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微型写作学习任务——记述自我的一段特殊经历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记述自我的一段特殊经历是指以写自我的經历为内容的记叙文。以事件为中心,可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自我为视角,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当然也离不开对人物、环境等的细致刻画,还可设置人、物、时、事等线索。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这类文章对情感流露、事情看法、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等的描摹,往往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
(二)写作要求
记述自我的一段经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情实感,体现真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写作贵在表达“真我”,而用心感受生活,是写出真我的关键一步。同学们如何在相似的人生轨迹、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凸显出独一份的“自我”经历,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是要中之要。
2.恰当裁剪,详略得当
记述自己的经历往往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拉拉杂杂废话连篇流水账,一是磕磕巴巴生拉硬扯豆腐块。胡适先生在《论短篇小说》中写道:“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借鉴一下,记述自我的一段经历就是要求我们应恰当地裁剪生活素材,选择合适的生活横断面,集中笔墨将这一段经历讲得清楚,讲得精彩。
3.叙述有法, 新颖独特
叙述应有法:(1)叙述顺序上,可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2)设置线索上,人、物、时、事、地等可单线运行或双线并行;(3)表达方式上,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可结合运用;(4)表现手法上,可采用衬托、对比、伏笔、铺垫、突转、欲扬先抑等;(5)叙述语言上,清新俊逸、幽默诙谐或典雅秀丽等风格则要贴着素材来,或跟着“自我”走。同一段经历,往往由于作者的巧构思、多手法,而呈现新颖独特之感。
(三)示例引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讲故事的人》
这三个片段选自莫言先生的《讲故事的人》,分别讲了他痛苦、孤独、歉疚的三段经历。
第一段经历围绕“痛苦”,前半部分以动作、神情描写为主,着重描写母亲被麦田看守人掌掴后的“痛苦”与绝望,后半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以多年后母亲的一句话轻轻地把仇怨放下,以悲悯宽恕仇恨,将“我”从“痛苦”的记忆中抽离,让“我”学会宽恕。前重后轻,塑造了一位历经苦难而富有智慧、正直、宽容的母亲形象。
第二段经历围绕“孤独”,以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的“我”对社会、人生、自然这本书的理解。这本书充盈了“我”寂寞的内心,成为“我”后来写作的源泉。
第三段经历围绕“歉疚”,以细节描写、对比为主,表达了“我”对这位不哭的同学的忏悔、愧疚之情,并以议论结尾,表明“为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生活道理。
以悲悯解脱痛苦,以想象拥抱孤独,以真诚直面歉疚,莫言先生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将他对自我、生命、生活的理解娓娓道来,这独具个人特质的经历成为他宝贵的人生财富。
[二 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
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者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这个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以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为写作对象,撷取特定情境、人物闪光、事件情味来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小说往往取材于生活,当我们为小说的人物、故事或者场景心有戚戚时,其实也促进了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小说家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生活的角度,据此,以这筛子来过滤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写一段自己的独特的经历。
(二)学生例文
口袋里的桂香
高一(3)班 董港伟
依稀想来,有段时间,我家屋前有棵大黑树的绿叶下匿藏着金黄的小花,散发着清雅的气息。我无意中窥见了这个秘密,便逗趣地拨开树叶,发现一簇的同时也瞧见了其他的金黄,原来树上到处都是花。我欣喜地收集着芳香,藏在口袋,蹦跳着回家了。只是,妈妈会气急败坏地从我换下的衣服里掏出桂花,日子久了,花都枯了,粘在口袋里。“你啊,卫生晓得吗?难洗晓得吗?”她老这么说我。当然喽,第二天,我照样在地上捡来落下的桂花,还趾高气扬地跑到妈妈那儿拍拍口袋,抖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好像自己有多富有。
那是个雨天,雨丝在空中轻柔飘荡。我冒雨在那里摸索,翻开沉郁的树叶,我多想再找到桂花,可最后的枯黄也没有。微冷的风悄然把我裹挟,晃过树梢,搅出呼呼的咆哮。我努力地呼吸着,只闻到桂香浅淡的影子,还有混杂的思绪。头一次,我觉得落寞,觉得心空空如也。是失约了吗?桂花呢?雨滴站在枝头,多像透明的桂花啊。
我百无聊赖地摆弄着试卷,心里却一直想着童年树下的天真。怀念桂树,怀念年少。我不该在时间的碾压下忘记自我,失却纯真和善意,就像桂花,被碾压了,不也清香依旧吗?我把弄着试卷,把它折成纸飞机,轻轻飞出去,似乎自己坐上了纸飞机,载上了清清浅浅的岁月……
伸手捧一汪桂香,放入口袋。放入口袋的,又何止是桂香。
