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肝炎勿轻心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炎作为一种高发性传播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了解肝炎种类、致病病因、传播途径等,将对我们预防、诊断、治疗肝炎有很大帮助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戊型。据卫生部发布“2012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2.78万,死亡60人。其中,甲肝发病数2067人;乙肝发病数101592人,死亡50人;丙肝发病数18294人,死亡8人;戊肝发病数2036人;肝炎未分型3811人,死亡2人。
  肝炎病毒在人体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纤维化,久而久之导致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最终死亡。
  甲肝、戊肝防治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病毒性肝炎(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甲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所致常见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既往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通常无慢性化。
  甲肝、戊肝的传播:
  1、甲肝及戊肝的传染源分别是甲肝和戊肝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甲肝及戊肝均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即病人急性期和潜伏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3、人群对其普遍易感。感染甲肝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甲肝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是流行季节,甲肝主要发生在农村人群及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人群、常有家庭聚集性。目前发病主要是15岁以下人群和农村人群多见。
  戊肝易形成水型暴发,常在雨后发生流行,发病季节多在雨季。本病主要侵犯青壮年,婴幼儿发病率低,孕妇受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较高。
  甲肝一般感染后2-6周发病,平均约30天。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泄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并触痛或叩痛,有巩膜和皮肤黄染症状。轻症病程1-2周,重症可持续数周。
  戊肝一般感染后15-75天发病,临床表现与甲肝类似。
  预防甲肝和戊肝的关键,就是把住“病从口入”关。要搞好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不洁食物及毛蚶等水产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等好习惯。在流行期间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儿童和体弱者,可注射甲肝疫苗,当前预防和控制甲肝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甲肝疫苗。
  乙型肝炎防治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
  经过多年乙肝防控工作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乙肝高流行区过渡到乙肝中流行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8%),但我国人口众多,感染病毒和患病的人口基数仍较大。据最新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推算仍有HBsAg携带者9300万人。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4.28%,推算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全国约有慢性乙肝病人2000万人。
  乙肝是怎样流行的呢?
  1.传染源。所有HBsAg阳性者都具有传染性,包括急性、慢性乙肝患者,亚临床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其中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
  2.传播途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液中均可检测到HBsAg,但以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液体中含有病毒颗粒的量较大、浓度较高,其传染性最受重视。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围产期传播(在乙肝的传播中约占90%)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医源性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经皮肤黏膜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者性接触,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明显增高。
  3.易感人群。未获得有效免疫的人群对乙肝病毒都具有易感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唯一的有效的中和抗体。
  乙肝的预防主要有:
  1.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筛选献血员防止经输血传播,防止医源性传播的管理,对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加强监测,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乙肝。
  2.实施免疫接种。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性措施,经实践证明也是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免疫规划采用的是0、1、6月接种三针的接种程序,“0”指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或为第1针起始时间,“1”为间隔一个月时接种第二针,“6”为第一针后的六个月接种第三针。如出生后24小时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尽早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中国的很多医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3.在意外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谷丙转氨酶(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400 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μg)。   丙肝的防治
  我国的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急速上升,危害性日趋严重。2009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3年的6倍多,死亡率窜升到传染性疾病第五位。目前我国约有丙肝患者4000万。
  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患者自发清除病毒,隐匿的丙肝患者会成为危险的传染源。丙肝病毒对肝脏破坏是非常隐蔽的,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所以容易被漏诊。而人体一旦感染丙肝病毒,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几率比感染乙肝病毒要高。医学研究表明,在丙肝慢性感染者里,如果不进行早期的及时治疗,大概有60%~80%的病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20-30年后,部分慢性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严重的肝硬化,甚至肝癌。
  丙肝的隐蔽性较强,病程比较慢,感染丙肝病毒(HCV)的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无力,恶心和右上腹部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总之,大部分丙肝患者的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感染丙肝病毒后,自身往往感觉不到,一旦有症状出现,很可能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用于临床,预防丙肝最重要的就是切断其传播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丙肝是如何传播的:①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为最主要传播途径。我国自1992年对献血者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抗-HCV存在窗口期、检测试剂不稳定以及少数患者不产生抗-HCV,故无法完全筛除,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②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等也是感染丙肝的重要途径;③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也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目前以下人群需要特别重视:①上世纪九十年代卖血浆者和输血者,应到医院做丙肝检查;②吸毒人员,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吸毒者,是丙肝的高危人群,家属和社会应关注此类人群;③不洁性行为者,需自重并到医院检查;④对于有过整容、纹身、纹眉、穿耳环孔等人群,也应重视丙肝的检查。
