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身份对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r——基于国家身份认知视角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其根源在于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存在难以消解的障碍与问题.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出现问题的深刻因素.南亚各国包括印度自身的印度国家身份认知状态对南亚区域合作产生着影响.印度地区霸权国身份认知一方面使印度忽视南亚小国利益而引发其不满情绪,导致南亚地区安全问题突显;另一方面使南亚小国恐惧印度国家身份而被迫依赖印度以求发展,造成南亚各国安全需求不对称.两种认知状态导致南亚国家关系矛盾与失衡、制度化联系程度较低以及合作意识分散等障碍性问题,深刻阻碍着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状态与成效.
其他文献
城市语言治理规划研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规划研究的新课题.当前对城市语言治理规划的研究较少,对它的研究有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合城市语言调查的案例,主要讨论了城市语言治理规划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施过程.研究显示,城市语言治理规划,指的是城市语言生活治理规划.它不是对语言管理的简单替代,而是更凸显问题意识和动态发展的意识.具体实施的过程通过问题维度、理论维度和治理维度展开,3个维度相互补充、互相联系从而确保治理对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中国民俗研究,与不同阶段的中国社会相适应,也经历了从思想利剑、边地画笔到体现人民主体的人民之学,再到夯实整个国家文化基础的民族基石、护持民族自信的文化之盾的转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民俗研究的具体角色略有差异,但是民俗研究始终将民众作为自己的学术之源,以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由民众所构成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为自己主要的观察对象、资料来源和学科基础,从而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基础文化的重要学科,并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下为中国社会坚守自己的文化底色和文化之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助力.
环保补助是政府调节企业环保行为的重要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环保补助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效应.基于2015~2019年高污染企业的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环保补助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补助发挥了“激励效应”,与企业绿色投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企业环保补助对绿色投资的异质性,发现非国有性质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在获得环保补助后对加大企业绿色投资的激励作用更明显.因此提出强化环保补助相关政策顶层设计、推进市场化进程及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环保补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呼唤高质量发展,而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则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演进,总结特征并汲取经验;剖析本科人才高质量培养的价值与内涵,从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以及培养结果三个层面审视当前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时代高校本科人才高质量培养应树立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体需求相统一的育人理念,重点夯实人才培养的四大关键环节,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的三重特色以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戏剧作为多种因子融合互动形成的综合性艺术,承载着丰厚的族际交往信息,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从而共创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多民族戏剧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研究,是我国戏剧界必须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此议题,以云南为例展开讨论,可推动相关研究的范式创新.多民族戏剧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研究,应从三大维度入手:从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出发,整体观照多民族戏剧交融的发生;从剧目互鉴与母题共享出发阐释多民族戏剧交融的本体;从认同逻辑和达成路径出发,分析多民族戏剧交融现象所具有的中华文化认同功能.云南多民族戏剧
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侧重于对人身权的保障,却偏废对财产权保护的理论观照.我国新设的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程序对刑事诉讼的理念、原则与制度产生巨大冲击,具有“先天不足”的特性,而从刑事一体化的视野来看,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程序与被追诉人的涉案财物“唇齿相依”.为了确保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程序的实践生命力,推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有效开展,我国应当在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中构建涉案财产处置的特殊机制,由法院探索性地运用司法审查原则,重新解读此类程序中被追诉人享有的“异议权”,并逐步推进“财政返还政策”向“资产分享机
乡村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教师则是乡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全面、深入的乡村教师研究,能够助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乡村教师研究中存在的抽离与窄化问题,导致研究始终囿于“职业境遇”之中,无法全方位地为个体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事实上,与乡土生活紧密融合的乡村教师,不论在工作、家庭或公共生活中,都面临特殊矛盾与困难.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是乡村教师的基本需求,对家庭生活的盼望以及对丰富公共生活的需要也深刻影响着乡村教师的生活世界.只有将乡村教师研究从对职业身份的单项聚焦,转向整
瑶族历史上从事刀耕火种,红瑶是其中少有的较早掌握稻作农耕的支系,创造了丰富立体的稻作叙事,其中蕴含着稻作技艺习得和传承的历史记忆.红瑶在沿南岭走廊“过山”而“不抛江”的迁徙过程中,经由与汉、壮、侗等稻作民族的互动习得稻作技艺;通过成功试种粳稻糯稻等生产实践开田建村立寨;并发展出识山用水的生态智慧,在祖辈从元明时期以来对高山梯田的开垦与维护中形成形态成熟的稻作农耕系统.稻作成为多民族的交流媒介和共享的技术经验,南岭走廊以水为纽带建构了“流动性”的区域文化共生交融结构,这一被忽视的地方性特征的提炼显现,有助于
近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承办,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云南西南联大校友会协办的传承弘扬西南联大 精神系列主题活动“中国共产党西南联大党组织发展历程”专题展开幕式暨巡展启动仪式、第四届“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西南联大物证捐赠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举行.
期刊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既有研究大多基于新闻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视角,从国家形象建构和群际接触的研究路径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的民心相通.但是,既有文献在民心相通测量指标设置方面大多存在层次谬误和因果混淆两个方面的问题.鉴于构建公共外交的现实需求和海外中资企业的独特优势,文章提出从海外中资企业推动民心相通的视角,构建东道国员工“认知-情感-意动”对华民心相通测量指标,立足于OCEES东南亚十国一手数据,以此分析东南亚中资企业在推进中国与东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