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太宗形象在不同的题材作品中形象也有所不同,在正史记载中他是一个英明神武的英明君主形象;而在文人笔记、变文、杂剧、小说以及地方戏的记载中唐太宗的形象却与正史记载有些不同。本文试从历代入冥故事中的唐太宗形象入手,浅析唐太宗形象的历代变化。
关键词:入冥;唐太宗;形象转变
中图分类号:J20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02-01
一、入冥故事中唐太宗形象的演变
(一)唐代。
1.最早记载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是初唐时期张鷟写的《朝野佥载》①卷六原文如下:“太宗极康豫,太史令李淳风见上,流泪无言.上问之,对曰:“陛下夕当晏驾.”太宗曰:“人生有命,亦何忧也!”留淳风宿.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冥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迎送引导出”
《朝野佥载》记载太宗入冥后判官只是问太宗六月四日事就让他回去了,而我们知道六月四日其实就是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武德九年,张鷟对于这段历史只是比较隐晦的提了一笔,不过从文中在太史令李淳风告知太宗将不久于人世,太宗回答到“人生有命,亦何忧也!”这句回答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对生死看得很轻、豁达的一位君主形象。
2.上世纪在敦煌发现的大量敦煌变文中,有一篇编号为S.2630的《唐太宗入冥记》②残存本。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殿上有高品一人喝云:“大唐天子□□□帝,何不拜舞?”……朕在长安之日,只是受□□□,不惯拜人。从这段对于太宗刚入冥界的描写看似乎太宗是一个正义凛然的君主形象。但接下来:
子玉读书已了,情意□□,更无君臣之礼。对帝前遥望长安,便言:“李乾风□□真共你是朝庭,岂合将书嘱这个事来!”皇帝□此语,毛地自容。遂低心下意,软语问崔子曰:“卿□书中事意,可否之间,速奏一言,与宽朕怀”唐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宗不再是那个正义凛然的君主而变成了贪生怕死之辈。紧接着:
催[崔]子[玉]奏曰:“不是余人,健[建]成、元吉二太子。”皇帝闻之,□□语催[崔]子玉曰:“朕不因卿追来到此,凭何得见兄弟□?”□(崔)子玉奏曰:“二太子在来多时,频通款状,……所以追到陛下对直。
太宗皇帝跟着子玉见曹司途中见到了自己的兄弟建成和元吉表现出一副假惺惺的模样,露出了唐太宗虚伪面目。
《唐太宗入冥记》中太宗皇帝从正义凛然到贪生怕死、卑躬屈膝再到装模作样可谓囧态百出,变文将太宗形象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成为了一个贪生怕死、谄媚阿谀的“卑微小人”形象。
3.宋代《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唐代无名氏的《神异录》③中也记载了太宗皇帝入冥的故事:
一日府君忽奉东岳圣帝旨敕断隐、巢等狱,府君令二青衣引太宗至,时魏征已卒,迎太宗属曰:“隐、巢等冤诉,不可与辨。帝功大,但称述神必佑也。”帝颔之。及对质,帝唯以功上陈,不与辨。府君判曰:“帝治世安民之功甚伟,隐、巢等淫乱,帝诛除之,亦正家之义也……”敕二青衣送帝回,隐、巢等惶恐去……
在这里唐太宗入冥的原因也发生了变化,但从太宗与府君判官简单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太宗还是一个有天子威仪的形象。
4.成书于唐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④并没有唐太宗入冥故事,故无法从中得知入冥中的太宗形象。
(二)金、元时期。
1.钟嗣成《录鬼簿》中记录元初吴昌龄有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转录全文)。⑤其中记载了唐太宗等一干人送唐三藏取经前“欢送会”。这里对于太宗形象没有直接描述,但道出了建成、元吉之死并非太宗所杀,而是两人欲杀太宗时被赶来的尉迟恭杀死,从来也洗刷了太宗弑杀兄弟的丑恶罪名。维护了太宗天子形象。
2.元代与唐太宗入冥有关的杨显之的杂剧《刘全进瓜》今日未见此剧传本;题目正名,均无考”⑥可知剧本佚失。
(三)明代。
1.《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卷送字韵梦字条中发现的“魏征梦斩泾河龙”⑦中提到太宗欲救泾河龙王,但没有太宗入冥故事。
2.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第十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二將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唐太宗形象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里的唐太宗已被描写成有情有义、知恩图报、谦逊、仁慈的大唐天子形象。
3.朱鼎臣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⑧卷五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太宗诏魏征救蛟龙、魏征弈棋斩蛟龙、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共六部分来介绍太宗入冥的前前后后。朱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唐太宗与世德堂本一样保持着谦逊、仁慈、正义凛然的形象。
