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紧密结合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和“厚德、博爱”的职业素质要求基础上,突出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创建的一个特色品牌。从方案设计、活动创建等方面入手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亮点,逐步形成了校园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在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体思路上力求创新性
学校立足于广大在校生毕业后将走上“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疗服务岗位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厚德、博爱、奉献”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发展战略,适时打出“感恩教育”这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品牌,力求通过“以点带面”效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感恩教育品牌活动的设计思路上,沧州医专突出了四个“新”:一是概念新,增强了“感恩”提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学校突破了以往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局限于感恩父母和师长的限制,提出要延伸它的内涵,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父母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开花结果,实现了与医学工作者“博爱”的职业道德要求的完美对接。
二是形式新,学校针对以往感恩教育过度重视抽象理论教育,轻视教育形式新颖性和多样性的缺陷和不足,更加重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作用。
三是目的新,利用感恩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实现学生个人道德情操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学校针对以往感恩教育仅仅锁定在培养学生个人道德情操上的不足,提出要紧密结合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特点,将感恩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四是意义新,把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工程。学校更加着眼于将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绝不仅仅立足于搞清洗式突击。
活动实施突出层次性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活动,组织全体同学开展了“算一次亲情经济帐”:把自己的学费、杂费、生活费、交通费、手机费等支出相加,算出入学后家长为自己的总投资。计算直接用于学习的支出比例和与学习无关的支出比例。以目前同类毕业生一般的收入水平为标准计算自己大致需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这样的活动,使广大在校学生理解了父母的含辛茹苦,并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的动力。
与此同时,学校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感恩同学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倡导学生给同学、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十场感恩影片,吟诵二十首感恩诗歌,传唱三十首感恩歌曲活动。在传唱和吟诵文艺作品的同时,征集感想文章和原创《锦言录》,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间无处不真情的浓厚情怀。
学生们用自编自演歌舞、诗朗诵等文艺形式,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表达他们对护理事业、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博爱社会的价值追求,表达了对天下父母含辛茹苦的感恩之情,对老师无私奉献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祖国关怀爱护的感恩之情。
学校还将感恩教育因素渗透与融合到其他主题活动中去,开展了以“百名党员与贫困生结对子”为主题的党建专项活动、清明节“瞻仰英雄主题团日”活动,全校百名党员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慷慨地伸出自己的援助和温情之手,帮助和指导贫困学生渡过眼前的难关,使全校师生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受到了鼓舞和激励。
教育成果上凸显实效性
沧州医专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扎实开展,而且在构建和谐校园,社会公益活动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先进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2006年学校开展“评选十大感动校园人物活动”,十位在校师生经全体师生投票评选,荣膺全校年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临床系王新颖教授专心于教学与学术研究,经常在后半夜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被称作“工作狂”;医学技术系候振江教授作为全校教师中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最多、级别最高的一位学术带头人,不但在学术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而且对自己的学生也一直是循循善诱、关爱有加;纪检监察室陈勇老师不顾医生的劝告,身兼纪检和评估办两项重要工作,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把加班加点当成正常工作;王刚同学主动向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同学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每天骑车带同学上课学习,背着同学上楼下楼,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累;沈福旺同学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义务为同学修理坏掉的桌椅,不说苦、不怕累,广受同学的好评。
公益活动特点突出沧州医专组织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扶贫济困献爱心等活动已形成一大特点。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多次在“八一”、“元旦”等重要纪念节日到武警部队、空军部队义务慰问演出;组成义务刮痧队深入敬老院和荣军养老院为孤寡老人们提供无微不至的义诊服务;组织新农村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到南皮县冯家口镇进行“新农村建设”义务医疗服务。
学校在全市成立了14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和2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已成为沧州区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中流砥柱。学校连续几年获省、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颇具特色的刮痧志愿服务队还荣获“河北省先进社会实践小分队”称号。
竭尽所能回馈社会沧州医专培养学生“厚德、博爱、奉献”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参与全市义务献血已经达到千余人次。崔树明和韦艳清两名同学是沧州市最早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对全市造血干细胞的无偿捐献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同时,学校建立了“爱心超市”,为在校患病贫困生一次性捐款8000余元,捐献衣物603件,还通过与沧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沧州市书画名家义卖晚会”,向社会各界共募集爱心资金5万多元,使1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得到了及时资助。
全校师生还积极加入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患病儿童捐献钱物的队伍,积极主动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献策出力。据不完全统计,无偿资助小学、医院、贫困村、贫困生达38988余元。2007年,沧州医专被评为“全国红十字示范校”。
从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沧州医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军队、地方医院均向沧州医专打开了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广大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凭着过硬的技能和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给各大用人单位的老师及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北京304医院实习的李慧鹏、赵慧、任伟三名同学荣获“技术能手”称号,孙明娜同学荣获“优秀实习护士”称号。学校实习生留用率达87%以上。用人单位一致认为,较高的留用率与沧州医专以“感恩教育”为品牌的校园文化创建工作密不可分。
