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课程改革、课程创新、传统音乐审美教育、幼儿歌曲体态律动等方面探讨了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声乐课程的发展与改革。从多方面对老的教学方法进行提升创新,使学生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既能收获技术层面的知识又可提高综合素质,并以饱满的状态走向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
【关键词】改革;思路;声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大课(整班课)都是按照传统思路来教学,即学谱——音准、节奏——歌词——歌曲感情,每首歌曲的学习套路、学习时长基本固定。声乐课的设置也是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课一直到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每周两节课,课时很充足。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思路来教学,声乐课容纳很多声乐技术以外的音乐知识,例如:唱歌谱的时候涉及到大量的乐理、视唱内容,在声乐课上,教师经常把乐理和视唱基础理论从声乐课的角度再给学生讲一遍,并且每首新歌的前几节课都是要求学生边唱歌边打拍子,来保证歌曲节奏节拍的准确性,讲歌词的时候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乐感。这样的传统思路教学对于知识的巩固有一定好处。
但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改革,声乐课的课时量逐步在调整,由原来的四个学期144课时,减少到四个学期72课时,到现在的两个学期36课时,课程的名字也由声乐课改为幼儿歌曲演唱课,名字改了对于歌唱的技术要求就降低了吗?固然不是!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幼儿歌曲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贯通的气息,高位置的声音状态,美妙的音色……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无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怎么改,我们在课堂上都要以教授声乐技术作为课之根本!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出高质量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大课课改迫在眉睫。
改变原来固有的教学思路是唯一的出路,把课内的时间集中用在声乐技术的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乐理、视唱等可以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教师上课检查。具体实施办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在课后自己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于乐谱的自学能力。第二,歌曲思想感情让学生以还课的方式自己阐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寻找、总结提炼知识。第三,每节课都留几分钟时间抽查个别学生演唱歌曲,再邀请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辩能力。
只有高要求才能出高质量。三年制的学生都是高考进校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下课之前布置下节课要学的歌曲,做完范唱即可下课。此刻学生对于歌曲肯定是陌生的,但要相信网络时代的他们会有很多的学习办法,要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况且,第一学期已经学了一学期钢琴弹奏,学生可以到琴房自己单手弹歌曲旋律学唱,再结合网络上的音频和视频,学会一首歌曲完全没有问题。学生自己学会歌曲的情况下,上课的时候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教授声乐演唱技术,不需要学生边唱歌边打拍子,并要求背歌词演唱,这样学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技术方法上,提高课堂中技术训练的效率。当然课堂一开始要检查课后歌曲学唱情况,以打平时成绩的方法督促学生。
传统思路的教学在讲歌曲思想感情的时候主要由教师介绍传授。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在教与学的换位体验。要求学生课后大量查阅资料,找到歌曲相关背景、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结合资料总结出作曲家完成这首作品时内心的思想活动,想表达的情感含意,并在课上讲授给其他同学听,再由教师总结打分,计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查阅不同的歌曲资料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的内容,对于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的学前教育專业的学生积累知识量行之有效。
什么叫美声?很简单:美妙的声音!美声唱法之所以被广大院校教学采用是因为科学有效,要培养学生唱出美妙的声音,就要首先培养学生对于音色的审美能力。传统思路的教学是在学完歌曲的最后一个课时,用整节课的时间学生逐一还课。课改后把还课放在每节课里,每一节课都抽出时间检查学生演唱歌曲,在检查学生演唱之前,提醒其他不还课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听完会抽查他们讲评刚唱完的音色怎样,哪里有问题,接下来的训练应该注意哪方面。学生讲完教师总结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力,又充分利用好了课堂的每一分钟。以往的教学中,还课演唱时,其他学生很多都在走神,教师因为在聆听还课的学生所以很多时候顾不到其他学生的游离状态。大大降低了效率。课改后的还课方式使40分钟的教学张弛有度。
