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加快信息教育步伐,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轻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轻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近年来,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我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把文字进行编辑,是Word 2000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信息技术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 结合实际,趣味教学。
初一阶段,我让学生学习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因为这是信息技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最重要、最有用的一个部分,不学好这些,那么要想学好其他的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把这部分放在最前面讲完,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在Windows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文件夹、子文件、路径的关系,我就把“我的电脑”比喻成是我们的校门,A、C、D、E、F、G文件夹就相当于各个教学大楼,这些目录下的文件或文件夹就相当于各个大楼中的教室,层层推进,还有教室中的课桌、课桌里的书本等,这样让学生去理解,那么一个学生如果要找到C盘中文件夹program file中的command文件,则就像先进校门,找到C楼、program file教室、command桌子,这样一来,学生学起来感觉就像自己平时找书本一样了,相反,要拿着书本回家,就是层层推开大门了。学生既明了又简单易懂,一下子,大部分学生领会了路径、目录的关系。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组成,我则这样对他们说,文件名跟我们的人名一样,有姓有名,基本名就象是名,扩展名就象是姓,一个软件对应一个姓,这样,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了。所以只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才会使他们产生真实感,学习起来更直观;而不是那种虚无缥缈,害怕学习的感觉了。
2. 团结协作,交流评价。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我让3-4个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学会合作的技巧,如何分工、如何汇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尝试更多学生的合作。如在这次学生春游前,我让他们用计算机设计春游的计划方案,先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有的做数据分析、写调查报告,有的收集旅游地图、图片、景点位置、简介等资料,有的设计最佳线路、最佳旅游方案,有的则收集景点的购物方案、特产等,最后将大家的作业汇总、改进,互相再交流,直至大家认为做到最好为止。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凝聚大家的智慧,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复杂的事情也会简洁化。作为教师也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不只是在完成学习之后进行,而是应该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随时评价。因为评价不是评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授新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已完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这些作品的美、好在什么地方,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他们进行启发,一旦头脑中产生创意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如在用Powerpoint制作《我的学校》,通过自己对校园里各种建筑的观察,如教学楼、花草树木、人物、水池、假山等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印象,然后将它们进行合理放置,加上自己的想象、制作技巧,更有学生直接制作想象中的学校,使学校变得卡通化,教师立刻抓住时机,让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尝试,于是各种各样的画在学生们手下生辉,由于学生接受各方面的教育是不同的,所以《我的学校》变成了多个版本,如果教师真要挑出某一张表扬,根本就不大可能,全班学生都做得非常好,最后,全班学生被表扬了。我发现学生一旦被激发了兴趣,他们学习的劲儿、上机操作的劲儿更大了,每次上机就问:老师,我们这节课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3. 事实教育,身临其境。
在讲到计算机安全知识时,我们则使用现成的事例来启发他们,在讲解病毒这一概念时,我例举了非典时期SARS病毒传播及卫生部门采取的防毒、消毒、人员隔离制度等生活化的事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软盘、光盘不能随便带进机房,会使电脑感染很多病毒。电源不能乱摸乱碰,容易漏电,电脑中的文件不能乱删,会导致系统出错或瘫痪,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应的图片供他们欣赏,例如电脑燃烧的状态、病毒侵入电脑的情况、触电的情形等,这些图片录像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危害,他们都议论小小的电脑会产生这么多麻烦事,表示今后使用过程中会特别注意。
4. 组织竞赛,强化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地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跑得快”、“青蛙过河”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穿插游戏、寓教于乐。
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玩游戏,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时发挥作用,可使游戏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金山画王这一软件趣味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扫雷游戏则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科学研究表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有机联系,手指动作本身就促进60%以上大脑皮层在积极活动,此时脑部的血液循环比平时可望增加5%—15%,这有利于健脑和增强记忆力。同时,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可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不过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大家也都知道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方法会让课堂由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轻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轻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近年来,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我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把文字进行编辑,是Word 2000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信息技术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 结合实际,趣味教学。
初一阶段,我让学生学习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因为这是信息技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最重要、最有用的一个部分,不学好这些,那么要想学好其他的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把这部分放在最前面讲完,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在Windows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文件夹、子文件、路径的关系,我就把“我的电脑”比喻成是我们的校门,A、C、D、E、F、G文件夹就相当于各个教学大楼,这些目录下的文件或文件夹就相当于各个大楼中的教室,层层推进,还有教室中的课桌、课桌里的书本等,这样让学生去理解,那么一个学生如果要找到C盘中文件夹program file中的command文件,则就像先进校门,找到C楼、program file教室、command桌子,这样一来,学生学起来感觉就像自己平时找书本一样了,相反,要拿着书本回家,就是层层推开大门了。学生既明了又简单易懂,一下子,大部分学生领会了路径、目录的关系。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组成,我则这样对他们说,文件名跟我们的人名一样,有姓有名,基本名就象是名,扩展名就象是姓,一个软件对应一个姓,这样,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了。所以只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才会使他们产生真实感,学习起来更直观;而不是那种虚无缥缈,害怕学习的感觉了。
2. 团结协作,交流评价。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我让3-4个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学会合作的技巧,如何分工、如何汇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尝试更多学生的合作。如在这次学生春游前,我让他们用计算机设计春游的计划方案,先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有的做数据分析、写调查报告,有的收集旅游地图、图片、景点位置、简介等资料,有的设计最佳线路、最佳旅游方案,有的则收集景点的购物方案、特产等,最后将大家的作业汇总、改进,互相再交流,直至大家认为做到最好为止。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凝聚大家的智慧,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复杂的事情也会简洁化。作为教师也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不只是在完成学习之后进行,而是应该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随时评价。因为评价不是评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授新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已完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这些作品的美、好在什么地方,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他们进行启发,一旦头脑中产生创意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如在用Powerpoint制作《我的学校》,通过自己对校园里各种建筑的观察,如教学楼、花草树木、人物、水池、假山等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印象,然后将它们进行合理放置,加上自己的想象、制作技巧,更有学生直接制作想象中的学校,使学校变得卡通化,教师立刻抓住时机,让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尝试,于是各种各样的画在学生们手下生辉,由于学生接受各方面的教育是不同的,所以《我的学校》变成了多个版本,如果教师真要挑出某一张表扬,根本就不大可能,全班学生都做得非常好,最后,全班学生被表扬了。我发现学生一旦被激发了兴趣,他们学习的劲儿、上机操作的劲儿更大了,每次上机就问:老师,我们这节课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3. 事实教育,身临其境。
在讲到计算机安全知识时,我们则使用现成的事例来启发他们,在讲解病毒这一概念时,我例举了非典时期SARS病毒传播及卫生部门采取的防毒、消毒、人员隔离制度等生活化的事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软盘、光盘不能随便带进机房,会使电脑感染很多病毒。电源不能乱摸乱碰,容易漏电,电脑中的文件不能乱删,会导致系统出错或瘫痪,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应的图片供他们欣赏,例如电脑燃烧的状态、病毒侵入电脑的情况、触电的情形等,这些图片录像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危害,他们都议论小小的电脑会产生这么多麻烦事,表示今后使用过程中会特别注意。
4. 组织竞赛,强化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地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跑得快”、“青蛙过河”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穿插游戏、寓教于乐。
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玩游戏,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时发挥作用,可使游戏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金山画王这一软件趣味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扫雷游戏则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科学研究表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有机联系,手指动作本身就促进60%以上大脑皮层在积极活动,此时脑部的血液循环比平时可望增加5%—15%,这有利于健脑和增强记忆力。同时,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可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不过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大家也都知道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方法会让课堂由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