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倡导新的理念和方式,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前,探究性阅读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就此分析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作用及内涵、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优化学
生思维品质是高中教育的一重要目标,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
探究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领悟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依此而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性阅读,学生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及要求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让学生以一种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深化教育教学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大潮流的积极探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探究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而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掌握探究性阅读本领,提升自身素质。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思维,由主宰课堂转化为主导教堂,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积累和拓展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不同于一般教学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探讨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1.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该能力的发展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解决策略。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先播放关于此情节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为更深入细致地学习奠定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讨,可先布置教学任务和向学生讲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课下积极自主准备,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教高一上册文言文《劝学》时,课前可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首先自主预习:首先,结合课文,谈谈对"劝学"中"学"字的理解;其次,思考一下,孔子的"学"和本文作者荀子的"学"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再者,如何理解课文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并谈谈你的启发;最后,按照你的理解,尝试用白话文解释一下这篇文章。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个人准备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应遵循只需言之有理、不必苛求统一的、标准的答案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从而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3.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探究性阅读教学区别于一般传统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珍惜学生个人见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任何人也无法替代。
首先,学生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材料,与文本进行潜在交流。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诵读、反复吟咏文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了解,最终感受作者写作意图,掌握文本基调及其中蕴含的深层韵味。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誦该诗,注重押韵,理清思路,初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归田园,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再者,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和研究文章,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产生障碍,个别地方不理解,对作者写作主旨把握不好,是由于探究活动不是一次就能探究完的,学生对文本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对文本材料反复阅读、分析,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再次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更深的理解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苏洵的《六国论》中,对于"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时局出发,多次反复阅读,从而形成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在推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探究性阅读教学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提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探究性学习区别于接受试学习,它注重培养能力、培植情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探究性教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0(09)
[2]康小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3]晏艳琴.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2)
[4]赵晶晶.试论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优化学
生思维品质是高中教育的一重要目标,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
探究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领悟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依此而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性阅读,学生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及要求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让学生以一种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深化教育教学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大潮流的积极探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探究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而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掌握探究性阅读本领,提升自身素质。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思维,由主宰课堂转化为主导教堂,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积累和拓展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不同于一般教学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探讨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1.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该能力的发展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解决策略。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先播放关于此情节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为更深入细致地学习奠定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讨,可先布置教学任务和向学生讲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课下积极自主准备,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教高一上册文言文《劝学》时,课前可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首先自主预习:首先,结合课文,谈谈对"劝学"中"学"字的理解;其次,思考一下,孔子的"学"和本文作者荀子的"学"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再者,如何理解课文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并谈谈你的启发;最后,按照你的理解,尝试用白话文解释一下这篇文章。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个人准备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应遵循只需言之有理、不必苛求统一的、标准的答案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从而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3.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探究性阅读教学区别于一般传统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珍惜学生个人见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任何人也无法替代。
首先,学生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材料,与文本进行潜在交流。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诵读、反复吟咏文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了解,最终感受作者写作意图,掌握文本基调及其中蕴含的深层韵味。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誦该诗,注重押韵,理清思路,初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归田园,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再者,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和研究文章,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产生障碍,个别地方不理解,对作者写作主旨把握不好,是由于探究活动不是一次就能探究完的,学生对文本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对文本材料反复阅读、分析,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再次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更深的理解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苏洵的《六国论》中,对于"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时局出发,多次反复阅读,从而形成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在推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探究性阅读教学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提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探究性学习区别于接受试学习,它注重培养能力、培植情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探究性教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0(09)
[2]康小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3]晏艳琴.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2)
[4]赵晶晶.试论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