声乐课改成幼儿歌曲演唱课,教材里加入了幼儿歌曲,分大中小班不同阶段。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中逐步加入幼儿歌曲演唱教学,虽然幼儿歌曲篇幅小好唱,但教学也不能按照传统思路,在运用正确的声乐技术歌唱的同时,还课的时候需引导学生加入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演唱,把自己想象成幼儿教师。在唱会歌曲和理解歌曲内涵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说出歌曲的寓意,对于幼儿的情操培养,良好性格的养成起到哪方面作用。
例如学唱儿歌《粉刷匠》,在声乐技术方面达到要求之后,教师可以从声乐的角度,利用少部分时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可以亲自做示范,把自己当做幼儿园教师,学生们当做小朋友,这样模仿幼儿园模式上一节课。
下面附上儿歌《粉刷匠》的课程设计:
一、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和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拍子和乐句感觉,并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的高尚情操。
二、活动重难点
掌握以拍子和乐句为单位的身体律动形式。
三、活动准备
钢琴;围裙(每人一个);纸折的帽子(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准备:全体学生在老师弹奏的《粉刷匠》琴声中,排成四排;也可以围成两个同心圆。每人都系上围裙,带上帽子。
(指导要求:每一排人数相同;同心圆人数也相同)。 2.引入:教师一边唱一边示范动作。
第一乐句(1-4小节)做上下刷墙的动作,第一拍向下,第二拍向上。
第二乐句(5-8小节)做左右刷墙的动作,第一拍向左,第二拍向右。
第三乐句(9-12小节)做圆圈刷墙的动作,一小节刷一圈,共做四圈。
第四乐句(13-16小节)做点鼻子的动作,每小节第一拍用食指点一下鼻子,共点四次。
(指导要求:注意每小节的动作节奏要符合要求)。
3.学唱:学习演唱歌曲《粉刷匠》,教师一边表演一边歌唱,请学生一起跟随做动作并跟唱。待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学会演唱之后,教师回到钢琴边,一边伴奏一边领唱。
(指导要求: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与节奏、乐句是否协调一致,如果有动作速度快于或慢于节奏速度,则适当调整。注意动作是以“乐句”为单位,而非以“小节”或“拍子”为单位。)
4.学生练习。
练习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全体学生边唱边做所有的动作。
第二种:分成四排,第一排做第一乐句的动作,第二排做第二乐句的动作,第三排做第三乐句的动作,第四排做第四乐句的动作,同时其他各排原地站立拍手歌唱。
第三种:围成两个人数相同的同心圆,两个学生面对面,互相观摩对方的演唱和表演。
指导要求: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
5.挑选表现好的学生到队伍前面表演,为大家做示范,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
6.最后整个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发言,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人生道理。
通过《粉刷匠》这首儿歌的学习,完成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强化,并使其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明白劳动是快乐的是光荣的。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民族复兴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对传统优秀文化给予了广泛关注,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教育界,整个国家形成了一系列推动传统文化传统音乐复兴的实践活动,这些都对我们在当前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课改中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从传统音乐入手。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加入古诗词歌曲,并让学生理解透徹。欣赏的作业,大量加入我国地方民歌、传统戏曲,并让学生大胆地唱出来,这部分演唱的还课标准不以技术衡量,只要掌握地方特色,唱出韵味,表达出思想感情,照样得高分,目的是先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课堂上可以抽出一个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礼乐故事,如设置特定情境,借助语言、肢体、图谱等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氛围,合适的情境对美感情趣教学是重要辅助,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随着徐州幼专升本大业在计,学生素质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课的教学改革将是一项可持续性的事业,并且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推敲和探索,如审美教育、幼儿歌曲演唱的体态律动等方面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挖掘和思考,也需要老师们的耐心与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聂振斌.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J].江海学刊, 2005(3).
[2]张艳清.儒家礼乐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理论学刊, 2013(10).
[3]冯慧.礼乐文化创新公民教育路径[J].人民论坛, 2014(27).