  丙肝逐年高发、危害性日趋严重。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将丙肝与乙肝混为一谈,认为丙肝无法治愈,因而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机会。急性丙肝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超过七、八成的患者会转成慢性丙肝。因此,对于所有的丙肝患者都应该进行积极治疗。以往许多丙肝患者误以为只要保肝、降酶即可,实际上保肝降酶治标不治本,难以阻止丙肝病毒对肝组织的侵袭破坏。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丙肝的关键,不但可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组织损坏,而且经过规范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丙肝。国内外肝病专家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丙肝可以彻底治愈。国外2009年报道了3000多例丙肝的抗病毒治疗结果,超过40%的患者获得了SVR(持续性病毒学应答)。这些患者随访5年后仍然有99%的人维持SVR,达到临床治愈。由于人种以及丙肝病毒基因型的不同,国内的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国外患者。大量临床数据证实,我国丙肝的治愈率可以达到七、八成。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丙肝病毒基因2/3型的亚洲丙肝患者可以取得高达95.5%的SVR。一旦治愈,丙肝患者肝组织破坏不但可以终止,而且可以彻底摘除“丙肝”的帽子。丙肝虽然隐蔽性强,但丙肝患者只要坚定战胜丙肝的信心,坚持丙肝治疗的原则,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丙肝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提高公众对于丙肝的认识和了解、扩大高危人群的就诊率,提高疾病认知和检测意识,做到早发现、早筛查、早治疗,确保广大丙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规范治疗,重获健康。同时,鼓励丙肝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治疗的依从性,规范治疗,是抗击丙肝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丁型肝炎的防治
  丁肝要在感染乙肝的基础上或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才能感染。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丁肝的预防和治疗,包括一般保肝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与乙肝相同。(贵州省疾控中心健教所供稿)
其他文献
TiPS  美国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教授认为:能预测孩子学业成就的最佳指标,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爸爸爱妈妈,妈妈的心情好,对孩子的照料就会好,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更好。  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很多新手父母都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上,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开发他们的智力,早早地送孩子去早教中心,并且配合以各种科学饮食,以求孩子能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大脑。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治疗上无特效药物,病死率高达5%—35%,且致残率高(20 %—50%),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传染源为家畜家禽,主要是猪,其次为马、牛、羊、狗、鸡、鸭等。动物受染后可有3—5天的病毒血症,致使蚊虫受染传播。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人类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
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感到幸福的你,会把幸福写在脸上;感到痛苦的你,会把痛苦写在脸上。下面这些表情各异的脸,反映了不同的内心感受:A,非常幸福;B,很幸福;C,幸福;D,一般;F,痛苦;E,很痛苦;G,非常痛苦。    哪一張脸的表情最符合你的内心感受?请用心完成下列实验,并写下自己的感言:  题目:提升幸福指数的条件  方法1:赤足走路,穿鞋走路;穿劣质鞋走路,穿优质鞋走路。  感言:(写下感言)
2015年5月,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入选名单中,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实验小学五年级(5)班的11岁男孩徐煜岑是入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三年前,他妈妈姚建红脚底踩空,从楼梯上摔下来后脑着地,语言神经受损,不再会说话。为了听妈妈再喊一次自己的小名“锦锦”,徐煜岑决定给妈妈当“说话老师”,就像小时候妈妈一字一句教自己说话那样教妈妈说话。他从最简单的a、o、e开始教起,到阿拉伯数字,再到字词句。
辽宁号改装自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如今和它的“姐妹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都有很大的改进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已于近日正式交付海军,由此我国成为世界第10个现役航空母舰拥有国,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相比它的“姐妹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辽宁号进行了哪些改变?我们从辽宁号威猛雄壮的照片中,又能得到哪些有关
美国波音公司新一代无人机——由液态氢驱动的“幻影眼”日前在加利福尼亚沙漠中完成首次自主飞行。该机翼展约45米多,有效载荷约200公斤。首飞中以115公里的时速攀升到1200多米高空,尽管着陆过程中起落架受损,但此次历时28分钟的飞行仍十分成功,研发者称其开启了情报收集、检测和侦察的新纪元。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身心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手术前后对疼痛的身心护理,患者均能战胜疼痛,康复出院。结论:重视对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 手术;疼痛;心身护理    普外科是医院的主要手术科室之一,包括胃十二指肠手术、小肠手术、结肠癌、直肠癌手术等。如何做好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
现年21岁的湖北黄冈少女小周,自从14岁开始便每半年发一次高烧。奇怪的是,高烧前她总先出现右腿疼痛,继而肿胀并出现大块的红斑。小周的高烧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到医院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或服用抗炎药后就有所缓解,所以家人并没太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周在行走时发现右腿不时出现疼痛红肿症状,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原来每半年一次的高烧渐渐发展成一月一次。  几年来,妈妈带着女儿在湖北、广东多地求医,先是被
爆竹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据考证,第一个用火药制造爆竹的是三国时期的马钧。自宋朝起,人们就开始用爆竹娱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记录了当时人们新春时燃放爆竹的习俗。  爆竹为什么会响呢?爆竹的外壳是一个纸筒,纸筒多用草纸或牛皮纸卷成;筒内装着黑色火药,两端用泥灰封住,并从黑火药部分导出一根引火线。当人们点燃爆竹的引火线时,火就顺着引线进
提要: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和试验,发现了几个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数据,比如人类在连续11天被剥夺睡眠后会进入无意识状态,在14个g的横向加速度下会器官分离……这些研究数据让人类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极限  人类其实很脆弱  人们经常听说各种各样神奇的生还经历:比如子弹射进脑部还能活下来;从十层楼的高处摔下奇迹生还;或者是在海上漂泊几个月依然存活的例子等。可是,一旦把人类放到海平面上方几千米或者下方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