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物学与校园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华杰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学和科学史。植物爱好者。近年来倡导恢复博物学教育,主张博物学生存,带领研究生从事博物学史研究。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天涯芳草》《博物人生》《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等。曾获霍英东奖、文津图书奖、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
  问:刘教授,您在大学讲授科学哲学和科学传播学,您是知名的博物学家,近来又十分推崇新博物学的理念,您能否解释下博物学与新博物学的关系?
  答:新博物学是在旧博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博物学是指,对大自然宏观层面的观察、记录、分类等,以及对自然事物、天人关系的系统把握,包括天文、地质、动物、植物、气象、农业、医药等学科的“地方性”很强的知识和实践。博物学有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比数理科学、控制实验科学、数值模拟科学等久远得多。但后来博物学衰落了,现在许多人都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学问,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也没有博物学字样。
  过去的博物学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博物学曾在猎奇、占有、掠夺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与帝国扩张也有密切关联。现在,世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博物学特别强调大自然的权利和普遍的共生理念,主张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也要减少好斗的成分。在户外考察要尽量少采或者不采标本。
  问:您刚才给博物学定义的时候,提到了“地方性”这个词,是说博物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吗?
  答:地方性知识对应的英文是local knowledge或者indigenous knowledge,也称本土知识,是从人类学那里借用来的。它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如某国的;民族的,如某个少数民族的;家乡的,如俺们家门口的,老土的。
  地方性知识是相对于非地方性知识——普遍性知识——而言的。学校中所教授的数理化天地生等,几乎都是“很牛”具普遍性的西方科学知识。近代以来的学校教育,十分强调普遍性知识的传授,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学生对地方性知识的获得。没有念过书的人,对他的家乡、对他屋前屋后的动物、植物、山脉可能会比较了解,他们知道哪种植物能吃哪种植物不能吃。但是如今很多博士生包括生物系的博士生,认识的植物很有限,他们有的人一辈子就研究一两种植物。在这种意义上,农民就具有很多关于植物的地方性知识,而博士生虽然很有学问,但应该向农民学习。在博物学这里,地方性知识的称谓在反省的层面获得了新意,至少它不完全代表不重要的知识。
  当然,这样讲并不是说博物学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不包含任何普遍性的东西了。坦率地承认地方性,是一种主动姿态。把博物学的眼光扩展开来,人类的任何知识都具有地方性,只是地方的范围有大有小。
  问:可以这么理解么,博物学是非常实际且实用的地方性知识?
  答:因为如今其他东西太有用了,博物学没必要跟人家争有用性,也争不过。因此,我主张恢复博物学,并非刻意强调其有用性。如果有人追博物学有什么用,我就回答:“没用。”没有用,还关心,还愿意为此浪费时间,这才能突出博物学的特别之处。
  博物学当然有用,我愿意提及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的一个故事:地震发生后,救援飞机无法降落,军方很着急,两名女大学生张琪和左亭发帖指出“在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适合飞机降落。”两位当事人是学生,她们并非某某专家,更不是地质、地理、遥感、军事信息专家,但她们提供的信息极为准确、重要、有效。她们只不过从小太熟悉自己的家乡,博物学知识多一点而已,她们在关键时刻为救灾帮了大忙。
  不过即使有这样一些生动的例证,博物学依然显得无用。我从来不否认这一点。博物学通常不能用来当官、发财,与当下主流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不搭界。修炼博物学也不可能做出超一流的科学发现,搞博物学也不可能得诺贝尔奖(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是个例外)。但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从博物学爱好者的角度考虑,博物学依然有魅力,值得为此“浪费”大把大把时间。要问魅力来自何处,我认为恐怕来自于人类天生对大自然的无限依恋,人离开大自然无法生存!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还有心理层面、精神层面。
  问:博物学像哲学一样,有无用之用所谓大用的内在之美吧?
  答:是的。不过,推销博物学,我通常从其无用性说起。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一些无用的东西,而要减少一些有用的东西。
  博物学也有一些显然的、可以检验的好处。比如可以使我们心情舒畅,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让我们谦卑、感恩、敬畏,生活得更加充实。或者用一个云南人经常用的词,叫做“好在”。
  什么是好在?即好好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乐观、幸福地活着。
  也许,在大家忙着赚钱的现代社会中,浪费大好时光观察植物的植物人、观察鸟类的鸟人们,被认为有毛病、有点傻。不过,我认为,做一名博物爱好者是快乐的。傻就傻点吧。
  如果你喜爱植物,从现在开始行动,一年内就可以认识一百多种植物,以后会加速,只要你用心,三年内你可以认识北京一半的植物。对自己而言,这是多么可观的成就!
  问:每年九月,大一新生从各地汇聚到同一个大学校园,校园成为博物学中重视的“地方性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空间,这也是我们提出博物校园的一个出发点。如何在校园培养基本的博物学观察技能?
