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位思想和创作都极为复杂的作家,在作品中呈现了其极为深刻的对人性的认识,通过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诠释对灵魂的拷问,对精神的关注,以及通过宗教进行的思想救赎。他对病态心理的描写极为擅长,同时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关注现实的丑恶,假民主,假自由,假平等,他的人格和创作艺术都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他关注现实,批判现实,表达民主思想,既敢于勇敢地揭露,又有浓厚的悲悯情怀,这都使得他长期立于文学文坛。
关键词:灵魂;病态;精神;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十九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繁荣发展,既然是现实主义文学,那么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就呈现出了很强的战斗性和很高的人民性,大部分作品集中批判俄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腐朽,还有一部分作品也揭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俄国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伟大作家,其中,以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独特的小说创作为写作重点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些读者的心中。
一、灵魂的拷问
鲁迅先生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要谈到小说中重点关注的人得复杂思想的问题,必然和陀氏本人的思想经历有巨大的关系。了解这一作家时会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他充满矛盾的世界观,影响到其小说的思想倾向,一方面他批判资产阶级贪婪,凶残的本性,揭露他们假民主,假自由和假平等的本性,另一方面,他也排斥理性主义精神,宣扬忍耐,宽容的宗教思想,将俄罗斯的民族出路归结为宗教救赎。当然,他的宗教信仰也不是宗教的迷狂,而是体现在人世的现实中,宣扬基督式的完全克己的慈悲博爱。陀氏的小说大都集中体现这些思想,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侧重探讨人,尤其是人内心自我的复杂性,表现苦难及苦难中人的追求与犯罪,注重从信仰和灵魂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表现心理的真实为己任,将自己的文学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十九世纪后期的俄国随着农奴制的废除,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这些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人内心世界的痛苦,精神的异化感,决定将文学拓展到人的精神领域,揭示人的本性或人性的复杂,这种精神的异化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卡夫卡,他的《变形记》《城堡》都集中表现了人的异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陀氏小说创作中所呈现的现代主义倾向。这也体现了陀氏善于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
在陀氏的代表作《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之后惊恐不安,精神极度矛盾和痛苦,他一方面想向人倾吐内心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惊恐多疑,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表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极端矛盾和痛苦的心境。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既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又是一个有天赋和正义感的青年,虽然他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学生,但却能够在自身十分困顿的情况下毅然慷慨解囊,救助得痨病的同学,保护陌生少女不受侵犯,他多次用自己身上少得可怜的钱来救济濒临绝境的马拉美多夫一家,这些行为鲜明地体现出主人公纯洁善良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又显得性格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毫无人性的地步,善恶两极在拉斯科尔尼科夫人性中不断倾斜。另一主人公索尼娅,她坚持着善和爱的信念,把自己的生命化作温心慈情呵护着弱小的亲人,然而,她的善良和博爱是建立在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基础之上的,她始终躲在宗教的阴影之中,却又不得不忍受现实世界对她的侮辱和损害,她必须依靠卖淫来养家糊口,她的内心世界不痛苦吗?《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人性的复杂,内心的痛苦,都是自我灵魂的拷问。
二、精神的痛苦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较为关注的是人的病态思想和潜意识体验,涉及乱伦,强奸,凶杀,癫狂等伦理或心理问题,触及较少被反映的禁区或空白,直面人性的阴暗面,反映了善和恶在人物心灵中的较量,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拷问了人的灵魂。他接受西欧自由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将现实的人分为两种,一类是“不平凡的人”即“超人”,这种人占少数,但他们推动着这个世界,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另一类为“平凡的人”,这种人占多数,他们是平庸的芸芸众生。其实他本质是正直善良的,在被社会定位为受压迫者的情况下,他想成为不平凡的人,成为超人,把那些自以为是,欺凌百姓,作恶多端的上流人踩在脚下,让他们对自己卑躬屈膝,俯首帖耳,这与他原有的思想积淀形成多么大的反差啊,这样的冲突就导致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痛苦不堪,分裂的扭曲人格以及走向人的病态思想,这种人物复杂的心理意识背后存在着俄国文化转型期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将人格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人物心理意识的矛盾和畸变。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前后,始终进行着冗长而深刻的内心独白与自我剖析,他每做一件事都有另一个声音与其对话,即我们常说的复调,这两者是矛盾对立的,在对立的价值观,矛盾冲突的选择面前,拉斯科尔尼科夫找不到整一的答案,陷于分裂,每走一步都在质疑反驳,否定,通过自我内心的对话进行灵魂的拷问,同样在他的另一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就描绘了一个耦合家庭,展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一类自私残暴,贪婪淫荡,恶劣的带有遗传性的家族气质。描写了这个家庭父子身上人性本身的邪恶,以及善与恶对他们灵魂的争夺,呈现了精神的焦灼不安与人格濒临分裂的痛苦。弗洛伊德说:“在很多以心理小说闻名的作品中,作者仿佛是坐在主人公的大脑里,而对其余的人物都是从外部来观察的。”按他的观念来理解,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文本世界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一生亲历贫穷,监禁,流浪,疾病的痛苦,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与不幸,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患有癫痫病等多种病症,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患有类似或其他的神经和心理疾病,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有着这种变态心理。
