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向着现代化发展,传统村落破坏严重,消失速度也在加快,这将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大损失。作为基层部门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对古村落保护负有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村落中的古建筑,对大学生村官助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详述。
[关 键 词] 大学生“村官”;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46-01
一、传统村落概念
传统村落,通常是指民国以前就已经存在的、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等精神层面价值的古村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广阔的国土上因为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尽相同的特色民居及建筑,具有相同特色且历史悠久的民居建筑群落,即传统村落。这些古村落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而来,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和结晶。近年来,为促进对传统村落的全面保护与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继承,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政策,且至今为止,已有近3000个古村落因其重要价值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
(一)传统村落是历史信息的负载体
我国是农业大国,起源于农耕文明。传统村落则是农耕文明的直接呈现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生态文明景观,是历史研究者的“天然”研究资料。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起源于村落。每个传统村落都至少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个传统村落的历史,不仅是当地居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发展史,更是我国人民奋斗不息、艰苦卓绝所创造出的中国史。对传统村落进行良好的保護和有效的开发,是对中华人民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促进我国软实力的发展。
(二)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负载体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这个国家的基础建筑,我国的传统文化横跨五千年,其载体也不尽相同。其中,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十分巨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传统村落还是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体现。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最后又汇聚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由于有传统村落的存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才能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显示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以及村落的空间格局,体现着民居与自然相结合的和谐景象,是难得的“活着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还有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之称。
三、传统村落现状
传统村落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但现在其却面临着全面消失的危机。相关数据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村落的个数逐渐减少,平均每天要消失80至100个自然村落,当然,这些自然村落中的一部分就是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锐减速度几乎已经超过相关部门保护其的速度。传统村落的不断消失意味着许多富有特色的古文化和古建筑都将不复存在,这无疑是我国的一大损失。
四、大学生“村官”助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员,大学生应致力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达到这个目的,大学生村官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强化村民及自身的保护意识,完善保护传统村落的管理机构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强化自身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并就此为专题在村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传统村落基本知识的普及,可利用多种宣传手段,例如板报、一周会议、相关讲座、传统村落展览等,或在村子的学校中开设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专题活动,使村民及领导班子都看到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村民拆除旧建筑以跟进现代化发展的思想,让村民了解到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项目,需要提前渲染出良好的大氛围,这是进行这项工作的大前提。工作进行前,需做好系统的、详细的计划,多部门联手,使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利用基层管理部门及群众的积极性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在不影响村落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业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不影响村落保护的大前提下,可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鼓励村民发展旅游周边行业,一改农村贫穷落后的旧标签,使农村生活更加现代化,间接增强人民群众对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在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古村落资源,保护好传统村落中的历史遗迹,对历史遗产以外的格局进行合理规划,使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改善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在保留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的同时,也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五、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良策。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管理部门中的一员,应当肩负起这个重任。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推进现代化与古村落保护同时进行,保证古建筑的完整,并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第一批)的通知[Z].2003-10-08.
[2][美]郝瑞.从族群到民族——中国彝族的认同[C].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关 键 词] 大学生“村官”;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46-01
一、传统村落概念
传统村落,通常是指民国以前就已经存在的、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等精神层面价值的古村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广阔的国土上因为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尽相同的特色民居及建筑,具有相同特色且历史悠久的民居建筑群落,即传统村落。这些古村落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而来,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和结晶。近年来,为促进对传统村落的全面保护与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继承,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政策,且至今为止,已有近3000个古村落因其重要价值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
(一)传统村落是历史信息的负载体
我国是农业大国,起源于农耕文明。传统村落则是农耕文明的直接呈现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生态文明景观,是历史研究者的“天然”研究资料。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起源于村落。每个传统村落都至少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个传统村落的历史,不仅是当地居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发展史,更是我国人民奋斗不息、艰苦卓绝所创造出的中国史。对传统村落进行良好的保護和有效的开发,是对中华人民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促进我国软实力的发展。
(二)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负载体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这个国家的基础建筑,我国的传统文化横跨五千年,其载体也不尽相同。其中,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十分巨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传统村落还是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体现。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最后又汇聚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由于有传统村落的存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才能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显示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以及村落的空间格局,体现着民居与自然相结合的和谐景象,是难得的“活着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还有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之称。
三、传统村落现状
传统村落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但现在其却面临着全面消失的危机。相关数据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村落的个数逐渐减少,平均每天要消失80至100个自然村落,当然,这些自然村落中的一部分就是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锐减速度几乎已经超过相关部门保护其的速度。传统村落的不断消失意味着许多富有特色的古文化和古建筑都将不复存在,这无疑是我国的一大损失。
四、大学生“村官”助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员,大学生应致力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达到这个目的,大学生村官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强化村民及自身的保护意识,完善保护传统村落的管理机构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强化自身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并就此为专题在村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传统村落基本知识的普及,可利用多种宣传手段,例如板报、一周会议、相关讲座、传统村落展览等,或在村子的学校中开设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专题活动,使村民及领导班子都看到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村民拆除旧建筑以跟进现代化发展的思想,让村民了解到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项目,需要提前渲染出良好的大氛围,这是进行这项工作的大前提。工作进行前,需做好系统的、详细的计划,多部门联手,使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利用基层管理部门及群众的积极性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在不影响村落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业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不影响村落保护的大前提下,可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鼓励村民发展旅游周边行业,一改农村贫穷落后的旧标签,使农村生活更加现代化,间接增强人民群众对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在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古村落资源,保护好传统村落中的历史遗迹,对历史遗产以外的格局进行合理规划,使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改善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在保留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的同时,也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五、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良策。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管理部门中的一员,应当肩负起这个重任。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推进现代化与古村落保护同时进行,保证古建筑的完整,并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第一批)的通知[Z].2003-10-08.
[2][美]郝瑞.从族群到民族——中国彝族的认同[C].国外学者彝学研究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