总体思路上力求创新性
学校立足于广大在校生毕业后将走上“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疗服务岗位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厚德、博爱、奉献”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发展战略,适时打出“感恩教育”这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品牌,力求通过“以点带面”效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感恩教育品牌活动的设计思路上,沧州医专突出了四个“新”:一是概念新,增强了“感恩”提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学校突破了以往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局限于感恩父母和师长的限制,提出要延伸它的内涵,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父母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开花结果,实现了与医学工作者“博爱”的职业道德要求的完美对接。
二是形式新,学校针对以往感恩教育过度重视抽象理论教育,轻视教育形式新颖性和多样性的缺陷和不足,更加重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作用。
三是目的新,利用感恩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实现学生个人道德情操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学校针对以往感恩教育仅仅锁定在培养学生个人道德情操上的不足,提出要紧密结合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特点,将感恩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四是意义新,把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工程。学校更加着眼于将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绝不仅仅立足于搞清洗式突击。
活动实施突出层次性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活动,组织全体同学开展了“算一次亲情经济帐”:把自己的学费、杂费、生活费、交通费、手机费等支出相加,算出入学后家长为自己的总投资。计算直接用于学习的支出比例和与学习无关的支出比例。以目前同类毕业生一般的收入水平为标准计算自己大致需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这样的活动,使广大在校学生理解了父母的含辛茹苦,并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的动力。
与此同时,学校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感恩同学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倡导学生给同学、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十场感恩影片,吟诵二十首感恩诗歌,传唱三十首感恩歌曲活动。在传唱和吟诵文艺作品的同时,征集感想文章和原创《锦言录》,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间无处不真情的浓厚情怀。
学生们用自编自演歌舞、诗朗诵等文艺形式,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表达他们对护理事业、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博爱社会的价值追求,表达了对天下父母含辛茹苦的感恩之情,对老师无私奉献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祖国关怀爱护的感恩之情。
学校还将感恩教育因素渗透与融合到其他主题活动中去,开展了以“百名党员与贫困生结对子”为主题的党建专项活动、清明节“瞻仰英雄主题团日”活动,全校百名党员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慷慨地伸出自己的援助和温情之手,帮助和指导贫困学生渡过眼前的难关,使全校师生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受到了鼓舞和激励。
教育成果上凸显实效性
沧州医专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扎实开展,而且在构建和谐校园,社会公益活动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先进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2006年学校开展“评选十大感动校园人物活动”,十位在校师生经全体师生投票评选,荣膺全校年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临床系王新颖教授专心于教学与学术研究,经常在后半夜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被称作“工作狂”;医学技术系候振江教授作为全校教师中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最多、级别最高的一位学术带头人,不但在学术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而且对自己的学生也一直是循循善诱、关爱有加;纪检监察室陈勇老师不顾医生的劝告,身兼纪检和评估办两项重要工作,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把加班加点当成正常工作;王刚同学主动向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同学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每天骑车带同学上课学习,背着同学上楼下楼,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累;沈福旺同学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义务为同学修理坏掉的桌椅,不说苦、不怕累,广受同学的好评。
公益活动特点突出沧州医专组织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扶贫济困献爱心等活动已形成一大特点。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多次在“八一”、“元旦”等重要纪念节日到武警部队、空军部队义务慰问演出;组成义务刮痧队深入敬老院和荣军养老院为孤寡老人们提供无微不至的义诊服务;组织新农村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到南皮县冯家口镇进行“新农村建设”义务医疗服务。
学校在全市成立了14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和2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已成为沧州区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中流砥柱。学校连续几年获省、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颇具特色的刮痧志愿服务队还荣获“河北省先进社会实践小分队”称号。
竭尽所能回馈社会沧州医专培养学生“厚德、博爱、奉献”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参与全市义务献血已经达到千余人次。崔树明和韦艳清两名同学是沧州市最早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对全市造血干细胞的无偿捐献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同时,学校建立了“爱心超市”,为在校患病贫困生一次性捐款8000余元,捐献衣物603件,还通过与沧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沧州市书画名家义卖晚会”,向社会各界共募集爱心资金5万多元,使1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得到了及时资助。
全校师生还积极加入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患病儿童捐献钱物的队伍,积极主动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献策出力。据不完全统计,无偿资助小学、医院、贫困村、贫困生达38988余元。2007年,沧州医专被评为“全国红十字示范校”。
从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沧州医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军队、地方医院均向沧州医专打开了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广大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凭着过硬的技能和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给各大用人单位的老师及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北京304医院实习的李慧鹏、赵慧、任伟三名同学荣获“技术能手”称号,孙明娜同学荣获“优秀实习护士”称号。学校实习生留用率达87%以上。用人单位一致认为,较高的留用率与沧州医专以“感恩教育”为品牌的校园文化创建工作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