[4]方贤绪.礼仪的文化功能与思想教育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5]周菁.礼仪文化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探讨[J].中国人才,2013(6).
【关键词】改革;思路;声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大课(整班课)都是按照传统思路来教学,即学谱——音准、节奏——歌词——歌曲感情,每首歌曲的学习套路、学习时长基本固定。声乐课的设置也是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课一直到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每周两节课,课时很充足。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思路来教学,声乐课容纳很多声乐技术以外的音乐知识,例如:唱歌谱的时候涉及到大量的乐理、视唱内容,在声乐课上,教师经常把乐理和视唱基础理论从声乐课的角度再给学生讲一遍,并且每首新歌的前几节课都是要求学生边唱歌边打拍子,来保证歌曲节奏节拍的准确性,讲歌词的时候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乐感。这样的传统思路教学对于知识的巩固有一定好处。
但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改革,声乐课的课时量逐步在调整,由原来的四个学期144课时,减少到四个学期72课时,到现在的两个学期36课时,课程的名字也由声乐课改为幼儿歌曲演唱课,名字改了对于歌唱的技术要求就降低了吗?固然不是!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幼儿歌曲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贯通的气息,高位置的声音状态,美妙的音色……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无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怎么改,我们在课堂上都要以教授声乐技术作为课之根本!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出高质量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大课课改迫在眉睫。
改变原来固有的教学思路是唯一的出路,把课内的时间集中用在声乐技术的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乐理、视唱等可以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教师上课检查。具体实施办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在课后自己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于乐谱的自学能力。第二,歌曲思想感情让学生以还课的方式自己阐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寻找、总结提炼知识。第三,每节课都留几分钟时间抽查个别学生演唱歌曲,再邀请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辩能力。
只有高要求才能出高质量。三年制的学生都是高考进校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下课之前布置下节课要学的歌曲,做完范唱即可下课。此刻学生对于歌曲肯定是陌生的,但要相信网络时代的他们会有很多的学习办法,要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况且,第一学期已经学了一学期钢琴弹奏,学生可以到琴房自己单手弹歌曲旋律学唱,再结合网络上的音频和视频,学会一首歌曲完全没有问题。学生自己学会歌曲的情况下,上课的时候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教授声乐演唱技术,不需要学生边唱歌边打拍子,并要求背歌词演唱,这样学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技术方法上,提高课堂中技术训练的效率。当然课堂一开始要检查课后歌曲学唱情况,以打平时成绩的方法督促学生。
传统思路的教学在讲歌曲思想感情的时候主要由教师介绍传授。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在教与学的换位体验。要求学生课后大量查阅资料,找到歌曲相关背景、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结合资料总结出作曲家完成这首作品时内心的思想活动,想表达的情感含意,并在课上讲授给其他同学听,再由教师总结打分,计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查阅不同的歌曲资料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的内容,对于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的学前教育專业的学生积累知识量行之有效。
什么叫美声?很简单:美妙的声音!美声唱法之所以被广大院校教学采用是因为科学有效,要培养学生唱出美妙的声音,就要首先培养学生对于音色的审美能力。传统思路的教学是在学完歌曲的最后一个课时,用整节课的时间学生逐一还课。课改后把还课放在每节课里,每一节课都抽出时间检查学生演唱歌曲,在检查学生演唱之前,提醒其他不还课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听完会抽查他们讲评刚唱完的音色怎样,哪里有问题,接下来的训练应该注意哪方面。学生讲完教师总结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力,又充分利用好了课堂的每一分钟。以往的教学中,还课演唱时,其他学生很多都在走神,教师因为在聆听还课的学生所以很多时候顾不到其他学生的游离状态。大大降低了效率。课改后的还课方式使40分钟的教学张弛有度。
声乐课改成幼儿歌曲演唱课,教材里加入了幼儿歌曲,分大中小班不同阶段。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中逐步加入幼儿歌曲演唱教学,虽然幼儿歌曲篇幅小好唱,但教学也不能按照传统思路,在运用正确的声乐技术歌唱的同时,还课的时候需引导学生加入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演唱,把自己想象成幼儿教师。在唱会歌曲和理解歌曲内涵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说出歌曲的寓意,对于幼儿的情操培养,良好性格的养成起到哪方面作用。