  答:观察植物,是进入博物学大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观察动物也一样,只不过后者相对困难一些。培养博物学爱好可以从观察校园植物,记录校园植物,理解校园植物开始。
  认知校园植物,要响应孔子的号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要是不知道名字,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人说我们学校有一种植物非常漂亮,描述了半天别人还是不明白。想传达一种植物的形态非常困难,用科学术语描述也不太容易说清楚,所以最好先知道它的名字。在信息网络的时代,有了名字,相关知识都可以共享。名实对不上,已有的知识,与自己毫无关系。   拉丁名是学名,是不是只有拉丁名最重要呢?不是!第一步是要知道它的土名、俗名,这就是所谓的地方性知识。
  当我们看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名字呢?没有通用的办法,请教别人是一种方法,作为一名植物人,还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要熟记一百种植物的名称及其所在有科(family)。再见到新的植物要与此对比,寻找相似性和差异性。在三年时间里,可以熟悉近100个科的植物,在北京常见植物也就一百多个科,全国也不过四百多个科。每个科的植物有许多相似性,认植物首先要在大类上分清楚。科分清楚了,查植物志也就好查了,否则根本没法查。普通人认植物,也没必要严格按科学家认植物的办法,不必要完全依照检索表。有些检索表很难使用。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可以找到无数个特征来区分相似的物种。
  问:您在《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一书里指出,“北京大学后湖北大生命科学院门前立有一个巨大的双螺旋模型,雕塑下面还有一个牌子明确指出是DNA模型。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雕塑是左旋的,整体具有左手性。”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因为很少有人从博物学角度注意到大学校园里树立的雕像有什么问题。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下您在各地高校里做博物学认知的一些趣事?
  刘:我的确很关注手性问题,从小就关心,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很想知道手性对称与手性破缺的机理,但这非常难。第一步是先从博物学层面收集事实,观察现象。即使到了现在,人们(包括科学家)对植物手性的描述也不充分,还有一些错误。
  至于你说到的雕塑,我早就发现了。这类错误的DNA模型非常普遍,真是奇了怪了!即使美国的《科学》杂志封面,也把DNA分子的手性画反过,我记得那一期主要是讲基因组,我们国家的书刊中,画错的更多了。左与右重要吗?相当重要!回想一下“反应停”这种药物的历史就知道了,合成药物中错误的手性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你说的北京大学的那个雕塑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也好,它既不美观,也不正确!
  在高校里做博物学,有一阶和二阶之分。一阶是指直接在户外观察、研究;二阶是指对博物学史、博物致知、博物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就学术不讲,最重要的是做二阶工作,我带研究生一起做博物学文化和博物学史研究,这与科学史有关。在我们系,只有做二阶的工作才算正当、合法。一阶工作只是个人爱好。不过,近些年,校园博物学也兴旺起来,比如北大绿协做了许多很好的一阶博物学工作,我个人也介入了一小部分类似的工作,还经常带植物爱好者在校园里认植物。
  问:每个大学校园都有不少植物,但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很少有大学会对植物进行挂牌分类,(感觉北大挂牌的也少?)所以很多同学可能对身边花草树木真叫不上名字来,如果有一本针对本校的植物手册,当然就更方便了。我们知道2012年北大出了一本《北大草木》,可以说是对校园植物全面的博物学指南,您也参与其中的编写了。您认为,一个高校若要在博物学方面做得比较到位,有哪几件事情是必须做的?
  刘:挂牌子非常重要。现在不但校园中植物挂牌不充分,连大型植物园也如此,并且常有错误。
  我非常高兴受邀请参与编写老校长许智宏院士与顾红雅教授主编的《燕园草木》,这部书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大家当初的预期。部分兄弟院校现在也行动起来,开始编写自己的校园植物手册。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的已经出版。《南开花事》在我的推荐下,马上就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类书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学问,但是非常重要,它的受益者非常广泛。广大师生都可以利用它们,以便更好地了解校园的历史与现状。它们甚至可以用作礼品书、用于高考招生宣传、用于大学新生入学指南,比起其他东西,它们或许更靠谱更实在。
  校园面积很有限,但是有了博物眼光,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发现无限乐趣。即使同样的植物,反复观察也能看到新现象。除了植物,北大校园中鸟也非常丰富,据说有170多种,这非常值得出版一部北大鸟类手册。
  许多人反映,校园建设常不顾及树木花草的生命与历史,没有把它们看成学校有机组成部分,建筑施工随意破坏植物。仅2014年一个夏天,北大校园中就有大批植物被随意迁移,有的迅速死亡(比如鹅掌楸和绸李)。我记得博物学家洛克曾担任过夏威夷大学校园美化委员会的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夏威夷大学迅速变成一个热带花园,植物种类一度达到500多种,并且在地图上清晰地标明。
