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大力提倡作文个性化教学,深入进行作文个性化的教学与研究,彻底解放学生的写作个性,探索一条符合素质教育的作文写作之路,已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把写作教学这一学科问题从狭隘的学科论中剥离出来,放在更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的大环境中。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提高素养 重个性转变观念 评价多元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从面向21世纪的中学教育改革趋势来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一。基于个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作文教育的独特性,目前的作文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是: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作文。而要真正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自身素质的加强。只有教师真正体现了个性化的做人,个性化的教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个性化的作文。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原则,就是提倡每位教师应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育是人类特殊的实践活动,它承担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的任务。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优势。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的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二)重视学习过程,关注个别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如何要求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问题做了专门的解释,因为以往的语文教学只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过于偏重结论性的目标而忽视过程体验性目标,致使语文教育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遭到世人的重新审视和批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扬弃,在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道路上重塑自我,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養成良好的习惯。个性化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表达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因此个性化作文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经历,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学习过程来宣扬自己的教学认识结构和教学风格,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关心和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三)抓住习作优点,激发写作热情。
激励实际上就是对成功的一种预支,让被激励者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感。每个学生,作为一篇文章的作者,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要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人的个性是有差别的,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写作个性。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倾向于思想型,有的二者平衡。艺术型的人或重实感、或重想象,一般擅长写记叙文、抒情文;思想型的人或重于归纳,或重于演绎,一般擅长写议论文、说明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得是否明白。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三、小结
新的作文理念是对传统的反叛,是对文本意识的真正回归,是对独立思想、创造个性品质的呼唤。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拓宽观察的领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和命运,都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
参考文献:
[1]王存娟.创新型语文教师的课堂创新意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6):51.
[2]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中学语文教学,2003,(1):36.
[3]彭坤明.创新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7-118.
关键词: 提高素养 重个性转变观念 评价多元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从面向21世纪的中学教育改革趋势来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一。基于个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作文教育的独特性,目前的作文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是: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作文。而要真正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自身素质的加强。只有教师真正体现了个性化的做人,个性化的教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个性化的作文。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原则,就是提倡每位教师应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育是人类特殊的实践活动,它承担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的任务。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优势。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的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二)重视学习过程,关注个别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如何要求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问题做了专门的解释,因为以往的语文教学只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过于偏重结论性的目标而忽视过程体验性目标,致使语文教育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遭到世人的重新审视和批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扬弃,在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道路上重塑自我,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養成良好的习惯。个性化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表达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因此个性化作文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经历,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学习过程来宣扬自己的教学认识结构和教学风格,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关心和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三)抓住习作优点,激发写作热情。
激励实际上就是对成功的一种预支,让被激励者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感。每个学生,作为一篇文章的作者,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要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人的个性是有差别的,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写作个性。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倾向于思想型,有的二者平衡。艺术型的人或重实感、或重想象,一般擅长写记叙文、抒情文;思想型的人或重于归纳,或重于演绎,一般擅长写议论文、说明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得是否明白。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三、小结
新的作文理念是对传统的反叛,是对文本意识的真正回归,是对独立思想、创造个性品质的呼唤。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拓宽观察的领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和命运,都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
参考文献:
[1]王存娟.创新型语文教师的课堂创新意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6):51.
[2]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中学语文教学,2003,(1):36.
[3]彭坤明.创新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