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创建于1955年,隶属于北京金隅集团,是迄今为止北京市惟一一所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首批北京市现代化标志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及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需求,进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
开展多元化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中职生生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源问题已成困扰和制约众多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面对如此现状,学校积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校领导认真学习新的职教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和金隅集团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岗位需求,及时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开展多元化办学。
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招生就业联动
学校提出了“以素质促就业,以就业带招生,以招生上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以效益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首先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招生宣传策略,一方面通过走访中考生源校和企业,了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把校外的行业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把脉支招。其次,争取国家政策上的支持,积极开拓外省市生源,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强和其他同类学校的联合办学。另外,利用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学习中心在学校高教部网络学院招收大专和本科生来确保学校生源的相对稳定。学校在办学模式上,认真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拓展办学规模,探索并开展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2006年12月与SMC公司开办了“青苗班”、“幼苗班”,培养了80余人。今年 2007届学生正式参加“3+1”顶岗实习,学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良好的就业形势带动了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建材行业特有工种培训站等11个大类100多个培训项目。学校还作为北京市建材职工技能培训学校,承担了以金隅集团职工为主的建材职工培训和特有工种鉴定的工作。同时,学校还是房山区工业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学校和房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基地学校。学校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化和社会化。自建校以来,先后为社会的各行业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育机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成为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为了适应教学需求,学校进行了扩建,形成了以新的综合大楼、培训大楼和体育馆三大楼群为主体的新校区,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新区的落成为学校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也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
加强基地建设,提供实践保障
职教改革、基地先行。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特色,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投资几千万元整合并建设新材料、机电技术和信息技术三大类专业实训基地,改造几十个实训中心和实验室。其中水泥生产物理仿真中心填补了国内培养水泥行业中控操作员的空白,国家建材协会依托此中心制定了国家中控操作员职业标准;建筑与装饰材料实训中心被评价为国内领先实训场所;数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北京市确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学校的综合实训大楼也正在兴建当中。
强化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
全国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根据集团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校领导审时度势,制定了学校“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确立了建设全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办学方向,并以建筑与工程材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龙头,以新材料、机电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工科类专业为主干,形成集生产制造、产品应用、营销服务为专业链的发展格局。在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成为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和现代化标志性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将建筑与工程材料和智能楼宇专业打造成为北京市品牌专业。
坚持以人为本,技德并重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2006年初学校全面实施了《全员育人工作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落实德育教育全员化、系统化工程,开展“师生手牵手、共建文明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学习目标。使学校不仅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场所,而且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园地。
突出职教特色,打造双师型队伍
学校贯彻名校有名师的办学理念,把全年工资总额的3.5%用于教师培训。学校“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教学观念新、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目标,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到高校进修和参加校内外培训,通过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示范课以及各类技能大赛等评选活动,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学校有北京市级和校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48名,占专职教师的30%,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集团科技“十佳”各1名, 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强技能”的双师型队伍正逐步形成。
突出能力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作为一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老校,学校在传承文明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拓创新。在全国及北京市职教会议的精神指引下,加强实践教学,实施产教结合,推动学生实训的社会化,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岗前培训机会。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学分制,分层教学,提高选修课比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践行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法,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在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6年,学校组织81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和北京市19项专项技能大赛,获得7项一等奖,4个第一名,共有54名同学获奖。特别是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该校参赛的两个队均获得第一名;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个第二名;全国IT&AT技能大赛,学校参赛学生是进入决赛的惟一的中专选手,并获得了二等奖。学校还组织124名学生参加其他类比赛6项,其中有82名学生获奖。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市场日渐广阔,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作为一所历久不衰的中等职业学校,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务社会,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创建于1955年,隶属于北京金隅集团,是迄今为止北京市惟一一所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首批北京市现代化标志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及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需求,进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
开展多元化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中职生生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源问题已成困扰和制约众多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面对如此现状,学校积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校领导认真学习新的职教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和金隅集团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岗位需求,及时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开展多元化办学。
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招生就业联动
学校提出了“以素质促就业,以就业带招生,以招生上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以效益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首先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招生宣传策略,一方面通过走访中考生源校和企业,了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把校外的行业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把脉支招。其次,争取国家政策上的支持,积极开拓外省市生源,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强和其他同类学校的联合办学。另外,利用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学习中心在学校高教部网络学院招收大专和本科生来确保学校生源的相对稳定。学校在办学模式上,认真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拓展办学规模,探索并开展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2006年12月与SMC公司开办了“青苗班”、“幼苗班”,培养了80余人。今年 2007届学生正式参加“3+1”顶岗实习,学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良好的就业形势带动了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建材行业特有工种培训站等11个大类100多个培训项目。学校还作为北京市建材职工技能培训学校,承担了以金隅集团职工为主的建材职工培训和特有工种鉴定的工作。同时,学校还是房山区工业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学校和房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基地学校。学校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化和社会化。自建校以来,先后为社会的各行业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育机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成为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为了适应教学需求,学校进行了扩建,形成了以新的综合大楼、培训大楼和体育馆三大楼群为主体的新校区,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新区的落成为学校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也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
加强基地建设,提供实践保障
职教改革、基地先行。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特色,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投资几千万元整合并建设新材料、机电技术和信息技术三大类专业实训基地,改造几十个实训中心和实验室。其中水泥生产物理仿真中心填补了国内培养水泥行业中控操作员的空白,国家建材协会依托此中心制定了国家中控操作员职业标准;建筑与装饰材料实训中心被评价为国内领先实训场所;数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北京市确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学校的综合实训大楼也正在兴建当中。
强化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
全国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根据集团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校领导审时度势,制定了学校“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确立了建设全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办学方向,并以建筑与工程材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龙头,以新材料、机电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工科类专业为主干,形成集生产制造、产品应用、营销服务为专业链的发展格局。在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成为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和现代化标志性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将建筑与工程材料和智能楼宇专业打造成为北京市品牌专业。
坚持以人为本,技德并重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2006年初学校全面实施了《全员育人工作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落实德育教育全员化、系统化工程,开展“师生手牵手、共建文明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学习目标。使学校不仅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场所,而且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园地。
突出职教特色,打造双师型队伍
学校贯彻名校有名师的办学理念,把全年工资总额的3.5%用于教师培训。学校“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教学观念新、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目标,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到高校进修和参加校内外培训,通过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示范课以及各类技能大赛等评选活动,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学校有北京市级和校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48名,占专职教师的30%,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集团科技“十佳”各1名, 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强技能”的双师型队伍正逐步形成。
突出能力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作为一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老校,学校在传承文明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拓创新。在全国及北京市职教会议的精神指引下,加强实践教学,实施产教结合,推动学生实训的社会化,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岗前培训机会。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学分制,分层教学,提高选修课比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践行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法,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在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6年,学校组织81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和北京市19项专项技能大赛,获得7项一等奖,4个第一名,共有54名同学获奖。特别是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该校参赛的两个队均获得第一名;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个第二名;全国IT&AT技能大赛,学校参赛学生是进入决赛的惟一的中专选手,并获得了二等奖。学校还组织124名学生参加其他类比赛6项,其中有82名学生获奖。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市场日渐广阔,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作为一所历久不衰的中等职业学校,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务社会,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