4.杨致和本《西游记传》卷一中只有两部分涉及太宗入冥故事分别是:魏征梦斩老龙、唐太宗阴司脱罪。杨本《西游记传》中太宗形象与前面世德堂本和朱本相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5.明人钟惺小说《混唐后传》第一回“长孙后遣放宫女,唐太宗魂游地府”⑨中也涉及到太宗入冥故事。其基本情节与上面几个版本的《西游记》一致。从钟惺《混唐后传》这两个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宗是一个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仁君形象。
(三)清代。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八回“成后志怨女出宫,证前盟阴司定案”⑩中唐太宗也是以仁慈、英明形象示人。
2.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记载有“唐王游地府”B11这一剧目,大致情节为“唐太宗李世民因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入冥对勘,遍游地府,幸判官崔珏暗改生死簿,得以还魂。”
3.“车王府”藏书中有说唱西游记内容,但经罗扬、沈彭年整理《说唱西游记》过程中删去了唐王游地府等情节B12。
4.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记载了《魏征斩龙王》这一剧目其中是否涉及唐太宗入冥故事因为剧本佚失故无从得知。
注释:
①唐 张鷟撰《朝野佥载》;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9页
②《敦煌变文集》王庆菽 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984年重印
③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转录慕寿祺《中国小说考》中引文
④引自1982年李时人论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⑤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94页
⑥ 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15页
⑦ 转引自陈新整理的明人杨致和《西游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07页
⑧转引自陈新整理的明人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86页
⑨明 钟惺.混唐后传[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
⑩褚人获《隋唐演义》 岳麓书社;第2版 2005年
B11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26页
B12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42页
作者简介:武超(1993-),男,汉族,山西人,辽宁大学研究生。
关键词:入冥;唐太宗;形象转变
中图分类号:J20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02-01
一、入冥故事中唐太宗形象的演变
(一)唐代。
1.最早记载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是初唐时期张鷟写的《朝野佥载》①卷六原文如下:“太宗极康豫,太史令李淳风见上,流泪无言.上问之,对曰:“陛下夕当晏驾.”太宗曰:“人生有命,亦何忧也!”留淳风宿.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冥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迎送引导出”
《朝野佥载》记载太宗入冥后判官只是问太宗六月四日事就让他回去了,而我们知道六月四日其实就是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武德九年,张鷟对于这段历史只是比较隐晦的提了一笔,不过从文中在太史令李淳风告知太宗将不久于人世,太宗回答到“人生有命,亦何忧也!”这句回答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对生死看得很轻、豁达的一位君主形象。
2.上世纪在敦煌发现的大量敦煌变文中,有一篇编号为S.2630的《唐太宗入冥记》②残存本。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殿上有高品一人喝云:“大唐天子□□□帝,何不拜舞?”……朕在长安之日,只是受□□□,不惯拜人。从这段对于太宗刚入冥界的描写看似乎太宗是一个正义凛然的君主形象。但接下来:
子玉读书已了,情意□□,更无君臣之礼。对帝前遥望长安,便言:“李乾风□□真共你是朝庭,岂合将书嘱这个事来!”皇帝□此语,毛地自容。遂低心下意,软语问崔子曰:“卿□书中事意,可否之间,速奏一言,与宽朕怀”唐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宗不再是那个正义凛然的君主而变成了贪生怕死之辈。紧接着:
催[崔]子[玉]奏曰:“不是余人,健[建]成、元吉二太子。”皇帝闻之,□□语催[崔]子玉曰:“朕不因卿追来到此,凭何得见兄弟□?”□(崔)子玉奏曰:“二太子在来多时,频通款状,……所以追到陛下对直。
太宗皇帝跟着子玉见曹司途中见到了自己的兄弟建成和元吉表现出一副假惺惺的模样,露出了唐太宗虚伪面目。
《唐太宗入冥记》中太宗皇帝从正义凛然到贪生怕死、卑躬屈膝再到装模作样可谓囧态百出,变文将太宗形象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成为了一个贪生怕死、谄媚阿谀的“卑微小人”形象。
3.宋代《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唐代无名氏的《神异录》③中也记载了太宗皇帝入冥的故事:
一日府君忽奉东岳圣帝旨敕断隐、巢等狱,府君令二青衣引太宗至,时魏征已卒,迎太宗属曰:“隐、巢等冤诉,不可与辨。帝功大,但称述神必佑也。”帝颔之。及对质,帝唯以功上陈,不与辨。府君判曰:“帝治世安民之功甚伟,隐、巢等淫乱,帝诛除之,亦正家之义也……”敕二青衣送帝回,隐、巢等惶恐去……
在这里唐太宗入冥的原因也发生了变化,但从太宗与府君判官简单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太宗还是一个有天子威仪的形象。
4.成书于唐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④并没有唐太宗入冥故事,故无法从中得知入冥中的太宗形象。
(二)金、元时期。
1.钟嗣成《录鬼簿》中记录元初吴昌龄有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转录全文)。⑤其中记载了唐太宗等一干人送唐三藏取经前“欢送会”。这里对于太宗形象没有直接描述,但道出了建成、元吉之死并非太宗所杀,而是两人欲杀太宗时被赶来的尉迟恭杀死,从来也洗刷了太宗弑杀兄弟的丑恶罪名。维护了太宗天子形象。
2.元代与唐太宗入冥有关的杨显之的杂剧《刘全进瓜》今日未见此剧传本;题目正名,均无考”⑥可知剧本佚失。
(三)明代。
1.《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卷送字韵梦字条中发现的“魏征梦斩泾河龙”⑦中提到太宗欲救泾河龙王,但没有太宗入冥故事。
2.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第十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二將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唐太宗形象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里的唐太宗已被描写成有情有义、知恩图报、谦逊、仁慈的大唐天子形象。
3.朱鼎臣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⑧卷五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太宗诏魏征救蛟龙、魏征弈棋斩蛟龙、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共六部分来介绍太宗入冥的前前后后。朱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唐太宗与世德堂本一样保持着谦逊、仁慈、正义凛然的形象。
4.杨致和本《西游记传》卷一中只有两部分涉及太宗入冥故事分别是:魏征梦斩老龙、唐太宗阴司脱罪。杨本《西游记传》中太宗形象与前面世德堂本和朱本相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5.明人钟惺小说《混唐后传》第一回“长孙后遣放宫女,唐太宗魂游地府”⑨中也涉及到太宗入冥故事。其基本情节与上面几个版本的《西游记》一致。从钟惺《混唐后传》这两个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宗是一个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仁君形象。
(三)清代。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八回“成后志怨女出宫,证前盟阴司定案”⑩中唐太宗也是以仁慈、英明形象示人。
2.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记载有“唐王游地府”B11这一剧目,大致情节为“唐太宗李世民因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入冥对勘,遍游地府,幸判官崔珏暗改生死簿,得以还魂。”
3.“车王府”藏书中有说唱西游记内容,但经罗扬、沈彭年整理《说唱西游记》过程中删去了唐王游地府等情节B12。
4.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记载了《魏征斩龙王》这一剧目其中是否涉及唐太宗入冥故事因为剧本佚失故无从得知。
注释:
①唐 张鷟撰《朝野佥载》;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9页
②《敦煌变文集》王庆菽 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984年重印
③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转录慕寿祺《中国小说考》中引文
④引自1982年李时人论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⑤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94页
⑥ 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15页
⑦ 转引自陈新整理的明人杨致和《西游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07页
⑧转引自陈新整理的明人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86页
⑨明 钟惺.混唐后传[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
⑩褚人获《隋唐演义》 岳麓书社;第2版 2005年
B11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26页
B12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42页
作者简介:武超(1993-),男,汉族,山西人,辽宁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