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把人本主义教学观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并从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动态的教学方法、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尝试阐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观;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課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尝试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希望对改变这种困境能有所帮助。人本主义教学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贯彻与应用,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目标从“治疗和矫正”到“预防和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教育目标应该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预防和发展性,而不仅仅是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和矫正。
二、教学过程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突出学生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就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如何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以问题、情境或活动为中心,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动态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活动、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安排
传统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教材编写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基于这种现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高效教学应当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增加与高职生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从“教师说了算”到“多元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的程度和价值应由学习者自己来评价,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从操作上讲,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机制。
此外,人本主义教学观还强调在教学中建立真诚、关注、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又像慈祥的长者一样耐心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帮助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们应该相信,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理念引入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来,对促进人的真正发展,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模式的转变,将会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10(03).
[2]肖三蓉,王 挺,刘 颖.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J].新课改研究(高等教育),2011(03).
[3]简福平,吴雪梅.当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其对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倪海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课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1).
(作者单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观;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課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尝试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希望对改变这种困境能有所帮助。人本主义教学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贯彻与应用,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目标从“治疗和矫正”到“预防和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教育目标应该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预防和发展性,而不仅仅是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和矫正。
二、教学过程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突出学生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就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如何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以问题、情境或活动为中心,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动态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活动、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安排
传统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教材编写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基于这种现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高效教学应当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增加与高职生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从“教师说了算”到“多元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的程度和价值应由学习者自己来评价,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自己的感受,从操作上讲,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机制。
此外,人本主义教学观还强调在教学中建立真诚、关注、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又像慈祥的长者一样耐心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帮助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们应该相信,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理念引入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来,对促进人的真正发展,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模式的转变,将会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10(03).
[2]肖三蓉,王 挺,刘 颖.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J].新课改研究(高等教育),2011(03).
[3]简福平,吴雪梅.当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其对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倪海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课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1).
(作者单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