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将来为祖国服务的基础,是成才的基础,而能否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到来,让我们一同成为优秀的学生良好情绪的引领者吧!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良好情绪引领者
一、教师应使学生认识情绪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曹日昌主编的《心理学》教材及樊富珉、林永和主编的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心理素质: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等参考书籍告诉我们,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与需要密切相关。当外界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人会产生一些正面性体验:如高兴、快乐、喜爱等,当外界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人会产生一些负面性的体验:如抗拒、愤怒、胆怯等。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不良情绪,如焦虑、沮丧等……。老师应该使学生了解情绪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我们明白,感情与认知、意志构成人的三大心理过程,而感情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情绪具有矛盾性、两极性,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及特征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伴随人的每时每刻的心理现象,从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表现可以了解人的情绪状况,如紧张时言谈结巴、手脚会颤抖,激动时,脸色通红,声音高昂、短促等。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健康情绪对人是最有利的,学生应促使自己的情绪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良好情绪的榜样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群体,在其校长的影响和带领下,达成多条共识,其中就包括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读完教育名著《帕夫雷什中学》后,其教师在情绪方面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没有一位是具有愤怒情绪的、没有一位是有怨天忧人情绪的、没有一位是有悲观沮丧的、没有一位是软弱无力的,在情绪方面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平和的积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这些教师用他(她)们温暖的言语,踏实的行动为学生服务,比如,年轻的文学教师列兹尼克,组建文学游览小组,无论寒暑,带领孩子们进行文学游览,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学生们的情绪在充满情趣的教师们熏陶下,肯定会有令人欣喜的状况。
教师精神风貌对学生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把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细细想来,自己在工作中有的地方有待提高、完善,以情绪方面为例,比如,有的时候会在课堂上批评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有的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烦恼的情绪会带到课堂上等等。我期待着更加随和、更加风趣、更加开朗的我出现在我的学生面前。在这方面,我也在不断的努力。
三、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我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积极举手,但没有得到允许发言的机会,往往会很失望,情绪遭到破坏,经常这样,那么他(她)对老师、对这门课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上我会适当关注,但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让其明白,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应该作好不能获得机会的心理准备。倾听别的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自己同样应该欢迎,应该高兴。我会联系每年春季我国举行的“两会”,国家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获得提问权的记者是极少的,但是,没有取得提问机会的记者照样是聚精会神、兴致盎然地倾听总理的精彩回答,这就是我们应该格外学习的精神。
今年十月中旬,我校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需要接种麻疹疫苗,学生面对打预防针,情绪反应不一,大部分学生是比较正常的,有少数同学在打预防针的几天前就开始紧张、害怕,当听说医务车已经进入学校时,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打针前后更是哭嚎不已。有少数同学,几天前就兴奋起来了,看上去就是准备随时伸出胳臂去打针,似乎脑海里就只有打针这一件事,当然,还有别的表现。以上所提两种表现,属于面对某事产生的内心体验过于剧烈、深刻,前者为恐惧情绪,后者为亢奋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同学所在班级的课堂纪律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学校其它公共活动如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学校文艺汇演及各种形式讲座、报告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作为老师,应当考虑到这些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对有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沮丧、恐慌、亢奋、激动、狂热等等,应有所察觉,要根据影响面的大小,程度的高低等情况,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比如,会有一部分同学会担心自己在活动中表现不够如意,产生焦虑情绪,会有部分同学对未来活动寄予过高的希望,产生狂热的情绪等,教师不能坐视不管,袖手旁观,依然只顾自己上课,而应该花适当时间恰当地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课前、课后花时间,也可以在课堂上花一定的时间为全班同学服务。对于焦虑不安的同学,应让其明白,名次在活动中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重要的是每个同学在比赛等活动中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此外的东西不要太看重了。
四、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其它心理特征进行情绪引领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普遍联系的,情绪与认知、意志及人的个性心理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影响情绪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情绪过程中,应善于从其他心理现象入手,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具有“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好效果。比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可以从认知层面努力。在科学课上,经常用多种形式强调“科学”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该课的情绪会有所改善;比如,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叹息只剩半杯,而有的人则庆幸还有半杯,后者的情绪肯定会胜于前者。比如,意志坚韧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这种学生肯定比意志薄弱的学生的情绪要健康,比如,有远大理想的学生肯定比胸无大志的学生的情绪要稳定些。
我国著名教育家柳斌同志曾强调,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将来为祖国服务的基础,是成才的基础,而能否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到来,让我们一同成为优秀的学生良好情绪的引领者吧!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良好情绪引领者
