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留白”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给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谈了“课堂留白”的应用,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课堂留白 初中物理 艺术展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0
课堂教学犹如作家作画,“留白”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营造出了“无话处皆成妙境”的效果。“课堂留白”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生成、学生思维的发展灵活切入,以使“空白”留在学生最需要的时间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和创新。
一、“留白”于情境导入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点题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整节课的大致内容。教师可以在情境中预留“空白”,使学生发现蕴含其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境界。
比如在教学《平面镜》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眼镜店里的情境——视力测试表贴在墙上,而墙的对面挂着一面镜子,在测视力时,并不是直接看视力表,而是看镜子中的“视力表”。学生对这个情境非常熟悉,也产生了好奇心,因而容易提出自己的问题:视力表上要求的距离是五米,两墙之间的距离没有五米,为什么加个镜子就够五米了呢?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和位置怎么确定?平面镜里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留下“课堂空白”,让学生独立面对自己心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调动原有知识进行分析、猜想,以使课堂教学进行得自然、高效。
二、“留白”于问题提出后,诱导学生思考
“课堂留白”在问题之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意见、想法规范清楚地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习《声音是什么》时,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对问题有个细致全面的认识。
提出问题: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生活将有什么样的改变?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学生想:如果两个人距离3米说话,则30秒后才能接收到对方的信息;如果距离6米说话,则要一分钟后才能接收到对方的信息。也就是说,看电影时,声音和画面是不会同步的;在教室里,我们会听到自己的回声;机动车鸣笛将没有什么效果。我们的世界将是一个等待的世界。在学生的回答中,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思考后的精彩。问题后的“留白”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对问题进行整合,从而能够清晰地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留白”于认知冲突时,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原有认识,试图对现象进行解释,在自己能力不能到达的地方,就会产生质疑,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课堂留白”延伸了学生的思维,推动了学生更深层的思考,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领悟。
比如在学习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和荧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然而无论学生怎么移动光屏,都没有在光屏上看到燃烧的蜡烛的像。这时学生就会怀疑这种装置,从而提出自己的质疑:装置哪里出了问题?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此时“课堂留白”,可使学生有时间再次观察实验装置,对透镜、光屏和蜡烛的火焰进行细致的分析,顺利得出实验失败的原因:透镜、光屏和蜡烛的火焰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也不会成像等。这些分析,不仅使学生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也使学生明确了操作该实验的要求。
四、“留白”于整合反思前,提升学生的归纳推能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学,课堂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更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整体有一个把握。
比如在学习《杠杆》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对“杠杆原理”的了解,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杠杆原理是什么?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杠杆?有什么优缺点?
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使学生全面细致地对杠杆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杠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关键词] 课堂留白 初中物理 艺术展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0
课堂教学犹如作家作画,“留白”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营造出了“无话处皆成妙境”的效果。“课堂留白”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生成、学生思维的发展灵活切入,以使“空白”留在学生最需要的时间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和创新。
一、“留白”于情境导入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点题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整节课的大致内容。教师可以在情境中预留“空白”,使学生发现蕴含其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境界。
比如在教学《平面镜》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眼镜店里的情境——视力测试表贴在墙上,而墙的对面挂着一面镜子,在测视力时,并不是直接看视力表,而是看镜子中的“视力表”。学生对这个情境非常熟悉,也产生了好奇心,因而容易提出自己的问题:视力表上要求的距离是五米,两墙之间的距离没有五米,为什么加个镜子就够五米了呢?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和位置怎么确定?平面镜里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留下“课堂空白”,让学生独立面对自己心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调动原有知识进行分析、猜想,以使课堂教学进行得自然、高效。
二、“留白”于问题提出后,诱导学生思考
“课堂留白”在问题之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意见、想法规范清楚地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习《声音是什么》时,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对问题有个细致全面的认识。
提出问题: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生活将有什么样的改变?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学生想:如果两个人距离3米说话,则30秒后才能接收到对方的信息;如果距离6米说话,则要一分钟后才能接收到对方的信息。也就是说,看电影时,声音和画面是不会同步的;在教室里,我们会听到自己的回声;机动车鸣笛将没有什么效果。我们的世界将是一个等待的世界。在学生的回答中,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思考后的精彩。问题后的“留白”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对问题进行整合,从而能够清晰地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留白”于认知冲突时,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原有认识,试图对现象进行解释,在自己能力不能到达的地方,就会产生质疑,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课堂留白”延伸了学生的思维,推动了学生更深层的思考,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领悟。
比如在学习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和荧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然而无论学生怎么移动光屏,都没有在光屏上看到燃烧的蜡烛的像。这时学生就会怀疑这种装置,从而提出自己的质疑:装置哪里出了问题?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此时“课堂留白”,可使学生有时间再次观察实验装置,对透镜、光屏和蜡烛的火焰进行细致的分析,顺利得出实验失败的原因:透镜、光屏和蜡烛的火焰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也不会成像等。这些分析,不仅使学生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也使学生明确了操作该实验的要求。
四、“留白”于整合反思前,提升学生的归纳推能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学,课堂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更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整体有一个把握。
比如在学习《杠杆》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对“杠杆原理”的了解,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杠杆原理是什么?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杠杆?有什么优缺点?
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使学生全面细致地对杠杆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杠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