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聋人犯罪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各地也屡屡出现聋生离校出走的事件,在国家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今天,聋生出走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特教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聋生离校出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聋生;出走;教育
一、聋生离校出走的现状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给予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聋人犯罪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各地也屡屡出现聋生离家、离校出走的事件,在国家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今天,聋生出走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特教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实际上,聋生出走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全国很多省市的特教学校都出现过聋生出走的现象。在借鉴各院校经验和吸取教训基础上,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几年前,我校聋生出走的问题就时常发生,家长来校要人,时常因情绪激动在校园内大喊大叫,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此,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与当地相关公安机关联系,安排老师出去寻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校方还不惜投入,购买监控设施,加强人防、技防,然而,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故而提出本课题,以进一步分析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试图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
二、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分析
聋生出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上当受骗、出去游玩和其他原因,比如好吃懒做,贪图小恩小惠,或因上网不愿意回家或者受到威胁等,分析这些聋生出走的原因可以看出,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或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都可能会成为聋生离校出走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因。
(一)聋生个人因素
聋生离校出走最重要的原因是聋生的生理缺陷所致。生理缺陷给聋生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接受外界信息和与外界交流时受到限制,对于聋生心理成长、个性发展、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自然也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聋生个人的生理缺陷间接导致道德认识淡薄、思维水平偏低、价值观模糊,在此,缺乏听觉的认知来源(听不见),听觉与语言的障碍(交流不了)乃导致了聋生"道德认识相对淡薄"(轻信他人、分不清楚是非)、"思维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 行为更多地受自我心理倾向和喜好所左右,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以及"价值观模糊,保守、孤独、思想僵化"。这些都导致了聋生离校出走现象的发生。
(二)家庭因素
据统计,在离校出走的聋生中,从家里直接出走的聋生占50%以上,从学校回家或从家返校途中出走的聋生占30%以上,从学校出走的聋生仅占10%。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在聋生离校出走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对离校出走聋生的家庭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聋生家长普遍存在与聋生缺乏交流、教养方式不当(具体包含养而不教、过度苛刻或者过度宠爱),同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监护不力的情况。如,刘某某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忙于经商,平时很少和他交流,假期时常常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在他寂寞孤独中,他的同学诱骗他到外面工作,结果导致离家出走,走上非法之路。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要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而特殊教育对于每一个残疾学生来说,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特教学校的封闭管理、教材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学校生活单调枯燥等方面原因导致了聋生的离校出走,但是更应当注意到:特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之处;特教学校德育的系统性、长效性不强,课堂内的德育课往往多局限于课本,结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工作渗透性不强;其他诸如学校的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和班主任管理班级责任心问题也应当引起关注。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着重于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状况对于聋生离校出走的影响。若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得到充分保障,聋人离校出走的概率就会降低。南京大学贺晓星教授在《聋人犯罪与教育研究报告-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中对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活富裕的S市访谈的时候,该市聋校F老师也谈到"再说我们S市经济条件比较好,也没必要去偷东西",显然,经济条件落后、就业无保障的地区更容易发生聋生离校出走的情况。
三、聋生离校出走的教育对策探究
通过上述对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分析,我们了解到从生理的角度暂时无法为改变聋人的社会弱势群体地位作出决定性的努力,但是我们可尝试从社会、文化、教育多方位的努力。身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從教育角度努力改善聋生离校出走的现状。
第一,教学能力与教学内容并举,提高聋生的受教育水平
首先,从教师教学能力上,应当加强特殊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人,应当保证教学基本功完全达标,从教育的基础上来保证聋生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还应该不断加强特教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优势,探索特殊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的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同时,应该多方向涉猎多学科知识,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而科学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通过教育提高聋人的文化素质,提高聋人的道德认知和思维水平,从而减少聋生离校出走乃为众所认可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具体到聋教育的教育实践,具体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材教法、师生关系以及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到底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聋生的文化素质,却一直颇有争议,而我们也在一直探索中。
第二,重视聋生思想教育,改进教学方式
思想教育是聋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聋生出走原因的分析,学校在对聋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教育,提高聋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教给聋生预防诱骗的方法知识,提高其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思想教育的教学方式上,我们把社会上聋哑人犯罪的案例编成校本教材作为聋人教学的一部分。如果能对这个问题分析讨论透彻,应该对减少聋生离校出走现象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注重聋生职业指导,引领其健康成长。
作为特教教师,我们对聋生的就业给予正确指导和引导。使聋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指导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应当使聋生对外界以找工作为诱饵的诱骗行为具有充分的辨别能力,认识并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此外,还应当通过就业指导促进聋生在校更好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将来真正走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对聋生的职业指导,以期实现尽可能多的聋生的顺利就业。对于聋生个人而言,顺利就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而且能促进聋人以平等的身份回归和融入社会,他们的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都会随之增强。对社会而言,他们的顺利就业也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让更多的社会聋人和在校聋生看到生活的希望,体现出社会公平与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将避免聋生离校出走情况的发生,当然这也需要外界对聋生的宽容、接纳,并积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参考文献:
[1] 贺晓星.聋人犯罪与教育研究报告-教育社会学的视角[M].