例如学唱儿歌《粉刷匠》,在声乐技术方面达到要求之后,教师可以从声乐的角度,利用少部分时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可以亲自做示范,把自己当做幼儿园教师,学生们当做小朋友,这样模仿幼儿园模式上一节课。
下面附上儿歌《粉刷匠》的课程设计:
一、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和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拍子和乐句感觉,并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的高尚情操。
二、活动重难点
掌握以拍子和乐句为单位的身体律动形式。
三、活动准备
钢琴;围裙(每人一个);纸折的帽子(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准备:全体学生在老师弹奏的《粉刷匠》琴声中,排成四排;也可以围成两个同心圆。每人都系上围裙,带上帽子。
(指导要求:每一排人数相同;同心圆人数也相同)。 2.引入:教师一边唱一边示范动作。
第一乐句(1-4小节)做上下刷墙的动作,第一拍向下,第二拍向上。
第二乐句(5-8小节)做左右刷墙的动作,第一拍向左,第二拍向右。
第三乐句(9-12小节)做圆圈刷墙的动作,一小节刷一圈,共做四圈。
第四乐句(13-16小节)做点鼻子的动作,每小节第一拍用食指点一下鼻子,共点四次。
(指导要求:注意每小节的动作节奏要符合要求)。
3.学唱:学习演唱歌曲《粉刷匠》,教师一边表演一边歌唱,请学生一起跟随做动作并跟唱。待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学会演唱之后,教师回到钢琴边,一边伴奏一边领唱。
(指导要求: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与节奏、乐句是否协调一致,如果有动作速度快于或慢于节奏速度,则适当调整。注意动作是以“乐句”为单位,而非以“小节”或“拍子”为单位。)
4.学生练习。
练习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全体学生边唱边做所有的动作。
第二种:分成四排,第一排做第一乐句的动作,第二排做第二乐句的动作,第三排做第三乐句的动作,第四排做第四乐句的动作,同时其他各排原地站立拍手歌唱。
第三种:围成两个人数相同的同心圆,两个学生面对面,互相观摩对方的演唱和表演。
指导要求: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
5.挑选表现好的学生到队伍前面表演,为大家做示范,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
6.最后整个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发言,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人生道理。
通过《粉刷匠》这首儿歌的学习,完成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强化,并使其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明白劳动是快乐的是光荣的。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民族复兴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对传统优秀文化给予了广泛关注,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教育界,整个国家形成了一系列推动传统文化传统音乐复兴的实践活动,这些都对我们在当前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课改中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从传统音乐入手。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加入古诗词歌曲,并让学生理解透徹。欣赏的作业,大量加入我国地方民歌、传统戏曲,并让学生大胆地唱出来,这部分演唱的还课标准不以技术衡量,只要掌握地方特色,唱出韵味,表达出思想感情,照样得高分,目的是先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课堂上可以抽出一个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礼乐故事,如设置特定情境,借助语言、肢体、图谱等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氛围,合适的情境对美感情趣教学是重要辅助,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随着徐州幼专升本大业在计,学生素质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课的教学改革将是一项可持续性的事业,并且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推敲和探索,如审美教育、幼儿歌曲演唱的体态律动等方面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挖掘和思考,也需要老师们的耐心与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聂振斌.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J].江海学刊, 2005(3).
[2]张艳清.儒家礼乐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理论学刊, 2013(10).
[3]冯慧.礼乐文化创新公民教育路径[J].人民论坛, 2014(27).
[4]方贤绪.礼仪的文化功能与思想教育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5]周菁.礼仪文化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探讨[J].中国人才,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