔沁腹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霍林郭勒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煤炭、电力、铝业、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3亿元,位列全区旗县(市区)第22位,蒙东旗县(市区)第4位。人均GDP1.3万美元,达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完成11亿元,一举成为通辽地区财政实力冠军,位列全区第19位,蒙东旗县第3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46位,进入全区经济最具发展活力旗县前10强,被中国科学院中小城市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一、更新思路,抢抓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由徘徊不前向快速发展转变。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自治区实施加快东部盟市发展战略,为资源富集的霍林郭勒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霍林郭勒市敏锐地意识到,霍林郭勒要大发展,就要抢抓机遇,下大力气做好能源转换这篇大文章,确立了“重点打造煤电冶化产业群,把霍市建成蒙东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
近4年来,经济指标裂变式增长,民众收入不断攀升。2007年,霍林郭勒市经济总量是“十五”时期经济总量的总和;人均GDP是2000年的10倍多;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4番,占通辽市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20%。全市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用了18年时间,从1亿元跃升至10亿元却仅用了4年时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村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居民收入水平已进入全区前列。
二、立足资源,科学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分散型向集群、多元化转变。2003年,霍林郭勒市委、市政府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绿色能源工业城市的总体目标,以能源转换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三化”水平,力争把霍林郭勒市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转换基地。至此,霍林郭勒拉开了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与推进煤电冶、煤化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序幕。
2004年,霍煤鸿骏铝电、中电投霍林河坑口电厂、霍宁碳素、南澳能源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标志着运作多年的能源转换开始起步。到2005年,煤电铝、煤化工产业构架基本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经济结构实现了战略性调整。
2006年以来,霍林郭勒市继续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工业向集群化、多元化、高端化演进,全力打造产业集群。2008年,北京伟豪2.5万吨电子铝光箔项目、浙江新元泰集团3000吨多晶硅项目开始动工兴建,电子铝光箔项目建成后产品将占世界电子铝光箔份额的四分之一。目前,煤炭、电力、铝业、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业已形成。
作为第二产业载体的霍林郭勒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设成为自治区16个重点开发区之一,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发展速度效益奖,被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省级重点开发工业园区”,2007年荣获了“环渤海省级开发区循环经济竞争力百强”第3名,2008年又荣获了"首届中国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第36名,内蒙古地区第2名。
三、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实现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近年来,霍林郭勒市针对工业发展中"小、粗、低、重"等问题,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大型高效能企业,提出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构筑“大煤田、大煤电、大铝电、大循环”的产业体系。霍林河矿区始建于1976年,1999年初作为自治区改革试点组建了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建立了全新的集团化管理体制。霍煤集团公司在通辽市政府的授权下,以新集团公司为主体,寻求战略投资伙伴进行企业增产扩股。2004年公司与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共同出资组建了中电投霍林河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到2007年成为蒙东地区唯一产值过百亿企业。
近年来,中电投、京能、大唐、南澳等企业相继落户霍林郭勒市,在火力发电、风电、铝后加工、煤化工等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霍林郭勒市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四、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由经济快速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来势,霍林郭勒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提出争创蒙东“收入最高、环境最美、产业最优、活力最强、社会最和谐”地区的奋斗目标,实施“三个10%”的财政支出政策,即坚持每年拿出可用财力的10%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1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0%用于提高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全力打造和谐社会典型。
2008年,霍林郭勒市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补差和农村社区年人均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提高到167元和511元,还落实了70岁以上老人的补贴政策。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率先在全区各旗县(市、区)中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首批开发建设的4.4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于2007年9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霍林郭勒市创造了超乎寻常的“霍林郭勒速度”,这是一个新兴城市的崛起。
一、更新思路,抢抓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由徘徊不前向快速发展转变。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自治区实施加快东部盟市发展战略,为资源富集的霍林郭勒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霍林郭勒市敏锐地意识到,霍林郭勒要大发展,就要抢抓机遇,下大力气做好能源转换这篇大文章,确立了“重点打造煤电冶化产业群,把霍市建成蒙东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
近4年来,经济指标裂变式增长,民众收入不断攀升。2007年,霍林郭勒市经济总量是“十五”时期经济总量的总和;人均GDP是2000年的10倍多;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4番,占通辽市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20%。全市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用了18年时间,从1亿元跃升至10亿元却仅用了4年时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村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居民收入水平已进入全区前列。
二、立足资源,科学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分散型向集群、多元化转变。2003年,霍林郭勒市委、市政府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绿色能源工业城市的总体目标,以能源转换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三化”水平,力争把霍林郭勒市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转换基地。至此,霍林郭勒拉开了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与推进煤电冶、煤化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序幕。
2004年,霍煤鸿骏铝电、中电投霍林河坑口电厂、霍宁碳素、南澳能源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标志着运作多年的能源转换开始起步。到2005年,煤电铝、煤化工产业构架基本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经济结构实现了战略性调整。
2006年以来,霍林郭勒市继续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工业向集群化、多元化、高端化演进,全力打造产业集群。2008年,北京伟豪2.5万吨电子铝光箔项目、浙江新元泰集团3000吨多晶硅项目开始动工兴建,电子铝光箔项目建成后产品将占世界电子铝光箔份额的四分之一。目前,煤炭、电力、铝业、煤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业已形成。
作为第二产业载体的霍林郭勒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设成为自治区16个重点开发区之一,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发展速度效益奖,被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省级重点开发工业园区”,2007年荣获了“环渤海省级开发区循环经济竞争力百强”第3名,2008年又荣获了"首届中国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第36名,内蒙古地区第2名。
三、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实现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近年来,霍林郭勒市针对工业发展中"小、粗、低、重"等问题,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大型高效能企业,提出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构筑“大煤田、大煤电、大铝电、大循环”的产业体系。霍林河矿区始建于1976年,1999年初作为自治区改革试点组建了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建立了全新的集团化管理体制。霍煤集团公司在通辽市政府的授权下,以新集团公司为主体,寻求战略投资伙伴进行企业增产扩股。2004年公司与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共同出资组建了中电投霍林河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到2007年成为蒙东地区唯一产值过百亿企业。
近年来,中电投、京能、大唐、南澳等企业相继落户霍林郭勒市,在火力发电、风电、铝后加工、煤化工等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霍林郭勒市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四、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由经济快速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来势,霍林郭勒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提出争创蒙东“收入最高、环境最美、产业最优、活力最强、社会最和谐”地区的奋斗目标,实施“三个10%”的财政支出政策,即坚持每年拿出可用财力的10%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1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0%用于提高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全力打造和谐社会典型。
2008年,霍林郭勒市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补差和农村社区年人均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提高到167元和511元,还落实了70岁以上老人的补贴政策。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率先在全区各旗县(市、区)中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首批开发建设的4.4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于2007年9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霍林郭勒市创造了超乎寻常的“霍林郭勒速度”,这是一个新兴城市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