【点评】 作者以“桂香”为线索,以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为主,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记述了童年时的一段美好经历。秋天赏桂花、打桂花、腌桂花都是非常风雅又有趣的事,而作者却将这一缕桂香存放在口袋里,“口袋里的桂香”是独属于他的小秘密,新颖而别致。文章以忆(藏)桂香—寻桂香—品桂香为顺序,从物的层面上升到心灵的层面,读来自有风味。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记述自我的一段特殊经历是指以写自我的經历为内容的记叙文。以事件为中心,可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自我为视角,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当然也离不开对人物、环境等的细致刻画,还可设置人、物、时、事等线索。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这类文章对情感流露、事情看法、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等的描摹,往往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
(二)写作要求
记述自我的一段经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情实感,体现真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写作贵在表达“真我”,而用心感受生活,是写出真我的关键一步。同学们如何在相似的人生轨迹、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凸显出独一份的“自我”经历,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是要中之要。
2.恰当裁剪,详略得当
记述自己的经历往往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拉拉杂杂废话连篇流水账,一是磕磕巴巴生拉硬扯豆腐块。胡适先生在《论短篇小说》中写道:“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借鉴一下,记述自我的一段经历就是要求我们应恰当地裁剪生活素材,选择合适的生活横断面,集中笔墨将这一段经历讲得清楚,讲得精彩。
3.叙述有法, 新颖独特
叙述应有法:(1)叙述顺序上,可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2)设置线索上,人、物、时、事、地等可单线运行或双线并行;(3)表达方式上,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可结合运用;(4)表现手法上,可采用衬托、对比、伏笔、铺垫、突转、欲扬先抑等;(5)叙述语言上,清新俊逸、幽默诙谐或典雅秀丽等风格则要贴着素材来,或跟着“自我”走。同一段经历,往往由于作者的巧构思、多手法,而呈现新颖独特之感。
(三)示例引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讲故事的人》
这三个片段选自莫言先生的《讲故事的人》,分别讲了他痛苦、孤独、歉疚的三段经历。
第一段经历围绕“痛苦”,前半部分以动作、神情描写为主,着重描写母亲被麦田看守人掌掴后的“痛苦”与绝望,后半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以多年后母亲的一句话轻轻地把仇怨放下,以悲悯宽恕仇恨,将“我”从“痛苦”的记忆中抽离,让“我”学会宽恕。前重后轻,塑造了一位历经苦难而富有智慧、正直、宽容的母亲形象。
第二段经历围绕“孤独”,以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的“我”对社会、人生、自然这本书的理解。这本书充盈了“我”寂寞的内心,成为“我”后来写作的源泉。
第三段经历围绕“歉疚”,以细节描写、对比为主,表达了“我”对这位不哭的同学的忏悔、愧疚之情,并以议论结尾,表明“为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生活道理。
以悲悯解脱痛苦,以想象拥抱孤独,以真诚直面歉疚,莫言先生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将他对自我、生命、生活的理解娓娓道来,这独具个人特质的经历成为他宝贵的人生财富。
[二 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
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者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这个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以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为写作对象,撷取特定情境、人物闪光、事件情味来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小说往往取材于生活,当我们为小说的人物、故事或者场景心有戚戚时,其实也促进了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小说家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生活的角度,据此,以这筛子来过滤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写一段自己的独特的经历。
(二)学生例文
口袋里的桂香
高一(3)班 董港伟
依稀想来,有段时间,我家屋前有棵大黑树的绿叶下匿藏着金黄的小花,散发着清雅的气息。我无意中窥见了这个秘密,便逗趣地拨开树叶,发现一簇的同时也瞧见了其他的金黄,原来树上到处都是花。我欣喜地收集着芳香,藏在口袋,蹦跳着回家了。只是,妈妈会气急败坏地从我换下的衣服里掏出桂花,日子久了,花都枯了,粘在口袋里。“你啊,卫生晓得吗?难洗晓得吗?”她老这么说我。当然喽,第二天,我照样在地上捡来落下的桂花,还趾高气扬地跑到妈妈那儿拍拍口袋,抖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好像自己有多富有。
那是个雨天,雨丝在空中轻柔飘荡。我冒雨在那里摸索,翻开沉郁的树叶,我多想再找到桂花,可最后的枯黄也没有。微冷的风悄然把我裹挟,晃过树梢,搅出呼呼的咆哮。我努力地呼吸着,只闻到桂香浅淡的影子,还有混杂的思绪。头一次,我觉得落寞,觉得心空空如也。是失约了吗?桂花呢?雨滴站在枝头,多像透明的桂花啊。
我百无聊赖地摆弄着试卷,心里却一直想着童年树下的天真。怀念桂树,怀念年少。我不该在时间的碾压下忘记自我,失却纯真和善意,就像桂花,被碾压了,不也清香依旧吗?我把弄着试卷,把它折成纸飞机,轻轻飞出去,似乎自己坐上了纸飞机,载上了清清浅浅的岁月……
伸手捧一汪桂香,放入口袋。放入口袋的,又何止是桂香。
【点评】 作者以“桂香”为线索,以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为主,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记述了童年时的一段美好经历。秋天赏桂花、打桂花、腌桂花都是非常风雅又有趣的事,而作者却将这一缕桂香存放在口袋里,“口袋里的桂香”是独属于他的小秘密,新颖而别致。文章以忆(藏)桂香—寻桂香—品桂香为顺序,从物的层面上升到心灵的层面,读来自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