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厘清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指引农业资源开发,以绿色生态理念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推进生态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不断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项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与此同时,优先发展农业经济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需要充分注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促使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进行细致规划与设计,积极调动与分配农村地区各项资源,打造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助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2 现阶段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性优势,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地区的农业法初步实现科技化、专业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部分地区进行生态农业发展中,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意识认识较浅,而且对农村的生态循环效果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性管理意识;农业的种植综合利用率较低,地区生态产品产销结构不完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较差,这些都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3.1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的基础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提升以及近年的整顿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大大改观———整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治理制度,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和治理行动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农业资金投入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随之也减少了,农业经济发展也逐渐走上了绿色可持续之路。
3.2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融合发展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必将影响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这是人们重视并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且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的缘由。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发展农业经济来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融合于农业经济发展之中,并将其作为头等发展大计,努力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使之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 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4.1 促进农业经济生态发展
在低碳经济时代,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将农业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可以有效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双赢发展。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改善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为了建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必要改变传统农业经营者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农业经济生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业生产的所有方面,应避免环境污染,并应改善土地的利用率。
4.2 严格控制污染源
通过控制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源,可以有效保护各项生态资源,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因此,农村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对污染型企业进行严格监督,系统检查及审核环境检验资料等,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当地建厂。由于部分企业的生产活动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基层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严肃整改相关企业。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农药种类及施用量,不可使用高残留、高毒害的农药,尽量采用物理除虫的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
4.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形成密集型农业产业
在農业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创新农业发展形式,开辟全新的农业发展路径,从而为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需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型,全力促使资源、技术应用在农业产业当中,全力助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密集型农业产业,令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阶段彰显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效率,使我国农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化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加速向前发展。
4.4 增加资金投入,发挥生态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当要基于生态农业的生产区域来划分出示范性区域,将示范性区域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为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模范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确保在后续的生态农业区域建设过程中,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要符合地区发展环境,确保生态农业建设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另外一方面,要根据生态农业示范区域来派遣专业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员,深入到种植区域做好技术上和生产上的指导,等到实现预定目标之后,做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以此来规避其他区域可能产生的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良问题。
4.5 构建和完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农业体系。一方面,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在农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内在要求;而通过农业生产技术革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又是现代化农业体系中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生产布局和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增强产销渠道、丰富农业销售内涵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国外先进农业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完善我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优化升级农业模式,建构集约化农业模式,走以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5 结束语
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质量。因此需要充分关注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促使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活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孙雪.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J].商业文化,2020(18):46-47.
[2]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8-19.
[3]李小娟.陕西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05):157-161.
[4]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183.
[5]宋京阳,刁卓.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营销界,2020(04):177-178.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项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与此同时,优先发展农业经济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需要充分注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促使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进行细致规划与设计,积极调动与分配农村地区各项资源,打造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助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2 现阶段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性优势,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地区的农业法初步实现科技化、专业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部分地区进行生态农业发展中,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意识认识较浅,而且对农村的生态循环效果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性管理意识;农业的种植综合利用率较低,地区生态产品产销结构不完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较差,这些都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3.1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的基础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提升以及近年的整顿及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大大改观———整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治理制度,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和治理行动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农业资金投入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随之也减少了,农业经济发展也逐渐走上了绿色可持续之路。
3.2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融合发展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必将影响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这是人们重视并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且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的缘由。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发展农业经济来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融合于农业经济发展之中,并将其作为头等发展大计,努力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使之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 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4.1 促进农业经济生态发展
在低碳经济时代,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将农业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可以有效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双赢发展。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改善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为了建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必要改变传统农业经营者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农业经济生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业生产的所有方面,应避免环境污染,并应改善土地的利用率。
4.2 严格控制污染源
通过控制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源,可以有效保护各项生态资源,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因此,农村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对污染型企业进行严格监督,系统检查及审核环境检验资料等,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当地建厂。由于部分企业的生产活动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基层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严肃整改相关企业。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农药种类及施用量,不可使用高残留、高毒害的农药,尽量采用物理除虫的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
4.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形成密集型农业产业
在農业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创新农业发展形式,开辟全新的农业发展路径,从而为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需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型,全力促使资源、技术应用在农业产业当中,全力助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密集型农业产业,令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阶段彰显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效率,使我国农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化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加速向前发展。
4.4 增加资金投入,发挥生态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当要基于生态农业的生产区域来划分出示范性区域,将示范性区域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为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模范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确保在后续的生态农业区域建设过程中,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要符合地区发展环境,确保生态农业建设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另外一方面,要根据生态农业示范区域来派遣专业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员,深入到种植区域做好技术上和生产上的指导,等到实现预定目标之后,做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以此来规避其他区域可能产生的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良问题。
4.5 构建和完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农业体系。一方面,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在农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内在要求;而通过农业生产技术革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又是现代化农业体系中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生产布局和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增强产销渠道、丰富农业销售内涵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国外先进农业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完善我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优化升级农业模式,建构集约化农业模式,走以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5 结束语
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质量。因此需要充分关注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促使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活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孙雪.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J].商业文化,2020(18):46-47.
[2]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8-19.
[3]李小娟.陕西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05):157-161.
[4]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183.
[5]宋京阳,刁卓.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营销界,2020(04):177-178.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