三、宗教的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拷问灵魂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宗教救赎的主题,陀氏致力于表现人们心灵承受的深重苦难和人性的阴暗面,但他的作品并没有让人感到消沉悲观,因为他表现得目的是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其笔下的人物最后总能在宗教宣扬的谦卑与博爱中找到内心的安宁,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证明自己是超人而走向杀人之路,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最后在索尼娅的指引下主动自首,接受惩罚,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宽慰,索尼娅逆来顺受的活着,为了别人而活着,她指引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方向。但当时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仍然没有下定自首的决心,他想用实践来证实“超人”理论,证实自己与众不同,他矛盾着,煎熬着,最终,他还是自首认罪了。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他放弃了自己的超人思想,他仍旧在不断地思索着,西伯利亚流放生活中,他的内心仍旧在挣扎着,直到一个恐惧的梦后,他开始悔恨,认识到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超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高度自以为是的思想,最终放下,走出了精神危机,完成灵魂的拷问和救赎。
总之,《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陀氏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度的心理分析,对灵魂的拷问是深刻的,陀氏对人物心灵的拷问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其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仍然是为了揭露现实的丑恶与非人道,从而为人们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灵魂找到一条救赎之路,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从人物内心深处剖析,对人物心灵进行拷问,使他的作品更具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
[1]吴春丽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人皈依》 吉林大学学报 2013.05.
[2]陈迪 《论“罪与罚”中的心理描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
[3]刘珍珍 《人性的迷失与回归:析“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 名作欣赏.
关键词:灵魂;病态;精神;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十九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繁荣发展,既然是现实主义文学,那么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就呈现出了很强的战斗性和很高的人民性,大部分作品集中批判俄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腐朽,还有一部分作品也揭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俄国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伟大作家,其中,以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独特的小说创作为写作重点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些读者的心中。
一、灵魂的拷问
鲁迅先生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要谈到小说中重点关注的人得复杂思想的问题,必然和陀氏本人的思想经历有巨大的关系。了解这一作家时会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他充满矛盾的世界观,影响到其小说的思想倾向,一方面他批判资产阶级贪婪,凶残的本性,揭露他们假民主,假自由和假平等的本性,另一方面,他也排斥理性主义精神,宣扬忍耐,宽容的宗教思想,将俄罗斯的民族出路归结为宗教救赎。当然,他的宗教信仰也不是宗教的迷狂,而是体现在人世的现实中,宣扬基督式的完全克己的慈悲博爱。陀氏的小说大都集中体现这些思想,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侧重探讨人,尤其是人内心自我的复杂性,表现苦难及苦难中人的追求与犯罪,注重从信仰和灵魂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表现心理的真实为己任,将自己的文学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十九世纪后期的俄国随着农奴制的废除,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这些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人内心世界的痛苦,精神的异化感,决定将文学拓展到人的精神领域,揭示人的本性或人性的复杂,这种精神的异化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卡夫卡,他的《变形记》《城堡》都集中表现了人的异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陀氏小说创作中所呈现的现代主义倾向。这也体现了陀氏善于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
