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线状IgA大疱病在临床表现、靶抗原的种类及超微定位上表现为异质性,其IgA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可结合多种基底膜蛋白,这些抗原成分分布在真表皮基底膜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抗原表位可被基底膜带自身抗体识别.部分线状IgA大疱病拥有与其它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相同的靶抗原及表位.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状IgA大疱病在临床表现、靶抗原的种类及超微定位上表现为异质性,其IgA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可结合多种基底膜蛋白,这些抗原成分分布在真表皮基底膜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抗原表位可被基底膜带自身抗体识别.部分线状IgA大疱病拥有与其它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相同的靶抗原及表位.
其他文献
VML295(LY293111)是强的特异性LTB4受体拮抗剂。已进行的实验显示,VML295在体内、外能抑制LTB4的一些生物活性,口服耐受性较好。
作者观察了13例带状疱疹后发生荨麻疹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可除外食物和药物诱发的因素,13例中男7例,女6例。
维A酸类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与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关。综述国外对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分类、在皮肤中的分布、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维A酸代谢中的双相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助于认识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在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的地位。
月经前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但长期以来却受到皮肤科医生们的忽视.该文总结了经前痤疮的病因和治疗研究现状,对该病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该病的生化方面,有人发现月经前皮肤表面的脂质构成不同;Willians等发现毛囊皮脂腺导管口在月经周期的第15~20天最小,因此推测,水合作用或角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也许是其原因;另有人假设黄体酮可能是诱导经前期痤疮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均需深入的研究.该病一般认为无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累及皮肤以外组织和器官者称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受累器官有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肺和肾等,大多数损害保持稳定无症状,或自行消退,部分损害进行性增大压迫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致残或致死.仅损害增大影响功能和生命者需积极治疗,可采取切除,局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仔细权衡疗效和药物的
维A酸(RA)受体有2种:维A酸受体(RAR)和维A酸X受体(RXR),每种受体又包括3种亚型α、β和γ。RA及其衍生物通过特异性核受体对皮脂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涉及哪一些受体途径尚不清楚。为此,研究了不同的RA受体及其亚型在皮脂腺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阐述CD4+ 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CD8+ T细胞三类细胞相继作用而形成的银屑病动态发病模式,强调了B7 CD28非抗原依赖共刺激信号在CD8+ T细胞活化、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通过CTLA4Ig阻断共刺激信号而抑制CD8+ T细胞活化,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几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现就以上这几种疾病在流行病学、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介绍。
表皮内单个核细胞聚集(ICMC),又称假Pautrier脓肿,可发生于表皮及毛囊上皮中,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理现象。为了解ICMC的发生率及细胞组成以评价其可能的诊断意义,作者研究了1248例共36种炎症性皮肤病和良、恶性淋巴样细胞浸润性疾病的标本。结果发现124例标本中有ICMC,其中80例见于184例海绵形成性湿疹性皮肤病中,发生率为43.4%,苔藓样皮炎的ICMC发生率为10%,银屑病为4.7
19岁意大利女孩,因皮肤变色3个月就诊,前额、鼻唇皱褶部和掌跖见橙黄色色素沉着,巩膜、上腭无异常。有反复腹痛史,饮食习惯显示缺乏胡萝卜和绿色蔬菜,过量摄入番茄,3年来每天进食4~5个大的红番茄及番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