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激发青少年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加强各种知识的联系,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本文探讨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和一般过程。
【关键词】物理 课外实践探究活动 组织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笔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物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构想和思路。
1.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
1.1物理知识的应用。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区域的光的利用、污染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2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在学习了重力之后,可探究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在学习了质量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成年人大脑的质量、成年人血液的质量、自行车的质量、摩托车的质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等等。
1.3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保温性能的问题等。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所探究的题目不宜过大,针对性要强,使学生易于操作。
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探究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物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
2.1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是我们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科技制作方案或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完成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方案,拿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形成可行的活动方案后,学生便可以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或制作。另外,教师平时要及时收集和评价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的活动成果。
2.2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与物理学习的整合,这已经是探究性学习不可忽略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為此,我们和计算机教师协商组织了计算机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了超声波后,让学生分组在网络上收集或下载了相关超声波知识和应用的大量资料;在计算机课上学习了电子报、网页制作后,让学生以物理学习中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分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利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制作主题鲜明的电子报和网页、网站。
2.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物理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污染(废物品、废水、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环保措施方面,如校内噪声的来源、污水的处理;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浪费及节能方面的知识,如设计家庭节水实验方案等。这种调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即可。
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普讲座、观看科技片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总之,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发挥学生的潜力有重要意义。
3.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法和一般过程。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质上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教育的,要靠熏陶和培养,培养创造性需要信赖和宽松的环境。进行活动探究,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把教学重点逐渐向情商方面转移,当然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便于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过程控制有据可循,也能使学生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方案——活动过程——成果——活动报告
教师通过活动前的指导,将活动模式和程序推荐给学生,并提一个示范和参考资料,把研究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
4.实践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4.1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内容,上报教师。然后,教师根据所选的活动内容分组建档。教师所选的课题,应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入口小的问题为主。还应注意两个定位,一是学生定位,所选的课题要与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吻合;二是方法定位,在校学生所具有的研究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用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4.2方案设计。为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讨论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②各小组在完成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③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实验方案;④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4.3方案的实施。在探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不要干预和指挥学生的探究,只有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生明显偏差和问题时,教师才做适当点拨。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习惯了的依赖思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指导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好阶段性探究任务,督促他们根据事实认真填写探究活动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当学生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难以实施时,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参与探究活动,成为他们小组的一员,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4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总结的撰写。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参与小组探究,指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或者实验报告。
【关键词】物理 课外实践探究活动 组织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笔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物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构想和思路。
1.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
1.1物理知识的应用。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区域的光的利用、污染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2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在学习了重力之后,可探究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在学习了质量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成年人大脑的质量、成年人血液的质量、自行车的质量、摩托车的质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等等。
1.3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保温性能的问题等。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所探究的题目不宜过大,针对性要强,使学生易于操作。
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探究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物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
2.1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是我们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科技制作方案或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完成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方案,拿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形成可行的活动方案后,学生便可以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或制作。另外,教师平时要及时收集和评价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的活动成果。
2.2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与物理学习的整合,这已经是探究性学习不可忽略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网络学习和电脑制作。為此,我们和计算机教师协商组织了计算机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了超声波后,让学生分组在网络上收集或下载了相关超声波知识和应用的大量资料;在计算机课上学习了电子报、网页制作后,让学生以物理学习中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分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利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制作主题鲜明的电子报和网页、网站。
2.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上的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物理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的走访、调查。污染(废物品、废水、噪声)的产生、危害以及环保措施方面,如校内噪声的来源、污水的处理;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浪费及节能方面的知识,如设计家庭节水实验方案等。这种调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即可。
另外,还可以借助科普讲座、观看科技片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总之,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发挥学生的潜力有重要意义。
3.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法和一般过程。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创新教育,实质上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教育的,要靠熏陶和培养,培养创造性需要信赖和宽松的环境。进行活动探究,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把教学重点逐渐向情商方面转移,当然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便于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实施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过程控制有据可循,也能使学生对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方案——活动过程——成果——活动报告
教师通过活动前的指导,将活动模式和程序推荐给学生,并提一个示范和参考资料,把研究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
4.实践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4.1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活动内容,上报教师。然后,教师根据所选的活动内容分组建档。教师所选的课题,应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入口小的问题为主。还应注意两个定位,一是学生定位,所选的课题要与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吻合;二是方法定位,在校学生所具有的研究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用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4.2方案设计。为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以便讨论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②各小组在完成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③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实验方案;④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4.3方案的实施。在探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不要干预和指挥学生的探究,只有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生明显偏差和问题时,教师才做适当点拨。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习惯了的依赖思想,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指导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好阶段性探究任务,督促他们根据事实认真填写探究活动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当学生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难以实施时,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参与探究活动,成为他们小组的一员,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4.4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总结的撰写。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参与小组探究,指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或者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