在陀氏的代表作《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之后惊恐不安,精神极度矛盾和痛苦,他一方面想向人倾吐内心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惊恐多疑,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表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极端矛盾和痛苦的心境。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既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又是一个有天赋和正义感的青年,虽然他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学生,但却能够在自身十分困顿的情况下毅然慷慨解囊,救助得痨病的同学,保护陌生少女不受侵犯,他多次用自己身上少得可怜的钱来救济濒临绝境的马拉美多夫一家,这些行为鲜明地体现出主人公纯洁善良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又显得性格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毫无人性的地步,善恶两极在拉斯科尔尼科夫人性中不断倾斜。另一主人公索尼娅,她坚持着善和爱的信念,把自己的生命化作温心慈情呵护着弱小的亲人,然而,她的善良和博爱是建立在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基础之上的,她始终躲在宗教的阴影之中,却又不得不忍受现实世界对她的侮辱和损害,她必须依靠卖淫来养家糊口,她的内心世界不痛苦吗?《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人性的复杂,内心的痛苦,都是自我灵魂的拷问。
二、精神的痛苦
在人的精神世界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较为关注的是人的病态思想和潜意识体验,涉及乱伦,强奸,凶杀,癫狂等伦理或心理问题,触及较少被反映的禁区或空白,直面人性的阴暗面,反映了善和恶在人物心灵中的较量,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拷问了人的灵魂。他接受西欧自由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将现实的人分为两种,一类是“不平凡的人”即“超人”,这种人占少数,但他们推动着这个世界,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另一类为“平凡的人”,这种人占多数,他们是平庸的芸芸众生。其实他本质是正直善良的,在被社会定位为受压迫者的情况下,他想成为不平凡的人,成为超人,把那些自以为是,欺凌百姓,作恶多端的上流人踩在脚下,让他们对自己卑躬屈膝,俯首帖耳,这与他原有的思想积淀形成多么大的反差啊,这样的冲突就导致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痛苦不堪,分裂的扭曲人格以及走向人的病态思想,这种人物复杂的心理意识背后存在着俄国文化转型期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将人格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人物心理意识的矛盾和畸变。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前后,始终进行着冗长而深刻的内心独白与自我剖析,他每做一件事都有另一个声音与其对话,即我们常说的复调,这两者是矛盾对立的,在对立的价值观,矛盾冲突的选择面前,拉斯科尔尼科夫找不到整一的答案,陷于分裂,每走一步都在质疑反驳,否定,通过自我内心的对话进行灵魂的拷问,同样在他的另一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氏就描绘了一个耦合家庭,展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一类自私残暴,贪婪淫荡,恶劣的带有遗传性的家族气质。描写了这个家庭父子身上人性本身的邪恶,以及善与恶对他们灵魂的争夺,呈现了精神的焦灼不安与人格濒临分裂的痛苦。弗洛伊德说:“在很多以心理小说闻名的作品中,作者仿佛是坐在主人公的大脑里,而对其余的人物都是从外部来观察的。”按他的观念来理解,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文本世界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一生亲历贫穷,监禁,流浪,疾病的痛苦,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与不幸,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患有癫痫病等多种病症,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患有类似或其他的神经和心理疾病,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有着这种变态心理。
三、宗教的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拷问灵魂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宗教救赎的主题,陀氏致力于表现人们心灵承受的深重苦难和人性的阴暗面,但他的作品并没有让人感到消沉悲观,因为他表现得目的是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其笔下的人物最后总能在宗教宣扬的谦卑与博爱中找到内心的安宁,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证明自己是超人而走向杀人之路,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最后在索尼娅的指引下主动自首,接受惩罚,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宽慰,索尼娅逆来顺受的活着,为了别人而活着,她指引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方向。但当时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仍然没有下定自首的决心,他想用实践来证实“超人”理论,证实自己与众不同,他矛盾着,煎熬着,最终,他还是自首认罪了。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他放弃了自己的超人思想,他仍旧在不断地思索着,西伯利亚流放生活中,他的内心仍旧在挣扎着,直到一个恐惧的梦后,他开始悔恨,认识到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超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高度自以为是的思想,最终放下,走出了精神危机,完成灵魂的拷问和救赎。
总之,《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陀氏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度的心理分析,对灵魂的拷问是深刻的,陀氏对人物心灵的拷问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其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仍然是为了揭露现实的丑恶与非人道,从而为人们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灵魂找到一条救赎之路,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从人物内心深处剖析,对人物心灵进行拷问,使他的作品更具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
[1]吴春丽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超人皈依》 吉林大学学报 2013.05.
[2]陈迪 《论“罪与罚”中的心理描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
[3]刘珍珍 《人性的迷失与回归:析“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 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