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予以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的教育行为。在职业教育中,它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防止出现逆反心理;可以挖掘学生潜力,使之各展其能。
当前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职业教育缺乏重视,以至于一些学生纪律散漫、不讲文明、不爱劳动、自私自利。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赏识教育是值得尝试的有效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及其意义
赏识,即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从而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的教育行为。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职教学生中实施赏识教育尤为必要。
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信。然而,当前学生的实际并非如此。职高的学生过去由于学习成绩或者平时表现较差,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致使他们心理极其脆弱,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因此,赏识教育要做的就是当学生取得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肯定和强化,让学生觉得“我行”,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久而久之,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份自卑就会渐渐地消失,逐渐成为充满自信的人。
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防止出现逆反心理职高的班集体中常有一些学生不听话,好捣乱,对学习成绩的好差无所谓。教师习惯的做法是绷着脸孔,振振有词地指出其存在的缺点,然后限其改正,并威胁如不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政教处教育等。有的教师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夹杂着“白痴”“笨蛋”等侮辱性的话语。教师企图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往往效果适得其反。有的学生因为长期受到指责和冷遇,出现逆反心理,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主客观原因,对学生灵魂深处的每一点亮点加以放大,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在保护其自尊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这样既给学生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从而防止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给教育带来尴尬。
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潜力,使之各展其能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9种智能,即除了语言和逻辑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音乐、人际交往等能力。这些代表了每个人的不同潜能,这些潜能只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学校以智力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几乎所有的教育和评估内容都只简单地指向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两个领域。职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其他方面的才能又难以得到发现和认可。因此,评价应多元化,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学会赏识学生,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扬长避短,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赏识教育的策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就是要求教师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强化,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判断、评价每一个学生。最胆小怯懦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勇敢的举动;一贯的差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对常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他们,做教师的应努力捕捉这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这样,学生从老师的评价和肯定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前进的信心。
教师要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更是渴望受到赏识。因为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赏识学生,更要积极营造氛围,协同师生情感,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师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上要讲究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候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如在教育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评判。这时老师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这需要教师体态语的运用也要讲究艺术。
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
全面对待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既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持之以恒学生的成长需要长期悉心的呵护,尤其是对一些被认为“屡教不改”的学生,更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赏识,给他们以希望。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当前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职业教育缺乏重视,以至于一些学生纪律散漫、不讲文明、不爱劳动、自私自利。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赏识教育是值得尝试的有效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及其意义
赏识,即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从而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的教育行为。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职教学生中实施赏识教育尤为必要。
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信。然而,当前学生的实际并非如此。职高的学生过去由于学习成绩或者平时表现较差,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致使他们心理极其脆弱,自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因此,赏识教育要做的就是当学生取得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肯定和强化,让学生觉得“我行”,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久而久之,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份自卑就会渐渐地消失,逐渐成为充满自信的人。
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防止出现逆反心理职高的班集体中常有一些学生不听话,好捣乱,对学习成绩的好差无所谓。教师习惯的做法是绷着脸孔,振振有词地指出其存在的缺点,然后限其改正,并威胁如不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政教处教育等。有的教师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夹杂着“白痴”“笨蛋”等侮辱性的话语。教师企图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往往效果适得其反。有的学生因为长期受到指责和冷遇,出现逆反心理,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主客观原因,对学生灵魂深处的每一点亮点加以放大,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在保护其自尊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这样既给学生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从而防止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给教育带来尴尬。
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潜力,使之各展其能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9种智能,即除了语言和逻辑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音乐、人际交往等能力。这些代表了每个人的不同潜能,这些潜能只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学校以智力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几乎所有的教育和评估内容都只简单地指向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两个领域。职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其他方面的才能又难以得到发现和认可。因此,评价应多元化,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学会赏识学生,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扬长避短,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赏识教育的策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就是要求教师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强化,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判断、评价每一个学生。最胆小怯懦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勇敢的举动;一贯的差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对常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他们,做教师的应努力捕捉这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这样,学生从老师的评价和肯定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前进的信心。
教师要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更是渴望受到赏识。因为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赏识学生,更要积极营造氛围,协同师生情感,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师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上要讲究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候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如在教育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评判。这时老师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这需要教师体态语的运用也要讲究艺术。
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
全面对待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既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持之以恒学生的成长需要长期悉心的呵护,尤其是对一些被认为“屡教不改”的学生,更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赏识,给他们以希望。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