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相关论文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建成的第一台高能物理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成功建设,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意义重大。在......
摘 要 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特殊分支类型,依托校园环境,承载着文化育人的重责。依据不同的定位,高校博物馆的建筑呈现不同的设......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
公元一九八六年,艺术大师李可染教授有感于科学巨匠李政道博士相对论离子碰撞之原理,挥毫创作《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之力作,是为......
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1 6年间(1974年-1989年)受到邓小平14次接见的华裔科学家。当然......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此后的20年,不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20年,也是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的20年......
阻碍我们成功的,往往不是前进道路上各种未知的困难,而是我们生活中已经得到的那些所谓的经验,它们往往作为一种思维定式,左右着我们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则也好,常规也罢,一旦制定或者形成,当好好遵守。然而,凡事没有绝对,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不守“规......
本书阐释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产生真相及物理科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记录了李政道不凡的成功道路。本书也是中国科学发展和教育决策的......
董潔林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和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980年1月初,我是中山大学二年级的青涩学生,偶尔听说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
李中清的研究表明,中国精英大学的生源,呈现出两个引人关注的特点: 一是向中下阶层“开门”,二是重点中学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李中......
李政道、袁隆平、钱钟书、盖茨都是人们熟知的精英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世界所作出的杰出成就,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为人......
194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应严格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毛泽东连续使用了“严......
摘要:纪念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60周年,挖掘科坛巨匠学研历程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育人价值;通过文献整理、实践研究、反思归纳等......
相信没有一个儿童像小巨人姚明一样,一出生便手脚大得像3岁小孩。上幼儿园时,姚明的身高就有1.47米。姚明10岁时,父母带他去照X光,用这......
古今中外,那些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者,无不得益于成年累月的坚持不懈,水滴石穿。而这些人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功利之心,为了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自幼天资聪明,四岁时开始在母亲指导下认字,一年后竟能认识三千多个汉字了。父亲杨武之是我国早期的数学......
自1957年反右开始后,钱伟长就一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在后来的一连串运动中,钱伟长也一直生活在逆境之中。在此情况下,他虽然保持着......
我又读了一遍张曼菱3月29日在北大理科教学楼的演讲录,演讲的题目叫《压抑的胜利》——10年前,张曼菱编导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西......
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出生于我国的上海。他在浙江大学肄业后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大读书。一九四六年以优异的成绩赴美留学。在......
自从1952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杨李定理以来,人们对铁磁体的相变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杨李定理所涉及的杨李圆周定理与杨......
日前,新华社播发了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亲民重情一直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开国领......
李政道先生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他们的是创造性”。而科幻画充分的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
在中国,儿童是否应该读经,是一个辩论了百年,而且注定还要继续辩论下去的世纪难题。目前,读经派处于上风,赢得了各界的认可,我个人......
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其中,中西文化的既冲突又协调的关系,正是文化这一大系统下的两个"负阴抱阳,独立不改"的重要子系统。它们在具有......
在诺贝尔科学奖评选的历史上,争议和缺憾始终伴随其中。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克隆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然而获奖者中为何没有......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于2015年8月先后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一篇和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两篇。他们的研究......
李政道研究所意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从事物理与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实现我国基础科学......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全美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排名第四,有81位校友曾获诺贝尔奖,其中包括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说过:“学问,学问,就是学习......
教学片段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雨点还会落在哪里?会在做什么呢? 生1: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丁肇中先生是知名的华裔物理学家,他早在1976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得主,那年他年仅40......
科学的不断进步,向人们提出了一轮又一轮新的挑战,而同时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家.物理学方面是这样,生物学和其他学科方面也是......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我想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P:Perception,Persistence,and Power.Perception——眼光,看准了什......
崔琦因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共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