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9例因STEMI入北京医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根据RDW的中位数13.33%将患者分为低RDW组(RDW<13.33%,213例)和高RDW组(RDW≥13.33%,216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RDW与老年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

结果

高RDW组老年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低RDW组,12.0%(26例)比3.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正两组有差异的年龄、性别、平均红细胞体积、RDW分组、Killip分级后,高RDW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为低RDW组患者的3.258倍(OR=3.258,95%CI:1.291~8.222,P<0.05),此外,增龄(OR=1.079,95%CI:1.003~1.161,P<0.05)、Killip分级≥Ⅲ级(OR=13.987,95%CI:6.136~31.879,P<0.01)亦是增加老年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高危因素。

结论

RDW水平与老年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有关,RDW是老年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肥大细胞长期定居在皮肤及黏膜中,是荨麻疹、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疾病的主要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参与的皮肤疾病大多表现为显著瘙痒。特异性IgE介导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进而引起神经敏化是瘙痒信号传递的经典神经免疫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除组胺外,肥大细胞释放其他炎症介质活化外周神经介导瘙痒信号传递也尤为重要。本文回顾肥大细胞在瘙痒发生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神经免疫机制在常见瘙痒性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同时综述靶向药物在瘙痒治疗中的进展。
目的通过对“青霉素过敏史”主诉患者进行规范化青霉素过敏检测,初步了解我国青霉素过敏现状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因“青霉素过敏史”主诉在华西医院过敏性疾病诊治中心进行规范化青霉素过敏检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既往青霉素给药前常规皮试阳性者17例(53.1%),使用青霉素后出现“过敏”症状者15例(46.9%)。最终经规范化检测确诊青霉素过敏5例(15.6%),其中3例(60%)根据规范化皮肤试验阳性结果确诊,2例(40%)经激发试验确诊。既往常规青霉素皮试阳性的1
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因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源性介质突然释放而导致的急性综合征,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可以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包括免疫机制和非免疫机制两大类。后者是由于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释放介质造成的。而前者可进一步分为IgE介导(最常见),和非IgE介导(包括由IgG或IgM抗体介导的反应,或者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补体介导的反应)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