  许多校园也热衷于铺草坪,在干旱的北方这些外来草坪很难成活,据我观察,一两年就换一次。换了死,死了换。草坪上刚长出一些本土种,不是被一株一株拔掉就是随整体草坪被翻土折腾死。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我相信,也存在不懂博物学的原因。许多师生与我有同样的看法,但我们说了不算,要听学校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的。
其他文献
当新毕业的大学生怀着满心的期待和不安,  以及满脑子的想法和问题走进人生中的第一个办公室之后,  新人磨合(即所谓的职场热身期)成为摆在面前的第一项困难。  关于磨合期,我们经常听到很多新人抱怨:  “办公室里太残酷了,新人被Push得很厉害”,  “没搞错吧,我怎么又踩雷了,这么多事情都没人告诉我”,  “我都进来快半年了,出了我们部门的门,谁都不认识”……  虽然在开始工作之前,可以通过实习做
离开“华农”半年了,每每回想起过去四年在华农的幸福生活,都觉得无比幸运。  母校华南农业大学,坐落于花城广州天河区,  有着105年的悠久历史和美如画境的校园环境,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华农度过,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毕业离开了仍是念念不忘。  华农大,大华农  每年开学报到第一天,华农新生总会忍不住感叹:华农太大了。  没错,华农的确很大很大。她占地825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2级采矿班共30个学生,其中男生29人,惟一的女生邬琳是毫无争议的“班花”。然而,班花在新学期开学不久,向学校提出转专业申请,于是,班上29位男生急了,集体写情书挽留“班花”。(武汉晨报)  汉子们的举动看似搞笑实则无奈,某些特殊专业男生具有明显的性别优势。一个学姐说她曾在路上被一个男生搭讪,那男生已经一个月没和女生说过话了。对于“和尚班、准和尚班”,不多策划联
荒木经惟  摄影家,当代艺术家。1940年出生于东京府下谷区(今东京都台东区)三之轮。1963年自千叶大学工学院摄影印刷工学系毕业。同年,进入电通广告公司。1964年,以《阿幸》获得日本摄影界的殊荣——第一届“太阳奖”。1990年,拍摄亡妻阳子的遗体,前卫的摄影概念撼动了当代摄影界。 2008年,荒木获奥地利政府授予的“科学与艺术勋章”。多年间他不间断进行自2002年展开的“日本人的脸”纪实摄影计
第15届冬奥会:李琰表演赛摘金  1988年第15届冬奥会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办,中国派出一行20人的代表团参加了速滑、花样滑冰、越野滑雪三项的竞争,李琰夺得女子短道速滑表演赛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  第16届冬奥会:中国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这也是中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
我所在的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规定,入学的博士生一年之内必须要做一个Confirmation (类似国内的开题报告),如果通不过,会影响到奖学金,甚至继续学习的资格。所以面对这个Comfirmation,学生们都有不小的压力。  热锅上的蚂蚁,状态很对  我最近每周都要跟新来的博士生见一次面。每次我都能看到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给博士生们的论文研究方向与他们之前硕士阶段的积累差别很
曼妮卡是来华东师范大学交流的捷克学生,曼妮卡在多个国家留过学,是一名具有跨国经验的博士生。  开始接触时,我并没有发现曼妮卡身上和中国学生有太多的不同,一旦与曼妮卡合作,曼妮卡就显示出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曼妮卡的较真。  有一次,我请曼妮卡给我的研究生介绍曼妮卡熟悉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以前,我也曾让高年级研究生给低年级的学生分享过自己的经验,这对他们来说小事一桩。但曼妮卡却把这件事情变得不简单。  
方正脸、碎平头,架一副无框镜;印花T恤、格子中裤,穿一双运动鞋,随意的打扮很难让人觉得这就是顶级的记忆大师(5分钟记300个数字,分分钟背完一副扑克牌,盲填高级数独……)没错,他就是武汉大学记忆协会会长章广越。“江湖人”(华中各大高校记忆协会)送外号“记忆盟主”。  没采访章广越前,我们充满了崇拜。  近两个小时的交谈,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记忆并不神奇,用章广越的话说,学记忆就像学数理化,有理论有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下有一个食品发酵实验室,在这个由十多位老师和同学组成的实验室里,生产过许许多多在外人看来丰富到都令人有些“羡慕”的产品——凉茶、杏酒、葡萄酒、红枣香槟、菊芋酒、醋膜面膜、苹果醋、柿子醋、猕猴桃醋……这些仅仅凭借兴趣生产的产品,每一个品类都可以成为校园特产,我们期待能与更多的同学分享。  杏酒:聚会常备的安全酒  在食品发酵实验室里大多数成员眼中,杏酒是实验室生产的
朱雨晨: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011年10月5日,13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水域惨遭杀害,遗体呈现出极其惨烈的死亡状态,在案发近 5年后的今天,因为同名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好评如潮,我走进电影院,第一次关注当年震惊世界的惨案。就电影本身来说,弘扬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让人热血沸腾。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震撼人心的真实,真实得让人胸口钝痛太阳穴发紧。我揪心于高刚伪装商贩与毒贩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