一、教师应使学生认识情绪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曹日昌主编的《心理学》教材及樊富珉、林永和主编的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心理素质: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等参考书籍告诉我们,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与需要密切相关。当外界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人会产生一些正面性体验:如高兴、快乐、喜爱等,当外界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人会产生一些负面性的体验:如抗拒、愤怒、胆怯等。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不良情绪,如焦虑、沮丧等……。老师应该使学生了解情绪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我们明白,感情与认知、意志构成人的三大心理过程,而感情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情绪具有矛盾性、两极性,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及特征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伴随人的每时每刻的心理现象,从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表现可以了解人的情绪状况,如紧张时言谈结巴、手脚会颤抖,激动时,脸色通红,声音高昂、短促等。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健康情绪对人是最有利的,学生应促使自己的情绪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良好情绪的榜样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群体,在其校长的影响和带领下,达成多条共识,其中就包括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读完教育名著《帕夫雷什中学》后,其教师在情绪方面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没有一位是具有愤怒情绪的、没有一位是有怨天忧人情绪的、没有一位是有悲观沮丧的、没有一位是软弱无力的,在情绪方面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平和的积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这些教师用他(她)们温暖的言语,踏实的行动为学生服务,比如,年轻的文学教师列兹尼克,组建文学游览小组,无论寒暑,带领孩子们进行文学游览,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学生们的情绪在充满情趣的教师们熏陶下,肯定会有令人欣喜的状况。
教师精神风貌对学生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把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细细想来,自己在工作中有的地方有待提高、完善,以情绪方面为例,比如,有的时候会在课堂上批评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有的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烦恼的情绪会带到课堂上等等。我期待着更加随和、更加风趣、更加开朗的我出现在我的学生面前。在这方面,我也在不断的努力。
三、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我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积极举手,但没有得到允许发言的机会,往往会很失望,情绪遭到破坏,经常这样,那么他(她)对老师、对这门课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上我会适当关注,但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让其明白,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应该作好不能获得机会的心理准备。倾听别的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自己同样应该欢迎,应该高兴。我会联系每年春季我国举行的“两会”,国家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获得提问权的记者是极少的,但是,没有取得提问机会的记者照样是聚精会神、兴致盎然地倾听总理的精彩回答,这就是我们应该格外学习的精神。
今年十月中旬,我校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需要接种麻疹疫苗,学生面对打预防针,情绪反应不一,大部分学生是比较正常的,有少数同学在打预防针的几天前就开始紧张、害怕,当听说医务车已经进入学校时,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打针前后更是哭嚎不已。有少数同学,几天前就兴奋起来了,看上去就是准备随时伸出胳臂去打针,似乎脑海里就只有打针这一件事,当然,还有别的表现。以上所提两种表现,属于面对某事产生的内心体验过于剧烈、深刻,前者为恐惧情绪,后者为亢奋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同学所在班级的课堂纪律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学校其它公共活动如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学校文艺汇演及各种形式讲座、报告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作为老师,应当考虑到这些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对有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沮丧、恐慌、亢奋、激动、狂热等等,应有所察觉,要根据影响面的大小,程度的高低等情况,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比如,会有一部分同学会担心自己在活动中表现不够如意,产生焦虑情绪,会有部分同学对未来活动寄予过高的希望,产生狂热的情绪等,教师不能坐视不管,袖手旁观,依然只顾自己上课,而应该花适当时间恰当地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课前、课后花时间,也可以在课堂上花一定的时间为全班同学服务。对于焦虑不安的同学,应让其明白,名次在活动中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重要的是每个同学在比赛等活动中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此外的东西不要太看重了。
四、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其它心理特征进行情绪引领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普遍联系的,情绪与认知、意志及人的个性心理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影响情绪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情绪过程中,应善于从其他心理现象入手,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具有“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好效果。比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可以从认知层面努力。在科学课上,经常用多种形式强调“科学”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该课的情绪会有所改善;比如,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叹息只剩半杯,而有的人则庆幸还有半杯,后者的情绪肯定会胜于前者。比如,意志坚韧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这种学生肯定比意志薄弱的学生的情绪要健康,比如,有远大理想的学生肯定比胸无大志的学生的情绪要稳定些。
我国著名教育家柳斌同志曾强调,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将来为祖国服务的基础,是成才的基础,而能否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到来,让我们一同成为优秀的学生良好情绪的引领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