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政策。
至此,“两孩”全面放开。
得知这一消息时,徐正良正在和客户谈奶粉采购生意。他立即把这一消息转告客户,对方便爽快地签下了采购合同。
“无论是从经销商还是奶粉企业的角度来看,两孩政策的放开都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做了近十年奶粉经销生意的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对于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奶粉市场来说积极影响更大。
中国产业信息网的分析显示,“两孩”全面放开的5年内,中国生育率可提高10%左右,新增婴儿数量将达到850万,平均每年170万,对婴幼儿奶粉的总需求量也将增加10%。
如果按照2014年每个儿童22~23公斤的奶粉消耗量,未来5年的新增婴儿将会带来近20万吨的奶粉需求,这一数字是2014年中国奶粉市场总销量的六分之一。
国产奶粉的三鹿阴影
中国奶粉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
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奶粉的需求量小、产量也低,行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放开对各个行业的限制,奶粉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期。
1984年,当时的国家经济委员会首次将乳制品工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并列入《1991-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为奶粉行业的崛起提供了政策基础。
此后近30年时间,中国的奶粉行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大批奶粉企业顺势而生,后来曾被千夫所指的三鹿就是在这一时期兴起并发展成为中国奶粉行业巨头的。
一些看重中国市场的国外奶粉企业也在这一时期陆续进入中国。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7年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额从100亿元左右增加到300亿元,年增长率最高时曾达37%。
但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危机。
“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销量和利润变得急功近利,在产品质量上铤而走险。”徐正良说,但奶粉行业是对质量安全要求很高的行业,一旦跨过这根红线,后果不堪设想。
2008年,三鹿事件的曝光使得奶粉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国务院甚至在当年的9月13日启动了国家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奶粉事件。
即便如此,三鹿事件给整个奶粉行业带来的致命打击仍然难以消除。
“三鹿事件让中国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完全丧失了信任。”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内很多奶粉企业一度陷入困境,整个行业也萎靡不振。
徐正良正是在这之后开始代理国外奶粉品牌的经销生意,此前他一直做国产奶粉,并因此而发家,“几乎是一夜之间,国产奶粉就无人问津了。”他说。
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年增长率从2007年的37%跌至25%左右,此后一直保持下跌态势,2014年增长率只有5%。
洋品牌趁虚而入
三鹿事件的爆发正好给了洋奶粉可乘之机,后者在中国市场开始崛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在2007~2014的8年间,中国进口奶粉量从9万吨增加到90万吨,增长了9倍。相比之下,国内奶粉产量却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120万吨左右。
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奶粉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美赞臣、惠氏、贝因美,前两个皆为国外品牌。
“洋品牌在中国奶粉市场的份额在65%左右。”王丁棉说,中国市场2014年的奶粉销量在120万吨左右,但国产奶粉只有40万吨左右,“国人对于洋品牌的信任仍然高于国产品牌。”
这样的现状在徐正良看来有些不公平,“国产奶粉以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现在情况已经今非昔比。”
王丁棉对此也表示赞同,“就品质和配方上来说,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之间已经不存在差距。”
“一些国产奶粉的配方甚至优于进口奶粉,因为它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君乐宝希望帮助消费者重拾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
这也是该公司选择在国内市场处于低迷的2014年涉足婴幼儿奶粉的原因。
为保证品质,君乐宝建立了一套涵盖原奶、原辅材料、生产过程的监管体系,并通过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的A 顶级认证,为全球第一家通过A 级认证的奶粉企业。
除了君乐宝,包括伊利、贝因美在内的老牌奶粉企业也都在奶源地上下足功夫,一些企业甚至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力求保证产品质量。
相较之下,近几年洋奶粉则被频繁曝光存在质量问题。
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还公布了一批《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澳大利亚、荷兰等中国主要进口国的奶粉就因不合格被退货和销毁。
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热爱。
以惠氏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销售额更是突破100亿元。而包括贝因美、合生元、雅士利在内的国内奶粉企业却陆续陷入困境。
贝因美在2008~2013年间均处于盈利状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盈利最高曾达7.21亿元,但2014年后利润开始大幅下跌,2015年前三季度均亏损,额度高达2.16亿元。 外界普遍认为,在2008年后的中国奶粉市场竞争中,洋品牌始终处于上风。
下一波婴儿潮是泡沫吗
如前所述,“两孩”的全面放开将会在未来5年带来850万新生婴儿,并由此产生近20万吨的奶粉需求。另外,中国越来越低的母乳化率,也将助推奶粉需求量的提升。
中国信息产业网的数据显示,中国6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已经从1998的67%下降到现在的27.8%,其中农村母乳化率保持在30%左右,城市母乳喂养仅有15.8%,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国内诸多奶粉企业都开始对“两孩”政策可能带来的利好作布局。
雅士利集团CFO李东明公开表示,该公司在产能、产品线及品牌组合上做好了充足准备,其投资11亿元的新西兰工厂已于2015年11月投产,此外该公司还会与ARLA乳品公司合作推出系列产品,并接管欧世蒙牛和多美滋奶粉业务。
一些企业甚至在2013年中国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就开始了业务布局。圣元在当年并购了纽贝滋集团旗下奶粉品牌育婴博士;新希望公司也酝酿在新西兰投资生产全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
2015年4月1日,新希望还与新西兰新莱特乳业联合推出原装原罐进口奶粉;恒大在2014年9月则成立了乳业集团,并收购新西兰咔哇熊乳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