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实行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实行上课内容多样化,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强项,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怎样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认为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培养;欣赏引趣;形式多样;情感教育;多媒体
爱乐是孩子的天性,但具有爱乐天性的孩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作为音乐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并在实践中给予他们丰富启迪的使命,面对这种使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并持续保持这种兴趣的方法。
一、“欣赏引趣”,即要学生去用心欣赏音乐。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中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与兴趣。
比如利用节假日引出课题。学生们对即将到来的或刚刚过去的节日生活及意义比较熟悉。所以,利用节假日引出课题,学生情感上接受比较快。如:春节的《春节序曲》;端午节的《汨罗江幻想曲》;中秋节有关月光的乐曲、歌曲、诗词;国庆节的有关歌唱祖国的内容,以及中国的、外国的关于国庆的爱国的主题等。围绕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乐音像资料,用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再比如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上欣赏课时,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教师先对所要欣赏的乐曲进行介绍:作品产生的年代 、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等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再进行完整初听、分段听、曲式结构分析、完整复听。就这样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这对于以前的、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讲,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但由于现在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比较好,对传媒接触较多,理解力较强,用这种简单的平铺直叙的方式上课是不能引起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的。所以,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是很重要的。
三、音乐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情感教育。
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必须真诚。所谓真诚是指教师的情感投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借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一周内仅有一、二课时的课堂交流时间,在上课中一定要努力创设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带着微笑走向课堂;提问时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和成功的期待;当学生答错或唱错时做到耐心指教、给予帮助和鼓励;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趋向。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去教学,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断叩击学生的心弦,课堂上必将闪烁出灿烂的情感火花,形成情感效應,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不仅喜爱音乐,更喜爱上音乐课。
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即“媒体助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融声汇色,拓展审美视野,设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我们音乐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歌曲《走路》旋律活泼欢快,我在教学时,将其作为背景音乐,配上动画制成课件播放:可爱的小兔、干净的小鸭子、憨厚的乌龟和逗趣的小花猫,这四个可爱的动物在美丽的草坪中嬉戏、玩耍。孩子们一边听着歌曲,一边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拍起手来……美丽的画面,缤纷的色彩,再配上欢快的旋律,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还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总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社会的进步,紧跟时代的步伐,共同探索,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的美、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为音乐教育积极做出贡献。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培养;欣赏引趣;形式多样;情感教育;多媒体
爱乐是孩子的天性,但具有爱乐天性的孩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作为音乐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并在实践中给予他们丰富启迪的使命,面对这种使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并持续保持这种兴趣的方法。
一、“欣赏引趣”,即要学生去用心欣赏音乐。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中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与兴趣。
比如利用节假日引出课题。学生们对即将到来的或刚刚过去的节日生活及意义比较熟悉。所以,利用节假日引出课题,学生情感上接受比较快。如:春节的《春节序曲》;端午节的《汨罗江幻想曲》;中秋节有关月光的乐曲、歌曲、诗词;国庆节的有关歌唱祖国的内容,以及中国的、外国的关于国庆的爱国的主题等。围绕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准备相关的音乐音像资料,用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再比如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上欣赏课时,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教师先对所要欣赏的乐曲进行介绍:作品产生的年代 、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等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再进行完整初听、分段听、曲式结构分析、完整复听。就这样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这对于以前的、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讲,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但由于现在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比较好,对传媒接触较多,理解力较强,用这种简单的平铺直叙的方式上课是不能引起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的。所以,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是很重要的。
三、音乐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情感教育。
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必须真诚。所谓真诚是指教师的情感投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借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一周内仅有一、二课时的课堂交流时间,在上课中一定要努力创设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带着微笑走向课堂;提问时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和成功的期待;当学生答错或唱错时做到耐心指教、给予帮助和鼓励;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趋向。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去教学,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断叩击学生的心弦,课堂上必将闪烁出灿烂的情感火花,形成情感效應,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不仅喜爱音乐,更喜爱上音乐课。
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即“媒体助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融声汇色,拓展审美视野,设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我们音乐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歌曲《走路》旋律活泼欢快,我在教学时,将其作为背景音乐,配上动画制成课件播放:可爱的小兔、干净的小鸭子、憨厚的乌龟和逗趣的小花猫,这四个可爱的动物在美丽的草坪中嬉戏、玩耍。孩子们一边听着歌曲,一边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拍起手来……美丽的画面,缤纷的色彩,再配上欢快的旋律,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还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总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社会的进步,紧跟时代的步伐,共同探索,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的美、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为音乐教育积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