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借古代丝绸之路之名,旨在同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金融、能源等领域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利益、命运与责任的共同体。本文试图从"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和意义着手,分析"一带一路"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历经的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区域经济、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多样,缺乏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制约了区域内的合作与发展。“一带一路”还可能面临着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而引发周边大国战略的信任风险。对于陆上丝路而言,主要面临着沿线国家局势动荡、内政不稳、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问题,影响合作进展。对于海上丝路而言,主要面临的是东海与南海的领土争端和欧亚、亚非海上生命通道的运输安全。因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面临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挑战。
1.大国政治博弈
“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因波及范围广,涉及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且相关投资合作机制匮乏而受到限制。因为美国、俄罗斯无论是在陆路还是在海洋方面都是世界综合性实力强国,“一带一路”的施行可能会碰触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利益,随即可能会引发大国战略冲突,躲也躲不掉。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世界性强国的猜忌和疑惑是阻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疑虑、建立政治互信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点。我国要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一个舒适的政治氛围,还需做好大国思想工作,让其放松警惕,打消疑虑,转变敌对态度。
1.1 美国的战略遏制
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崛起存在十分严重的疑虑和偏见。2016 年美国正式加入 TPP协议,开始试图在经济领域构建美国为首的亚太经济合作机制,欲排除中国在这一机制之外。由此,美国开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宣告美国正式回归亚太。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同时加强美日同盟以牵制中国的发展。美国还介入东亚安全事务使得极个别国家在对华的态度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也使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增强了对华挑衅的底气。比如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加强同越南、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同时派出军舰在我南海岛礁周围游弋,使得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国际化。
1.2 俄罗斯的战略猜疑
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将深化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同时也可能会提高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位。中亚国家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直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想通过建立欧亚联盟,进一步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能会引发了俄罗斯政府部分人士的猜疑。俄罗斯不愿看到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的画面,害怕中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影响力。同时,一些學者指出,中方之所以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方案是因为对上合组织的现状不满意。所以,俄罗斯将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当做其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尽管普金在中俄首脑会晤中宣布支持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但是俄罗斯依然担心欧亚一体化进程受到来自中国方面的牵制和阻碍,最终失去其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发展好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源合作互利共赢、避免恶性竞争,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1.3 印度的战略防范
印度对中国在区域内的态度一直颇有偏见,对于中国在区域内的地位上升更有所顾虑,对外亦是宣扬我国对其进行战略“围堵”。南亚以及印度洋被印度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印度一直谋求在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对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不无担忧。印度战略部门一直担心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崛起,并对中国在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修建港口担忧。为了与中国争夺地区影响力,莫迪政府另外发起了自己的丝绸之路计划。 中国与印度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竞争激烈,未来可能与我国在运输通道建设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印度还积极介入到南海争端中,导致中印两国的战略互信出现裂痕。
1.4 日本的战略围堵
日本和中国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都难以解决。由于中日两国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东海划界问题和近年来的钓鱼岛问题,日本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认为是中国阻碍了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道路。日本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日本意图乘虚而入,借美国“重返亚太
”战略之机,将日美同盟的干预势力范围扩张至南海。日本企图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最终达到主导亚洲事务的目的。日本近年来加强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围与中国有岛屿争端的国家关系,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形成干扰;日本还通过经济援助、無息贷款等举措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同中国展开竞争。
2.战略布局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
“一带一路”涵盖范围广、涉及人口多、占经济总量比重大。它涉及到的地区总人口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三,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它呼吁沿线国家自由参与进来,也欢迎区域外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它秉承平等互利、自由合作的原则,还是会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阻力。由于“一带一路”范围过广、战线过长,“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涉及沿线 60 多个国家。未来还将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带动更多的城市和国家。这些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合作范围除了当前主要投资电力、交通、矿产、通信等领域外,未来我们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合作。这一计划的时间也将拉长到5-10年甚至更久的未来,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阻力。例如可能会面临交通不畅、法规排斥、政治猜疑等挑战,艰巨性可想而知。
同时,中国国内也圈定了18 个省份列入“一带一路”规划中,再加上港澳台也跃跃欲试,可想而知,将如此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各异的省份与地区全部纳入进来,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会加大战略的周期和跨度。
3.国际舆论压力
“一带一路”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海外专家学者热议,一些声音鼓吹“一带一路”战略是马歇尔计划的升级版,这一缺乏论证的观点问世便迅速成为热点话题。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发现了两者既有共通点,也有不同之处。即中国和美国都希望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通过投资外界来消耗过剩的产能、富余的资金和大量闲置劳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前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第一,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美国内经济持续繁荣和实现其对外经济扩张。它打着帮助西欧发达国家恢复生产的幌子,从而达到缓解美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涵盖亚洲、非洲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涵盖范围比马歇尔计划涵盖的国家和地区更大,且这些国家好地区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第二,角色不同。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美国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受援国家都是其附庸国。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关系是不平等的,美国单方面输出资本,且千万百计排挤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则毫不介意任何国家的加入,包括同中国有分歧的菲律宾等国家。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帮助建立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大家有财力出财力、有资源出资源、有人才出人才。第三,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打着帮助欧洲重建经济的幌子,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其真实的战略阴谋。美国想以此为契机,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我们要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论证,不宜将二者直接对立开来或完全割裂。
参考文献:
[1] 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中国国际战略丛书) [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年
作者简介:
孙传莹(1966.12-)女 汉族 ,黑龙江省大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的教学。
关键词:一带一路;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历经的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区域经济、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多样,缺乏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制约了区域内的合作与发展。“一带一路”还可能面临着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而引发周边大国战略的信任风险。对于陆上丝路而言,主要面临着沿线国家局势动荡、内政不稳、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问题,影响合作进展。对于海上丝路而言,主要面临的是东海与南海的领土争端和欧亚、亚非海上生命通道的运输安全。因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面临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挑战。
1.大国政治博弈
“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因波及范围广,涉及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且相关投资合作机制匮乏而受到限制。因为美国、俄罗斯无论是在陆路还是在海洋方面都是世界综合性实力强国,“一带一路”的施行可能会碰触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利益,随即可能会引发大国战略冲突,躲也躲不掉。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世界性强国的猜忌和疑惑是阻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疑虑、建立政治互信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点。我国要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一个舒适的政治氛围,还需做好大国思想工作,让其放松警惕,打消疑虑,转变敌对态度。
1.1 美国的战略遏制
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崛起存在十分严重的疑虑和偏见。2016 年美国正式加入 TPP协议,开始试图在经济领域构建美国为首的亚太经济合作机制,欲排除中国在这一机制之外。由此,美国开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宣告美国正式回归亚太。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同时加强美日同盟以牵制中国的发展。美国还介入东亚安全事务使得极个别国家在对华的态度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也使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增强了对华挑衅的底气。比如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加强同越南、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同时派出军舰在我南海岛礁周围游弋,使得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国际化。
1.2 俄罗斯的战略猜疑
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将深化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同时也可能会提高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位。中亚国家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直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想通过建立欧亚联盟,进一步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能会引发了俄罗斯政府部分人士的猜疑。俄罗斯不愿看到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的画面,害怕中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影响力。同时,一些學者指出,中方之所以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方案是因为对上合组织的现状不满意。所以,俄罗斯将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当做其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尽管普金在中俄首脑会晤中宣布支持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但是俄罗斯依然担心欧亚一体化进程受到来自中国方面的牵制和阻碍,最终失去其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发展好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源合作互利共赢、避免恶性竞争,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1.3 印度的战略防范
印度对中国在区域内的态度一直颇有偏见,对于中国在区域内的地位上升更有所顾虑,对外亦是宣扬我国对其进行战略“围堵”。南亚以及印度洋被印度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印度一直谋求在印度洋的霸权地位,对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不无担忧。印度战略部门一直担心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崛起,并对中国在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修建港口担忧。为了与中国争夺地区影响力,莫迪政府另外发起了自己的丝绸之路计划。 中国与印度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竞争激烈,未来可能与我国在运输通道建设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印度还积极介入到南海争端中,导致中印两国的战略互信出现裂痕。
1.4 日本的战略围堵
日本和中国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都难以解决。由于中日两国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东海划界问题和近年来的钓鱼岛问题,日本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认为是中国阻碍了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道路。日本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日本意图乘虚而入,借美国“重返亚太
”战略之机,将日美同盟的干预势力范围扩张至南海。日本企图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最终达到主导亚洲事务的目的。日本近年来加强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围与中国有岛屿争端的国家关系,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形成干扰;日本还通过经济援助、無息贷款等举措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同中国展开竞争。
2.战略布局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
“一带一路”涵盖范围广、涉及人口多、占经济总量比重大。它涉及到的地区总人口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三,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它呼吁沿线国家自由参与进来,也欢迎区域外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它秉承平等互利、自由合作的原则,还是会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阻力。由于“一带一路”范围过广、战线过长,“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涉及沿线 60 多个国家。未来还将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带动更多的城市和国家。这些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合作范围除了当前主要投资电力、交通、矿产、通信等领域外,未来我们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合作。这一计划的时间也将拉长到5-10年甚至更久的未来,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阻力。例如可能会面临交通不畅、法规排斥、政治猜疑等挑战,艰巨性可想而知。
同时,中国国内也圈定了18 个省份列入“一带一路”规划中,再加上港澳台也跃跃欲试,可想而知,将如此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各异的省份与地区全部纳入进来,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会加大战略的周期和跨度。
3.国际舆论压力
“一带一路”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海外专家学者热议,一些声音鼓吹“一带一路”战略是马歇尔计划的升级版,这一缺乏论证的观点问世便迅速成为热点话题。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发现了两者既有共通点,也有不同之处。即中国和美国都希望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通过投资外界来消耗过剩的产能、富余的资金和大量闲置劳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前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第一,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美国内经济持续繁荣和实现其对外经济扩张。它打着帮助西欧发达国家恢复生产的幌子,从而达到缓解美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涵盖亚洲、非洲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涵盖范围比马歇尔计划涵盖的国家和地区更大,且这些国家好地区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第二,角色不同。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美国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受援国家都是其附庸国。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关系是不平等的,美国单方面输出资本,且千万百计排挤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则毫不介意任何国家的加入,包括同中国有分歧的菲律宾等国家。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帮助建立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大家有财力出财力、有资源出资源、有人才出人才。第三,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打着帮助欧洲重建经济的幌子,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其真实的战略阴谋。美国想以此为契机,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我们要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论证,不宜将二者直接对立开来或完全割裂。
参考文献:
[1] 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中国国际战略丛书) [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年
作者简介:
孙传莹(1966.12-)女 汉族 ,黑龙江省大庆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