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一个贫困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健康心态对于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尤为重要的。现代社会既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素质,身体素质,也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从容对待人生的良好心态。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向着走众化迈进的过程中,随着高校扩招,走学生数量在急速增长,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多,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0%~15%,社会,经济、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使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丽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多是经济方面的。对于那些“双困生”来说,光靠经济资助只是解决他们临时的生活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贫困。从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个人认为,要从根本上帮助这些贫困生“脱贫”,不光是关心他们的物质问题,还要以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为重点,因为心理上的贫困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可怕。我们应着重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扶贫助困制度,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通过他们的诚实劳动改善生活条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而努力:
1 高校要在物质上给予贫困生帮助,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经济困难是诱发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给贫困生物质的帮助,是对他们开展心理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基础。如: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助学解困体系,让奖学金和助学金真正对贫困生的生活起作用,使它们避免流于形式;开设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针对贫困生的逃避心理,我们要正确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同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乐趣,从而使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一帮一”的传帮带方式,以优秀同学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2 建立和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对贫困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贫困同学大多都存在心理压力大、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明显等特点,所以,要密切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相关的专题讲座、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和战胜逆境的勇气和信心。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当好他们的“心理顾问”。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心境低沉的贫困生,我们要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对那些心理脆弱、承受能力较差的贫困生,要帮助他们养成不怕挫折的精神;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对未来失去信心、人际交往较差的学生,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 指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贫困,确立自信心。自信是面对生活,取得成功的基础。指导贫困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客观现实,并勇敢地接受。让他们知道物质生活的好与坏并不是评价个人的标准。对于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的资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扶贫先扶志。让他们知道贫困是人生的一种磨难,因贫困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没必要回避。物质上的贫困只是暂时的,要以乐观、坚强的态度正确对待贫困,物质贫困也可以成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的意志。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并不能代表人格的高低,只有正视自己,自强不息,才能在精神上脱贫。此外,作为我们担任学生工作的老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挫折原因,让他们树立起战胜贫困的勇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自信,是让他们正确面对生活的基础。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并不在于他拥有金钱的多少,而在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只有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远大理想,才不至成为金钱的奴隶。
4 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喜好,指导其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组织。要根据贫困大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生社团,竞选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参与丰高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从行动上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总之,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要做到全方位剖析是非常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无论是物质的帮助,还是精神的辅导,这些都是为贫困生摆脱心理困扰提供的外在条件的帮助。贫困生要克服心理困扰,摆脱不良的心境,最重要的还在于自身,屉根本的解决途径是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通过不懈地拼搏和努力塑造健康的自我。
5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电就意味着失业”的消极思想使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对贫困生来说则更为严重。贫困生本身就由于四年的大学生活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想着毕业了就该为家里减轻负担了,可是由于他们的家境贫寒,没有良好的“背景关系”,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感到忧虑、恐惧和迷茫。因此我们要做好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他们要学好知识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合理进行职业定位。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目光放远大些,到农村、基层去建劝立业,不要老盯着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供犬于求,而广大的基层、农村缺少人才,因而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我们要对贫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教育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丽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多是经济方面的。对于那些“双困生”来说,光靠经济资助只是解决他们临时的生活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贫困。从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个人认为,要从根本上帮助这些贫困生“脱贫”,不光是关心他们的物质问题,还要以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为重点,因为心理上的贫困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可怕。我们应着重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扶贫助困制度,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通过他们的诚实劳动改善生活条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而努力:
1 高校要在物质上给予贫困生帮助,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经济困难是诱发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给贫困生物质的帮助,是对他们开展心理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基础。如: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助学解困体系,让奖学金和助学金真正对贫困生的生活起作用,使它们避免流于形式;开设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针对贫困生的逃避心理,我们要正确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同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乐趣,从而使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一帮一”的传帮带方式,以优秀同学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2 建立和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对贫困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贫困同学大多都存在心理压力大、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明显等特点,所以,要密切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相关的专题讲座、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和战胜逆境的勇气和信心。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当好他们的“心理顾问”。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心境低沉的贫困生,我们要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对那些心理脆弱、承受能力较差的贫困生,要帮助他们养成不怕挫折的精神;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对未来失去信心、人际交往较差的学生,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 指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贫困,确立自信心。自信是面对生活,取得成功的基础。指导贫困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客观现实,并勇敢地接受。让他们知道物质生活的好与坏并不是评价个人的标准。对于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的资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扶贫先扶志。让他们知道贫困是人生的一种磨难,因贫困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没必要回避。物质上的贫困只是暂时的,要以乐观、坚强的态度正确对待贫困,物质贫困也可以成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的意志。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并不能代表人格的高低,只有正视自己,自强不息,才能在精神上脱贫。此外,作为我们担任学生工作的老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挫折原因,让他们树立起战胜贫困的勇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自信,是让他们正确面对生活的基础。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并不在于他拥有金钱的多少,而在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只有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远大理想,才不至成为金钱的奴隶。
4 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喜好,指导其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组织。要根据贫困大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生社团,竞选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参与丰高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从行动上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总之,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要做到全方位剖析是非常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无论是物质的帮助,还是精神的辅导,这些都是为贫困生摆脱心理困扰提供的外在条件的帮助。贫困生要克服心理困扰,摆脱不良的心境,最重要的还在于自身,屉根本的解决途径是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通过不懈地拼搏和努力塑造健康的自我。
5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电就意味着失业”的消极思想使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对贫困生来说则更为严重。贫困生本身就由于四年的大学生活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想着毕业了就该为家里减轻负担了,可是由于他们的家境贫寒,没有良好的“背景关系”,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感到忧虑、恐惧和迷茫。因此我们要做好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他们要学好知识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合理进行职业定位。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目光放远大些,到农村、基层去建劝立业,不要老盯着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供犬于求,而广大的基层、农村缺少人才,因而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我们要对贫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教育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