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符号,它可以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拥有舒适感和愉快感。城市景观的建立应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征求市民对雕塑的意见,使其符合更多的参与者的审美。8月17日,“飞天”雕塑被拆除,它的出现距离拆除只有短短的十多天。
近日,新疆乌鲁木齐新落成的18米高花堆雕塑“飞天”引来网友关注。有人认为雕塑上端人物造型应该美化,指责城市管理者的审美观与群众相偏离,甚至建议将其拆除。该雕塑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评价,“飞天”的人物造型比较饱满,整个比例非常好。
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领域,每个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判断者。正因为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飞天”雕塑引发关注也就在所难免。要读懂公众心中暂时的纠结,就必须先从城市建筑的设立背景开始。
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私人建筑体现个体消费趣味与偏好,公共建筑则侧重城市精神与大众文化的传播。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飞天”雕塑寓意着开放的理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管理者是想通过雕塑这一建筑载体,向南来北往的旅客,向途经此地的市民,传递艺术美感,表达文化理念。
然而,文化符号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概念,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飞天”雕塑的出炉,不可避免会与舆情民意发生碰撞。欣赏者有之,包容者有之,看不懂的有之,觉得不够美观、和周边环境不搭的亦有之。实际上,老百姓最大的担忧不在设立背景,而是担心“飞天”雕塑进入了“初衷良好、方法僵化、结果差强人意”的怪圈。
“飞天”雕塑备受争议,根源在于社会互动的缺失,从而导致城市管理者和老百姓的话语脱节。事前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充分吸收公众意见,造成公共建筑缺乏社会基础。也许有人会说,人多嘴杂,众口难调,任何一个公共建筑,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管理者可以自说自话,将舆情民意搁置在一旁。毕竟,“飞天”雕塑是建给老百姓看的,主流民意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透过表面的热闹喧嚣,这场讨论的核心议题究竟何在?归根结底,就在于公共建筑要多听取民意,多“接地气”。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座谈会、听证会,抑或是方案征集,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让献计献策取代指责抱怨,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作为一面镜子,“飞天”雕塑在让我们体味艺术审美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超越建筑的社会思考。只有不断扩大公众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2.08.16)
近日,新疆乌鲁木齐新落成的18米高花堆雕塑“飞天”引来网友关注。有人认为雕塑上端人物造型应该美化,指责城市管理者的审美观与群众相偏离,甚至建议将其拆除。该雕塑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评价,“飞天”的人物造型比较饱满,整个比例非常好。
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领域,每个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判断者。正因为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飞天”雕塑引发关注也就在所难免。要读懂公众心中暂时的纠结,就必须先从城市建筑的设立背景开始。
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私人建筑体现个体消费趣味与偏好,公共建筑则侧重城市精神与大众文化的传播。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飞天”雕塑寓意着开放的理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管理者是想通过雕塑这一建筑载体,向南来北往的旅客,向途经此地的市民,传递艺术美感,表达文化理念。
然而,文化符号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概念,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飞天”雕塑的出炉,不可避免会与舆情民意发生碰撞。欣赏者有之,包容者有之,看不懂的有之,觉得不够美观、和周边环境不搭的亦有之。实际上,老百姓最大的担忧不在设立背景,而是担心“飞天”雕塑进入了“初衷良好、方法僵化、结果差强人意”的怪圈。
“飞天”雕塑备受争议,根源在于社会互动的缺失,从而导致城市管理者和老百姓的话语脱节。事前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充分吸收公众意见,造成公共建筑缺乏社会基础。也许有人会说,人多嘴杂,众口难调,任何一个公共建筑,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管理者可以自说自话,将舆情民意搁置在一旁。毕竟,“飞天”雕塑是建给老百姓看的,主流民意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透过表面的热闹喧嚣,这场讨论的核心议题究竟何在?归根结底,就在于公共建筑要多听取民意,多“接地气”。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座谈会、听证会,抑或是方案征集,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让献计献策取代指责抱怨,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作为一面镜子,“飞天”雕塑在让我们体味艺术审美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超越建筑的社会思考。只有不断扩大公众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