[2]朱永久.聋生出走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M].教育讲坛
作者简介:朱晓群,女,1982年4月生,山东莒县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任教于临沂特殊教育中心;林洁,女,1968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任教于临沂特殊教育中心。
关键词:聋生;出走;教育
一、聋生离校出走的现状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给予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聋人犯罪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各地也屡屡出现聋生离家、离校出走的事件,在国家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今天,聋生出走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特教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实际上,聋生出走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全国很多省市的特教学校都出现过聋生出走的现象。在借鉴各院校经验和吸取教训基础上,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几年前,我校聋生出走的问题就时常发生,家长来校要人,时常因情绪激动在校园内大喊大叫,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此,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与当地相关公安机关联系,安排老师出去寻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校方还不惜投入,购买监控设施,加强人防、技防,然而,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故而提出本课题,以进一步分析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试图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
二、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分析
聋生出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上当受骗、出去游玩和其他原因,比如好吃懒做,贪图小恩小惠,或因上网不愿意回家或者受到威胁等,分析这些聋生出走的原因可以看出,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或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都可能会成为聋生离校出走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因。
(一)聋生个人因素
聋生离校出走最重要的原因是聋生的生理缺陷所致。生理缺陷给聋生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接受外界信息和与外界交流时受到限制,对于聋生心理成长、个性发展、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自然也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聋生个人的生理缺陷间接导致道德认识淡薄、思维水平偏低、价值观模糊,在此,缺乏听觉的认知来源(听不见),听觉与语言的障碍(交流不了)乃导致了聋生"道德认识相对淡薄"(轻信他人、分不清楚是非)、"思维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 行为更多地受自我心理倾向和喜好所左右,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以及"价值观模糊,保守、孤独、思想僵化"。这些都导致了聋生离校出走现象的发生。
(二)家庭因素
据统计,在离校出走的聋生中,从家里直接出走的聋生占50%以上,从学校回家或从家返校途中出走的聋生占30%以上,从学校出走的聋生仅占10%。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在聋生离校出走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对离校出走聋生的家庭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聋生家长普遍存在与聋生缺乏交流、教养方式不当(具体包含养而不教、过度苛刻或者过度宠爱),同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监护不力的情况。如,刘某某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忙于经商,平时很少和他交流,假期时常常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在他寂寞孤独中,他的同学诱骗他到外面工作,结果导致离家出走,走上非法之路。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要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而特殊教育对于每一个残疾学生来说,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特教学校的封闭管理、教材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学校生活单调枯燥等方面原因导致了聋生的离校出走,但是更应当注意到:特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之处;特教学校德育的系统性、长效性不强,课堂内的德育课往往多局限于课本,结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工作渗透性不强;其他诸如学校的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和班主任管理班级责任心问题也应当引起关注。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着重于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状况对于聋生离校出走的影响。若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得到充分保障,聋人离校出走的概率就会降低。南京大学贺晓星教授在《聋人犯罪与教育研究报告-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中对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活富裕的S市访谈的时候,该市聋校F老师也谈到"再说我们S市经济条件比较好,也没必要去偷东西",显然,经济条件落后、就业无保障的地区更容易发生聋生离校出走的情况。
三、聋生离校出走的教育对策探究
通过上述对聋生离校出走的原因分析,我们了解到从生理的角度暂时无法为改变聋人的社会弱势群体地位作出决定性的努力,但是我们可尝试从社会、文化、教育多方位的努力。身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從教育角度努力改善聋生离校出走的现状。
第一,教学能力与教学内容并举,提高聋生的受教育水平
首先,从教师教学能力上,应当加强特殊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人,应当保证教学基本功完全达标,从教育的基础上来保证聋生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还应该不断加强特教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优势,探索特殊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的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同时,应该多方向涉猎多学科知识,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而科学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通过教育提高聋人的文化素质,提高聋人的道德认知和思维水平,从而减少聋生离校出走乃为众所认可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具体到聋教育的教育实践,具体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材教法、师生关系以及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到底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聋生的文化素质,却一直颇有争议,而我们也在一直探索中。
第二,重视聋生思想教育,改进教学方式
思想教育是聋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聋生出走原因的分析,学校在对聋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教育,提高聋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教给聋生预防诱骗的方法知识,提高其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思想教育的教学方式上,我们把社会上聋哑人犯罪的案例编成校本教材作为聋人教学的一部分。如果能对这个问题分析讨论透彻,应该对减少聋生离校出走现象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注重聋生职业指导,引领其健康成长。
作为特教教师,我们对聋生的就业给予正确指导和引导。使聋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指导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应当使聋生对外界以找工作为诱饵的诱骗行为具有充分的辨别能力,认识并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此外,还应当通过就业指导促进聋生在校更好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将来真正走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对聋生的职业指导,以期实现尽可能多的聋生的顺利就业。对于聋生个人而言,顺利就业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而且能促进聋人以平等的身份回归和融入社会,他们的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都会随之增强。对社会而言,他们的顺利就业也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让更多的社会聋人和在校聋生看到生活的希望,体现出社会公平与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将避免聋生离校出走情况的发生,当然这也需要外界对聋生的宽容、接纳,并积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参考文献:
[1] 贺晓星.聋人犯罪与教育研究报告-教育社会学的视角[M].
[2]朱永久.聋生出走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M].教育讲坛
作者简介:朱晓群,女,1982年4月生,山东莒县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任教于临沂特殊教育中心;林洁,女,1968年10月生,山东临沂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任教于临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