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4150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语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 语文课 朗读教学 朗读兴趣 朗读技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朗读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得好,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1.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朗读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以动情的朗读创设课堂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我更愿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快速走进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同学们便穿越时空,聆听远古的呼唤,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皇帝的新装》,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理想》,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意,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于是,学生便又跃跃欲试,想要一读为快了。
  2.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朗读过程中,仅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读出节奏和重音,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抒情色彩比较重,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显得尤为关键,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节奏,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依内容而定。重音,是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托音,这样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2)读出语气,读准语调。一般的,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读出语气的前提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前者声调低,语速慢,因为,它是心理描写,他要思考,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语速稍快,因为它是语言描写,表示他并不怀疑,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一慢一快,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无情的揭露与嘲讽。
  (3)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做到读思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形式单一,又有助于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要有爱心和耐心。因为学生在练习朗读时,不一定如你所愿,我们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保持他们的朗读兴趣。
  3.朗读带给我们的好处
  (1)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例如在《变色龙》一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而表现出对赫留金前后巨大反差的态度,学生通过朗读对比,认识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沙皇警官形象,认识了小市民的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黑暗,从而对他们进行审美的正义评判。
  (2)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准、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可以通过朗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3)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朗读,在思维中就沉淀一些优美的经典的语句片段,在写作时,遇到类似的文章,学生通过片段似的回忆,模仿写作,使表达通顺,语句优美,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语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朗读,让教师尝到了甜头,给学生带来了益处。
其他文献
高致病性禽流感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养禽业的一大威胁,病原变异速度快,流行情况复杂多变。疫苗免疫是控制和预防禽流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因为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迫切需要根据流行毒株
冀谷12号原名青丰谷,是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用“(高梁谷×青到老)×安316”,经有性杂交、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94年3月通过省品审委审定,定名为冀谷12号。 冀谷12
净利润最高的前20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占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亏损额最高的前20名上市公司的亏损额之和,占上市公司亏损总额的60%大多数上市公司利润出现下滑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列子·汤问》曰:“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载:“鼓之舞之以尽神。”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长沙举行了全国首届磷矿选矿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70人,发表论文75篇,专题报告11篇。内容涉及矿物学及矿石工艺类型的划分,选矿
小麦是我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00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60%左右。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连续上了几个新台阶。1983年总产首次突破100亿公斤,达到1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特定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并以其各自的鲜明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现在所承袭的这个世界,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映现着他们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索他们与时代的相互联系,科学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正确、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我认为其关键有以下两大方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研究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及意义,总结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摘 要: 司马迁著《史纪》,为了达到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形象性的统一,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互见法、跳跃法、分类法等。《项羽本纪》的主题是:项羽是英雄。因此,作者在《鸿门宴》中处处表现其英雄行为,这正符合教育目的,面面俱到的写作方法是不符合司马迁的写作特点的,也是目前中学生写文章的主要缺点。  关键词: 《鸿门宴》 合理性 艺术性 英雄    《鸿门宴》是司马迁的得意之笔,结构
摘 要: 语文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濡化感染的心理过程,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德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并具有独特的学科个性和先天优势。教师对语文德育要有高度的自觉,遵循学科规律,根据学科个性,发挥学科优势,做到观念上重视、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自觉、方法上渗透,重视真诚自然的情感教育,取得“教师自觉而学生不自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德育 学科个性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